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渔村到国际化都市,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村到城,转变的不只是行政建制,还有思想观念和社会治理理念。5月,我们来到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从怀德祠堂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再到居民家中,感受到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区理念让这个曾经的“农民村”发生的众多变化。
慢悠悠的“分红第一村”
未到怀德之前,这个号称福永“分红第一村”的“土豪村”令人产生无数的遐想。但进入社区,眼前非但没有一丝土豪气象,甚至是古色古香。祠堂边,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坐在树下纳凉聊天,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做着游戏。赫赫有名的深圳速度,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怀德的历史十分悠久。北宋末年,潘氏一支由河南荥阳迁徙至广东南雄上朔村;南宋景定年间,潘氏先祖潘仲鉴携族人辗转迁至福永龙堂,将居住村落更名为“怀德”,意为怀念宗族祖辈之美德。
“怀德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地利是怀德毗邻港澳;人和是怀德人目标远大、团结。”在祠堂内,回忆怀德几十年来的发展,在村中担任20多年村干部的方权威总结道。
1979年之前的怀德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但怀德位于宝安区中西部,承南起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983年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怀德村凭借便捷的地理位置,开始招商引资,并初步建起了工业园区。1987年,方权威进入怀德村村委工作。在百分之九十居民为潘姓的情况下,他以办事公道为村民所信服。1990年,经村民选举,方权威担任怀德村村委会主任。
当时,怀德村收到深圳机场3000万元的征地补偿款,不少村民想要分钱,但村委会认为这是用土地这个“命根子”换来的,必须用在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上。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后全体村民统一了认识,用补偿款投资兴建了4.7万平方米的翠岗第一工业区。
在随后的快速城市化大潮中,怀德村干部保持了高度的理智和极佳的商业头脑,始终坚持以集体土地资源保值增值為发展核心:别人疯狂卖地分红时,怀德不仅没有卖地,还大规模买地,规模化建设工业区;别人把土地交给房地产商,怀德聘请专业人士自己开发商业住宅;别人守着租金得过且过时,怀德集约改造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和总部经济产业园。到2017年,怀德村集体企业总资产51.38亿元、利润4.6亿元、人均分红31万元,成为当地人们口中的“分红第一村”。
怀德潘氏祠堂始建于元代,“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富起来的怀德村,重修祠堂被提上了日程。1991年,在全体村干部的努力推动下,村民多方集资,终于在原址重建了祠堂。
“祠堂修好的那天,大家开心地摆酒庆祝。”怀德社区党委书记潘交东向我们讲述着那个快乐的日子。潘交东是土生土长的怀德村人,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出外求学的他选择回到村里工作。
从村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
2004年,深圳实行农村城市化,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建制、没有本市户籍农业人口的城市,怀德村也由此改制为怀德社区,村集体经济也转制为股份合作公司,村民从过去的农民,变为如今的社区居民、公司股东。同时,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还催生了城中村的“野蛮”生长,怀德也不例外。
出租屋、大量流动的外来人口、老旧危房的改造维护、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如何保障整个社区的稳定发展?怀德人再次发挥了他们在经济转型中的智慧与头脑,率先在社区的现代化治理中走出了自己的模式。
潘交东介绍,在福永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怀德的社区治理有两个“突出”最为重要。
首先是突出社区党委话事权,强化社区党委的核心地位。怀德健全党委议事制度和“四议两公开”运行机制,明确股份合作公司“三会”研究事项需提前报社区党委审查,作为备案前置程序。
其次是突出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怀德社区党委不断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改变“全能”政府大包大揽的惯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
怀德社区党委率先牵头成立了共享家园建设委员会、物业管理联席会、义工志愿服务协会,同时在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居民融入等领域培育社会组织,构建“3+N”社会组织体系。特别是共享家园建设委员会的设立,把社区重点热点问题、居民诉求全部摆上议事台面,由社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共同讨论解决,保证及时、有效处理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转移”。
而对于富起来的村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吸引他们参加。老年合唱团吸引了众多热爱唱歌的长者,青年篮球队为每天沉迷手机游戏的年轻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4点半课堂则解决了中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照料的困境……“这些活动一方面贴近群众需要,可以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居民的个人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在个人素质上有所提升。‘小富即安’不是我们的理想,让居民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潘交东说。
在采访中,我们正赶上怀德社区的妈妈厨房进行烘焙活动。十几位居民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西式面点的烘焙技巧。怀德社区妇联主席潘肖焕介绍说:“妈妈厨房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怀德辖区的居民。不仅是本村原居民,只要居住在这里,有兴趣的话都可以参加活动。社区里的长者可以教大家做地道的传统美食,而来自五湖四海的租客们也可以带来家乡美味的烹饪技巧。”
在社区活动中,原村民和外来人口的融合,使得社区的管理也变得更加和谐。
按照宝安区统一部署,2017年,福永街道以怀德社区为试点,启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基本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家风家训 温情聚人
也许是宗族血脉的联系,怀德的社区治理中,有着其他社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在怀德祠堂里,一块刻着当年村规民约的石头被完好地保留着。而在怀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墙上,并排挂着十几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是怀德社区的居民公约。从“孝父母敬双亲”“公众场莫喧闹”,到“富有道钱有德”,公约细致明朗。从村规民约到居民公约,怀德人一直坚持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
潘交东介绍说,自潘氏先祖到怀德开村立户以来,传承儒家风雅的家风文化被弘扬传承至今。怀德村提炼了潘氏家风家训,编写《怀德村志》,并以家训歌、家训文化长廊、潘氏宗祠、醒狮武术团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文化的融入,使得怀德的社区治理充满了温情。
除了家风家训,义工志愿服务在怀德也蔚然成风。怀德社区成立了义工志愿服务协会,要求本地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人数不少于30%,特別是想入党的人,必须参加足够的公益服务活动才有资格。
我们的采访小组,跟随怀德社区爱心敲门小队到了几位居民家中。义工们围在88岁的文秀言阿婆身边和她聊天,还扶她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散了会儿步。由于子女在外地,很难经常回来,每次义工们的到来阿婆都会很开心。从2016年开始,怀德社区义工为社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送爱心菜到家。两年多来,这项志愿服务已经从最初的服务四五十户人家,发展到如今惠及一百余户老人及伤病等弱势群体。爱心小队不仅为老人义务送菜,还会陪一些孤寡长者聊天,随时关注其身体状况和家中是否有安全隐患。这项志愿服务由专门的社工团队负责。近年来,深圳的不少社工团队开始进驻到社区工作站,这使得社区的许多工作开展得更加专业、高效。
同时,怀德还倡导发起了怀德慈善关爱基金,由社区股份公司出资130万元,社会各单位募集30多万元。基金旨在扶贫济困、激励先进、扶助创业。在潘交东看来,让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经常参加到义工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活动中,能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前辈的奉献感恩,对社会感恩。
离开怀德时,怀德醒狮队的年轻人舞起了当地传统的醒狮。这项运动最初是当地渔民庆祝丰收和祈祷出海平安,今天则成为怀德年轻人强身健体的一项爱好。他们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训练、表演和比赛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如今,醒狮队已经成为南狮的杰出代表,并从岭南走向了世界。青春与古老,渔村到世界,就在铿锵的鼓点中完美融合。
慢悠悠的“分红第一村”
未到怀德之前,这个号称福永“分红第一村”的“土豪村”令人产生无数的遐想。但进入社区,眼前非但没有一丝土豪气象,甚至是古色古香。祠堂边,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坐在树下纳凉聊天,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做着游戏。赫赫有名的深圳速度,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怀德的历史十分悠久。北宋末年,潘氏一支由河南荥阳迁徙至广东南雄上朔村;南宋景定年间,潘氏先祖潘仲鉴携族人辗转迁至福永龙堂,将居住村落更名为“怀德”,意为怀念宗族祖辈之美德。
“怀德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地利是怀德毗邻港澳;人和是怀德人目标远大、团结。”在祠堂内,回忆怀德几十年来的发展,在村中担任20多年村干部的方权威总结道。
1979年之前的怀德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但怀德位于宝安区中西部,承南起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983年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怀德村凭借便捷的地理位置,开始招商引资,并初步建起了工业园区。1987年,方权威进入怀德村村委工作。在百分之九十居民为潘姓的情况下,他以办事公道为村民所信服。1990年,经村民选举,方权威担任怀德村村委会主任。
当时,怀德村收到深圳机场3000万元的征地补偿款,不少村民想要分钱,但村委会认为这是用土地这个“命根子”换来的,必须用在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上。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后全体村民统一了认识,用补偿款投资兴建了4.7万平方米的翠岗第一工业区。
在随后的快速城市化大潮中,怀德村干部保持了高度的理智和极佳的商业头脑,始终坚持以集体土地资源保值增值為发展核心:别人疯狂卖地分红时,怀德不仅没有卖地,还大规模买地,规模化建设工业区;别人把土地交给房地产商,怀德聘请专业人士自己开发商业住宅;别人守着租金得过且过时,怀德集约改造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和总部经济产业园。到2017年,怀德村集体企业总资产51.38亿元、利润4.6亿元、人均分红31万元,成为当地人们口中的“分红第一村”。
怀德潘氏祠堂始建于元代,“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富起来的怀德村,重修祠堂被提上了日程。1991年,在全体村干部的努力推动下,村民多方集资,终于在原址重建了祠堂。
“祠堂修好的那天,大家开心地摆酒庆祝。”怀德社区党委书记潘交东向我们讲述着那个快乐的日子。潘交东是土生土长的怀德村人,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出外求学的他选择回到村里工作。
从村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
2004年,深圳实行农村城市化,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建制、没有本市户籍农业人口的城市,怀德村也由此改制为怀德社区,村集体经济也转制为股份合作公司,村民从过去的农民,变为如今的社区居民、公司股东。同时,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还催生了城中村的“野蛮”生长,怀德也不例外。
出租屋、大量流动的外来人口、老旧危房的改造维护、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如何保障整个社区的稳定发展?怀德人再次发挥了他们在经济转型中的智慧与头脑,率先在社区的现代化治理中走出了自己的模式。
潘交东介绍,在福永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怀德的社区治理有两个“突出”最为重要。
首先是突出社区党委话事权,强化社区党委的核心地位。怀德健全党委议事制度和“四议两公开”运行机制,明确股份合作公司“三会”研究事项需提前报社区党委审查,作为备案前置程序。
其次是突出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怀德社区党委不断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改变“全能”政府大包大揽的惯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
怀德社区党委率先牵头成立了共享家园建设委员会、物业管理联席会、义工志愿服务协会,同时在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居民融入等领域培育社会组织,构建“3+N”社会组织体系。特别是共享家园建设委员会的设立,把社区重点热点问题、居民诉求全部摆上议事台面,由社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共同讨论解决,保证及时、有效处理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转移”。
而对于富起来的村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吸引他们参加。老年合唱团吸引了众多热爱唱歌的长者,青年篮球队为每天沉迷手机游戏的年轻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4点半课堂则解决了中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照料的困境……“这些活动一方面贴近群众需要,可以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居民的个人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在个人素质上有所提升。‘小富即安’不是我们的理想,让居民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潘交东说。
在采访中,我们正赶上怀德社区的妈妈厨房进行烘焙活动。十几位居民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西式面点的烘焙技巧。怀德社区妇联主席潘肖焕介绍说:“妈妈厨房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怀德辖区的居民。不仅是本村原居民,只要居住在这里,有兴趣的话都可以参加活动。社区里的长者可以教大家做地道的传统美食,而来自五湖四海的租客们也可以带来家乡美味的烹饪技巧。”
在社区活动中,原村民和外来人口的融合,使得社区的管理也变得更加和谐。
按照宝安区统一部署,2017年,福永街道以怀德社区为试点,启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基本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家风家训 温情聚人
也许是宗族血脉的联系,怀德的社区治理中,有着其他社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在怀德祠堂里,一块刻着当年村规民约的石头被完好地保留着。而在怀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墙上,并排挂着十几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是怀德社区的居民公约。从“孝父母敬双亲”“公众场莫喧闹”,到“富有道钱有德”,公约细致明朗。从村规民约到居民公约,怀德人一直坚持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
潘交东介绍说,自潘氏先祖到怀德开村立户以来,传承儒家风雅的家风文化被弘扬传承至今。怀德村提炼了潘氏家风家训,编写《怀德村志》,并以家训歌、家训文化长廊、潘氏宗祠、醒狮武术团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文化的融入,使得怀德的社区治理充满了温情。
除了家风家训,义工志愿服务在怀德也蔚然成风。怀德社区成立了义工志愿服务协会,要求本地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人数不少于30%,特別是想入党的人,必须参加足够的公益服务活动才有资格。
我们的采访小组,跟随怀德社区爱心敲门小队到了几位居民家中。义工们围在88岁的文秀言阿婆身边和她聊天,还扶她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散了会儿步。由于子女在外地,很难经常回来,每次义工们的到来阿婆都会很开心。从2016年开始,怀德社区义工为社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送爱心菜到家。两年多来,这项志愿服务已经从最初的服务四五十户人家,发展到如今惠及一百余户老人及伤病等弱势群体。爱心小队不仅为老人义务送菜,还会陪一些孤寡长者聊天,随时关注其身体状况和家中是否有安全隐患。这项志愿服务由专门的社工团队负责。近年来,深圳的不少社工团队开始进驻到社区工作站,这使得社区的许多工作开展得更加专业、高效。
同时,怀德还倡导发起了怀德慈善关爱基金,由社区股份公司出资130万元,社会各单位募集30多万元。基金旨在扶贫济困、激励先进、扶助创业。在潘交东看来,让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经常参加到义工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活动中,能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前辈的奉献感恩,对社会感恩。
离开怀德时,怀德醒狮队的年轻人舞起了当地传统的醒狮。这项运动最初是当地渔民庆祝丰收和祈祷出海平安,今天则成为怀德年轻人强身健体的一项爱好。他们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训练、表演和比赛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如今,醒狮队已经成为南狮的杰出代表,并从岭南走向了世界。青春与古老,渔村到世界,就在铿锵的鼓点中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