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发展不仅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更是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而环境是首选考虑的因素。本文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从全球经济态势的发展不难总结出,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实施的必然。实施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发展策略时就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以新的视野探索和寻求新的出路。
一、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⑴城市化速度加快;⑵发展区域转移,从沿海向内陆不发达地区延伸;⑶出现超大型城市,规模急剧膨胀;⑷人口流动性加大;⑸城市化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并存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加剧,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的能力和后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相交区域。可持续城市更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态形式于一体考虑的复杂体。
二、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它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规划已经由关注生态、环境、容量到关注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通过建立社会公平、经济持久力以及环境责任的规划体系,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通过城市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有大量的规划要素需要关注,它们可能会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价值.
2.城市规划与可持續发展可持续发展最传统的、狭窄的解释首先强调满足人类需要、保持对后代环境资本和未来的公平。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也来源于这个观点,从社会改革到政策分析,大量考虑了满足人类需求,但是又忽略了其它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如促进社会公平,避免对其它资本不可避免的伤害,扩大政府执政效果,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此,可持续发展已远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问题.
3.可持续的城市框架
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一种新的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居住。对于城市发展问题,大量的社会学家、规划者、工程师、政治家从不同角度、层次思考过,他们的社会动力、市场行为、对来自自然世界资源的依赖,都会反映在发展规划和政策中,来服务城市居民的需要。
城市也应该是被作为一个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应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并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活动来满足人类需要和环境利益。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能够持续地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生活,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依靠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可持续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解决由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城市自身应该提供许多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将这些问题转移到其它空间或转移到未来。职能部门的组织方式和行政体系应适应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具有一些关键内容:集成、合作、辅助、同步等。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发展战略所体现的理念反映了城市发展前景,通过行动计划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从城市层次来看,可持续发展显示:可持续发展不是仅靠政府可以取得的,还应该制定可持续框架。在此范围内,与其它参与者保持一致的、协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使用的资源不仅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保护着足够的资源为后代所使用,它为居民寻找一种更好的、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通过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提高效率以及开发当地资源来推进当地经济,以保持自然的能力。可持续城市是综合了人类、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未来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环境的挑战和获取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需要很高的资源投入———水资源、燃料、土地、人类及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和原材料,才能保证一定的经济增加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就业需求、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等。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会发展,导致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相协调,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也严重地制约了国家、地区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发展、GDP的增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更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综合管理、效率、社会友好、环境友好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已逐步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头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创新型城市”等,为我国其它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提供了标杆作用,为我国更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志勇.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2009.4
2刘国新,王君华.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特区经济[J].2006,5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从全球经济态势的发展不难总结出,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实施的必然。实施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发展策略时就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以新的视野探索和寻求新的出路。
一、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⑴城市化速度加快;⑵发展区域转移,从沿海向内陆不发达地区延伸;⑶出现超大型城市,规模急剧膨胀;⑷人口流动性加大;⑸城市化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并存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加剧,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的能力和后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相交区域。可持续城市更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态形式于一体考虑的复杂体。
二、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它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规划已经由关注生态、环境、容量到关注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通过建立社会公平、经济持久力以及环境责任的规划体系,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通过城市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有大量的规划要素需要关注,它们可能会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价值.
2.城市规划与可持續发展可持续发展最传统的、狭窄的解释首先强调满足人类需要、保持对后代环境资本和未来的公平。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也来源于这个观点,从社会改革到政策分析,大量考虑了满足人类需求,但是又忽略了其它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如促进社会公平,避免对其它资本不可避免的伤害,扩大政府执政效果,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此,可持续发展已远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问题.
3.可持续的城市框架
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一种新的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居住。对于城市发展问题,大量的社会学家、规划者、工程师、政治家从不同角度、层次思考过,他们的社会动力、市场行为、对来自自然世界资源的依赖,都会反映在发展规划和政策中,来服务城市居民的需要。
城市也应该是被作为一个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应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并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活动来满足人类需要和环境利益。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能够持续地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生活,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依靠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可持续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解决由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城市自身应该提供许多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将这些问题转移到其它空间或转移到未来。职能部门的组织方式和行政体系应适应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具有一些关键内容:集成、合作、辅助、同步等。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发展战略所体现的理念反映了城市发展前景,通过行动计划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从城市层次来看,可持续发展显示:可持续发展不是仅靠政府可以取得的,还应该制定可持续框架。在此范围内,与其它参与者保持一致的、协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使用的资源不仅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保护着足够的资源为后代所使用,它为居民寻找一种更好的、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通过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提高效率以及开发当地资源来推进当地经济,以保持自然的能力。可持续城市是综合了人类、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未来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环境的挑战和获取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需要很高的资源投入———水资源、燃料、土地、人类及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和原材料,才能保证一定的经济增加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就业需求、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等。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会发展,导致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相协调,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也严重地制约了国家、地区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发展、GDP的增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更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综合管理、效率、社会友好、环境友好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已逐步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头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创新型城市”等,为我国其它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提供了标杆作用,为我国更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志勇.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2009.4
2刘国新,王君华.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特区经济[J].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