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领域一种代表性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临床应用已近30年。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涉及直接扩张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但仍缺乏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资料.目的观察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设计,入选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治疗组: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麝香保心丸2丸/次,每天3次,共6个月;常规治疗组: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胸痛时允许含服1-2丸麝香保心丸,但每天含服不超过3次.分别在入选时,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接受肱动脉内皮功能超声检测,观察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FMD),同时采血测量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脂联素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其中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作为内皮功能是否改善的判断性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入选内皮功能研究的80例患者中,完成检测和随访者76例,强化治疗组39例,常规治疗组37例,两组治疗前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疾病谱、血糖、血脂、药物使用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MD水平都较治疗前改善,强化治疗组从9.20±0.72升至13.30±0.79 (P<0.001);常规治疗组从9.61±0.73升至11.26±0.70(P<0.05)。而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变化不明显。治疗3个月时,强化治疗组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下降,从109.23±5.16降到84.71±4.55(P<0.001),治疗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84.71±4.55比101.15±4.77,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NO和NOS都有明显升高(NO:46.22±3.84升至125.22±12.28,P<0.001;NOS:37.05±1.40升至47.16±2.60,P<0.05)。治疗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NO、NOS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NO: 71.92±10.24升到125.22±12.28,P<0.01;NOS: 31.33±3.49升到47.16±2.60,P<0.001)。治疗后强化治疗组SOD明显升高(71.69±1.76升至92.50±2.44,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个月: 80.14±3.94升至90.68±2.97,P<0.05;6个月; 75.99±4.28升至92.50±2.44,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都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时,强化治疗组为7.745,比治疗前的5.755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脂联素水平基本相同;常规治疗组则表现为进行性下降(7.60,5.31,4.51,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2丸,每天3次),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一作用可能系改善NO系统的代谢,冠心病患者长期(6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对糖、脂代谢没有影响,可能减低冠心病患者脂联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