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以辛勤的汗水培养学子,
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
加上日後海外进修,
不仅让她的专业日渐精湛,
也不断实现着她的美好理想。
一如生活的多彩,
教育与贡献之中,区金瑶女士同样精彩。
区金瑶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曾任珠海书院校友会会长,现任顾问
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名誉会长
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社长
中国知识学会顾问(中知书院)
曾先後被委任为大华府广东会馆执委、
大华府港澳之友协会幹事、中华会馆会
务顾问等职务。她还与好友创办大华府
丽声粤语电视台。
长期以来致力於幼教事业,同时进行慈
善公益工作。
回港贡献的幼教专家
爱是一种义务,每个人都应以此装点心灵;爱又是一种传承,能夠发扬光大。母女两代三人,能夠在相同的社团中都进行服务工作,也是证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成功,这已是区金瑶女士人生中自豪的一部分。而早年长期从事教育,现在又在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香港珠海学院、新界妇联会、中知书院知识学会等与大家屡作贡献,是她从家庭出发,向社会延伸着爱、传承着爱。
区金瑶女士生於澳门,在一个书香世家中成长,幼承庭训,养成知书达理的性格,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她特别倾心於华夏历代文学、史学,能身处由东方文笔构成的言简意赅、韻味深长的美妙世界,总能让她流连忘返,因此她学习琴棋书画,且养成插花等典雅爱好,在艺术上造诣颇深。
区金瑶女士先後在澳门、香港成长及学习,其後在德明幼师、柏立基教育学院、珠海学院社教系毕业,其後她不断地学习进取、累积教学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幼儿教育专家。而後,她与友人创办香港雅思幼稚园、寿山中学附属幼稚园及便以利幼稚园,从事幼儿教育长达十多年。
1986年,区金瑶女士移民美国,热心公益的她在閒暇之餘仍然不断进修为自己增值,同时开始服务当地的侨社工作,曾先後被委任为大华府广东会馆执委、大华府港澳之友协会幹事、中华会馆会务顾问等职务。她还与好友创办大华府丽声粤语电视台,为異国他乡的侨胞送去免费的视听娱乐,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
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後,发展进入新的里程,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纷纷回内地、香港定居。2001年,同样抱此想法的区金瑶女士正想回港,刚巧从事律师的女儿被公司调派返港工作。区金瑶女士说:“一来,香港是我的故乡,回来就有落叶归根的感觉;二来我年纪大了,这里的生活一切都比较方便,容易适应。”这样她们也就回到香港来了。
教育事业在香港平稳的发展中,由於区金瑶女士前半生大部分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自己又对香港母校——珠海学院心存眷顾,也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入了珠海校友会。而且她热心服务,待人诚恳,兼有亲和力、凝聚力,因而被推选为校友会理事长。多年卸任後,担任校友会顾问一职。
讲到母校珠海学院,她很感谢母校教育对她的栽培。她形容学校就如一个大家庭,有不少资深及热诚的教授,历来培育了不少人才。近年,母校得到了政府批地,筹建一座新型校舍。她祝愿母校未来更蒸蒸日上,为社会、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区金瑶女士也因为过去在美国积极投身社会工作的影响,回港後她又加入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担任名誉会长至今,与不少热心公益的女性朋友分担着服务中重要环节的工作。她们服务长者,每年都会购置礼物,如白米、麵食、饼乾、日常用品、围巾等,送到每一个长者的手里。每年也举办一两次粤曲音乐晚会等活动,以娱耆老,有时更联合其它社团,组织一些敬老活动,希望能做得更好。
展巾帼风采於服务中
大约十年前,区金瑶女士通过一位同学的介绍,加入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这是一个基督的团体,而我也是多年的基督教徒,眼看大家在里面相处融洽,工作也做得不错,就抱着基督精神以支持朋友的心态加入其中,从理事一直到社长,区金瑶女士处世做人的态度,就是努力做好份内事,不理会閒言杂事,对人真诚谦和有礼,坚持凡事要坚持原则的处世之道。
有时,在社团中难免遇到阻力、遭人误解。区金瑶女士也会一笑置之,不纠结不多想,与大家携手共进,往正确的方向前行:“只要自己付出了,就不求回报,开心就好,就算被别人误解,但想到能夠帮助受助者,大家又是出来开开心心行善,就不觉得有什麽不快,太过於计较,总想要得到回报,是不好的心态。”因此,一次次的难关都得以化解,一次次的贡献也变成大家开心难忘的记忆。
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是香港11个联青社的其中之一,曾创设联青聋人中心,服务听障人士,也与不同的社团合作,进行有意义、服务多样的各种活动,例如2012年7月19日,与香港济川文化研究会、香港孝道文化联合会一同举办,以“学会宽恕”为主题,促进桂林香港两地青少年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香港“弟子规”课本剧演绎活动。
在这个贡献的队伍中,区金瑶女士与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其中不仅有宗教作为亲密的纽带,更多的是会员们热心为爱的激情,在集体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和睦。“大家对香港很有感情,相处一堂对是非过错没有太多执著,因此我们大家都感谢上帝——我们要求不多,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且有好朋友陪伴就夠了。”区金瑶女士发自肺腑的感慨,是对服务的感慨,也是对生活的感恩。
除社团外,区金瑶女士支持教育更不遗餘力,她对其校友、资深教育学者高家裕教授等成立的中国知识学会(中知书院)不仅予以大力支持,並出任该会及该书院的顾问,大女儿碧思也以其专业所长,同样出任顾问。
教育为主助母女情深
在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的活动中,有一张区金瑶女士与其两位女儿的亲密合影,这两位令母亲深感骄傲的後辈,分别荣任该会副会长及理事,以支持母亲的工作,母女三人一同致力於服务工作,是一种善的传递,爱的接力。 “我尤其重视她们的品德的培养,《圣经》说儿女是神给予我们的产业,我们应该妥善管理及珍惜,这就是说要将儿女们照顾好、教育好。”说着,区金瑶女士眼中溢出了慈爱的神情,所以她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两个女儿,不仅在生活上,还有在教育中:“我不需要她们有多高的成就,只要希望她们在人生路上能走正路,懂得尊重及善待他人,能时刻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就夠了。”
因此,区金瑶女士未曾放鬆过对女儿们的教育,从小就亲自教导她们,及後移民美国,还是以陪读者的身份为之,“无论她们温习到多晚,我也相陪到多晚,为爱女们营造良好而温馨的学习环境”。
终於,用心的付出换来可喜的回报,区金瑶女士的两位女儿学成毕业,精通法律知识,成为明理精幹的律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後,受公司的派遣,双双回港发展,不仅是姐妹一同为事业拼搏,更能与母亲一起,在多个社团中担任要职或是法律顾问,於服务中增进各自的贡献之心以及共同对家人的情感的维繫。
区金瑶女士加入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担任名誉会长多年,其女儿们相随左右,发挥专业所长,为社团担任义务法律顾问。对於母亲在珠海书院校友会的工作,两位女儿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亦同样以担任社团义务法律顾问的形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令人欣慰的是,区金瑶女士两位多才多艺的千金,经常在服务中发挥自己的才艺专长:大女儿擅长演奏小提琴,曾在美国大华府中美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随团演出。同时她爱好摄影,每年有一个月会外出採风,拍摄许多赏心悦目的照片,举行多次作品展,为大家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小女儿自小酷爱音乐舞蹈,学习过钢琴、大提琴、古筝等乐器,曾任香港爱乐乐团大提琴手。移民美国期间,当闻之华东水災,当地华人同胞组织赈災义演之时,她也上台为观众表演悠扬动听的古筝乐曲。今日,每每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举行表演,她总在现场演奏古筝,为现场增添气氛。
而且,两位女儿和母亲一样,同样体会到教育的重要,因此一直保持学习,区金瑶女士更是不甘其後,凭着锲而不捨的精神,与女儿一同跟随造诣精湛、擅长多种字体的著名书法家刘学清老师学习书法。书法,对学习者可实现修身养性的作用,有了热爱中华文化作为基础,区金瑶女士在学习中如鱼得水,她把自己喜欢的诗词写成书法作品,想必是其生活中的赏心乐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施比受更有福”两句名言作为座右铭的区金瑶女士,如同香港众多傑出女性代表,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挑起属於自己的“半边天”,她们善良、热情、细心、真诚,带来世界一种别样的美丽。
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
加上日後海外进修,
不仅让她的专业日渐精湛,
也不断实现着她的美好理想。
一如生活的多彩,
教育与贡献之中,区金瑶女士同样精彩。
区金瑶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曾任珠海书院校友会会长,现任顾问
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名誉会长
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社长
中国知识学会顾问(中知书院)
曾先後被委任为大华府广东会馆执委、
大华府港澳之友协会幹事、中华会馆会
务顾问等职务。她还与好友创办大华府
丽声粤语电视台。
长期以来致力於幼教事业,同时进行慈
善公益工作。
回港贡献的幼教专家
爱是一种义务,每个人都应以此装点心灵;爱又是一种传承,能夠发扬光大。母女两代三人,能夠在相同的社团中都进行服务工作,也是证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成功,这已是区金瑶女士人生中自豪的一部分。而早年长期从事教育,现在又在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香港珠海学院、新界妇联会、中知书院知识学会等与大家屡作贡献,是她从家庭出发,向社会延伸着爱、传承着爱。
区金瑶女士生於澳门,在一个书香世家中成长,幼承庭训,养成知书达理的性格,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她特别倾心於华夏历代文学、史学,能身处由东方文笔构成的言简意赅、韻味深长的美妙世界,总能让她流连忘返,因此她学习琴棋书画,且养成插花等典雅爱好,在艺术上造诣颇深。
区金瑶女士先後在澳门、香港成长及学习,其後在德明幼师、柏立基教育学院、珠海学院社教系毕业,其後她不断地学习进取、累积教学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幼儿教育专家。而後,她与友人创办香港雅思幼稚园、寿山中学附属幼稚园及便以利幼稚园,从事幼儿教育长达十多年。
1986年,区金瑶女士移民美国,热心公益的她在閒暇之餘仍然不断进修为自己增值,同时开始服务当地的侨社工作,曾先後被委任为大华府广东会馆执委、大华府港澳之友协会幹事、中华会馆会务顾问等职务。她还与好友创办大华府丽声粤语电视台,为異国他乡的侨胞送去免费的视听娱乐,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
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後,发展进入新的里程,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纷纷回内地、香港定居。2001年,同样抱此想法的区金瑶女士正想回港,刚巧从事律师的女儿被公司调派返港工作。区金瑶女士说:“一来,香港是我的故乡,回来就有落叶归根的感觉;二来我年纪大了,这里的生活一切都比较方便,容易适应。”这样她们也就回到香港来了。
教育事业在香港平稳的发展中,由於区金瑶女士前半生大部分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自己又对香港母校——珠海学院心存眷顾,也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入了珠海校友会。而且她热心服务,待人诚恳,兼有亲和力、凝聚力,因而被推选为校友会理事长。多年卸任後,担任校友会顾问一职。
讲到母校珠海学院,她很感谢母校教育对她的栽培。她形容学校就如一个大家庭,有不少资深及热诚的教授,历来培育了不少人才。近年,母校得到了政府批地,筹建一座新型校舍。她祝愿母校未来更蒸蒸日上,为社会、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区金瑶女士也因为过去在美国积极投身社会工作的影响,回港後她又加入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担任名誉会长至今,与不少热心公益的女性朋友分担着服务中重要环节的工作。她们服务长者,每年都会购置礼物,如白米、麵食、饼乾、日常用品、围巾等,送到每一个长者的手里。每年也举办一两次粤曲音乐晚会等活动,以娱耆老,有时更联合其它社团,组织一些敬老活动,希望能做得更好。
展巾帼风采於服务中
大约十年前,区金瑶女士通过一位同学的介绍,加入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这是一个基督的团体,而我也是多年的基督教徒,眼看大家在里面相处融洽,工作也做得不错,就抱着基督精神以支持朋友的心态加入其中,从理事一直到社长,区金瑶女士处世做人的态度,就是努力做好份内事,不理会閒言杂事,对人真诚谦和有礼,坚持凡事要坚持原则的处世之道。
有时,在社团中难免遇到阻力、遭人误解。区金瑶女士也会一笑置之,不纠结不多想,与大家携手共进,往正确的方向前行:“只要自己付出了,就不求回报,开心就好,就算被别人误解,但想到能夠帮助受助者,大家又是出来开开心心行善,就不觉得有什麽不快,太过於计较,总想要得到回报,是不好的心态。”因此,一次次的难关都得以化解,一次次的贡献也变成大家开心难忘的记忆。
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是香港11个联青社的其中之一,曾创设联青聋人中心,服务听障人士,也与不同的社团合作,进行有意义、服务多样的各种活动,例如2012年7月19日,与香港济川文化研究会、香港孝道文化联合会一同举办,以“学会宽恕”为主题,促进桂林香港两地青少年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香港“弟子规”课本剧演绎活动。
在这个贡献的队伍中,区金瑶女士与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其中不仅有宗教作为亲密的纽带,更多的是会员们热心为爱的激情,在集体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和睦。“大家对香港很有感情,相处一堂对是非过错没有太多执著,因此我们大家都感谢上帝——我们要求不多,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且有好朋友陪伴就夠了。”区金瑶女士发自肺腑的感慨,是对服务的感慨,也是对生活的感恩。
除社团外,区金瑶女士支持教育更不遗餘力,她对其校友、资深教育学者高家裕教授等成立的中国知识学会(中知书院)不仅予以大力支持,並出任该会及该书院的顾问,大女儿碧思也以其专业所长,同样出任顾问。
教育为主助母女情深
在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的活动中,有一张区金瑶女士与其两位女儿的亲密合影,这两位令母亲深感骄傲的後辈,分别荣任该会副会长及理事,以支持母亲的工作,母女三人一同致力於服务工作,是一种善的传递,爱的接力。 “我尤其重视她们的品德的培养,《圣经》说儿女是神给予我们的产业,我们应该妥善管理及珍惜,这就是说要将儿女们照顾好、教育好。”说着,区金瑶女士眼中溢出了慈爱的神情,所以她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两个女儿,不仅在生活上,还有在教育中:“我不需要她们有多高的成就,只要希望她们在人生路上能走正路,懂得尊重及善待他人,能时刻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就夠了。”
因此,区金瑶女士未曾放鬆过对女儿们的教育,从小就亲自教导她们,及後移民美国,还是以陪读者的身份为之,“无论她们温习到多晚,我也相陪到多晚,为爱女们营造良好而温馨的学习环境”。
终於,用心的付出换来可喜的回报,区金瑶女士的两位女儿学成毕业,精通法律知识,成为明理精幹的律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後,受公司的派遣,双双回港发展,不仅是姐妹一同为事业拼搏,更能与母亲一起,在多个社团中担任要职或是法律顾问,於服务中增进各自的贡献之心以及共同对家人的情感的维繫。
区金瑶女士加入香港新界妇女联合总会,担任名誉会长多年,其女儿们相随左右,发挥专业所长,为社团担任义务法律顾问。对於母亲在珠海书院校友会的工作,两位女儿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亦同样以担任社团义务法律顾问的形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令人欣慰的是,区金瑶女士两位多才多艺的千金,经常在服务中发挥自己的才艺专长:大女儿擅长演奏小提琴,曾在美国大华府中美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随团演出。同时她爱好摄影,每年有一个月会外出採风,拍摄许多赏心悦目的照片,举行多次作品展,为大家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小女儿自小酷爱音乐舞蹈,学习过钢琴、大提琴、古筝等乐器,曾任香港爱乐乐团大提琴手。移民美国期间,当闻之华东水災,当地华人同胞组织赈災义演之时,她也上台为观众表演悠扬动听的古筝乐曲。今日,每每香港维多利亚联青社举行表演,她总在现场演奏古筝,为现场增添气氛。
而且,两位女儿和母亲一样,同样体会到教育的重要,因此一直保持学习,区金瑶女士更是不甘其後,凭着锲而不捨的精神,与女儿一同跟随造诣精湛、擅长多种字体的著名书法家刘学清老师学习书法。书法,对学习者可实现修身养性的作用,有了热爱中华文化作为基础,区金瑶女士在学习中如鱼得水,她把自己喜欢的诗词写成书法作品,想必是其生活中的赏心乐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施比受更有福”两句名言作为座右铭的区金瑶女士,如同香港众多傑出女性代表,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挑起属於自己的“半边天”,她们善良、热情、细心、真诚,带来世界一种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