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呢?下面是我结合习惯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习惯;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则表现为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21 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呢?下面是我结合习惯教学谈几点认识。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可发现少数同学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偏差,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做作业粗心大意,有的作业经常不能自觉完成,要靠老师再三督促才能勉强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条件较好,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里什么事也不要他们做,有些学生连穿衣、系鞋带等都有不会,家长教育无方,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效果当然就更谈不上了,这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进行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效课堂”才能全面实施,学校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渗透理想教育,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数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念。从而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小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并从中体验其乐趣与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交流,平等相待,同时切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关注优等生的同时要 特别关注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②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要给所有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均等,特别是不善于表现自己性格内向的同学,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我也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③成功不分大小,都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师生一起分享每个人的成功与快乐,提高探究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追求和探索的心理品质。
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
1. 创设图象情境,让学生乐于创新。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面、图片、实物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这种直观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的不仅仅是表象,概括而且还有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激起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多解时,要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计算方法。学生找到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又让他们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3.创设“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勤于创新。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增长才干。
二、留足时空,鼓励大胆尝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尝试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先试”。对于没有教过的例题、习题,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并通过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积极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尝试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双手和嘴巴,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从而使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然而,在尝试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尝试拖了时间,难以调控课堂教学,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会发现:尝试任务布置后还不足30 秒,就草草收场。“尝试练习( 操作) ”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过渡环节。因此,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扭转“尝试形式化”的倾向,充分发挥尝试教学的优点,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尝试时空,并留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
三、引导创新,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就是得益于反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让学生学会变换思路看问题,用“倒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例:某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24,求该数。解答时引导学生利用加减互逆和乘除互逆的原理,从最后一次运算开始,一步一步倒退回去,顺次进行相反的运算,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化乘为除,化除为乘,得出:24×5÷4+3-2=31。此题在解答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解,既快又不易出错,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习惯;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则表现为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21 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呢?下面是我结合习惯教学谈几点认识。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可发现少数同学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偏差,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做作业粗心大意,有的作业经常不能自觉完成,要靠老师再三督促才能勉强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条件较好,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里什么事也不要他们做,有些学生连穿衣、系鞋带等都有不会,家长教育无方,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效果当然就更谈不上了,这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进行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效课堂”才能全面实施,学校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渗透理想教育,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数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念。从而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小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并从中体验其乐趣与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交流,平等相待,同时切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关注优等生的同时要 特别关注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②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要给所有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均等,特别是不善于表现自己性格内向的同学,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我也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③成功不分大小,都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师生一起分享每个人的成功与快乐,提高探究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追求和探索的心理品质。
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
1. 创设图象情境,让学生乐于创新。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面、图片、实物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这种直观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的不仅仅是表象,概括而且还有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激起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多解时,要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计算方法。学生找到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又让他们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3.创设“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勤于创新。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增长才干。
二、留足时空,鼓励大胆尝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尝试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先试”。对于没有教过的例题、习题,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并通过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积极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尝试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双手和嘴巴,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从而使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然而,在尝试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尝试拖了时间,难以调控课堂教学,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会发现:尝试任务布置后还不足30 秒,就草草收场。“尝试练习( 操作) ”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过渡环节。因此,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扭转“尝试形式化”的倾向,充分发挥尝试教学的优点,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尝试时空,并留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
三、引导创新,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就是得益于反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让学生学会变换思路看问题,用“倒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例:某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24,求该数。解答时引导学生利用加减互逆和乘除互逆的原理,从最后一次运算开始,一步一步倒退回去,顺次进行相反的运算,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化乘为除,化除为乘,得出:24×5÷4+3-2=31。此题在解答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解,既快又不易出错,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