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集体规则游戏中的师幼行为观察与分析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e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学城实验幼儿园中一班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6名,男生20名,在进行观察之前,本研究编制了幼儿集体规则游戏观察表,以便更为详实、快捷地作观察记录,并在征求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同意下,对幼儿开展集体规则游戏进行了现场录像,以确保行为可以观察的完整性。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对集体规则游戏中出现的困惑与教师有了深入的交流,并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以便更好地分析幼儿和教师在集体规则游戏中的行为。
  一、集体规则游戏开展前的师幼行为
  下午户外游戏活动时间,A教师带着幼儿来到广阔的操场上,询问幼儿有多少人对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感兴趣。所有幼儿都齐声喊着:“我们都要玩”。
  “好”,教师说:“那就去那儿玩吧”。
  不久,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寻了材料“塑料圆圈”,大家一起参与摆放。
  教师说:“现在,男孩子扮演男青蛙排在一起,女孩子扮演女青蛙排在一起。”
  随后,男青蛙和女青蛙都排列好自己的位置,教师开始亲身示范,并说道:“小孩子不能跳出荷叶之外,荷叶之外就是水了,要跳进荷叶里面。”并邀请几名幼儿尝试了几次,经过多次试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教师:“现在,我们男青蛙和女青蛙分开跳,看看哪组青蛙跳得最好。”
  二、集体规则游戏开展中的师幼行为
  教师:“现在,我喊口号,小青蛙们就开始跳”,小青蛙们进入了游戏,在幼儿进入“小青蛙跳荷叶”开展游戏后就出现了个别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教师在这其中没有特别纠正这些个别幼儿的违规行为,游戏还是继续进行下去,伴随着欢声笑语,第一轮游戏结束。随后,教师又开始了第二轮游戏规则的讲解:“这一次,我要在小荷叶上面加上一些石头,这样小青蛙们才可以跳得更远。”第二轮游戏开始,小青蛙们还是按男女分组进行比赛,加上一些难度之后,小青蛙们似乎玩得更开心了。
  1.幼儿在两种类型的集体规则游戏行为中表现的行为都不尽相同,同时在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差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第一类型的集体规则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紧随着第二类型的集体规则游戏难度加大,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也增加,并且伴随着集体规则游戏的开展,幼儿都展现出自己愉悦、兴奋的一面。
  2.通过对集体规则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分析,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方式包括语言指导、动作示范以及言语指导与动作示范相结合,如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组织幼儿开展集体规则游戏“小青蛙跳荷叶”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言语指导为主,辅之以动作示范。
  三、集体规则游戏开展后的师幼行为
  A教师问:“我们今天玩的什么游戏?”幼儿们异口同声道:“小青蛙” “小青蛙跳荷叶”。A教师:“我们今天怎么玩的呢?”幼儿:“一个一个跳进荷叶里”“男青蛙和女青蛙一起比赛”“一个一个跳到石头上。”A教师问:“要注意什么?”幼儿:“不能跳到荷叶外面,”A教师:“可是,刚才有几只小青蛙不遵守规则,随意跳出荷叶外面,差点让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摔倒,这样安全吗?”幼儿回答:不安全。A教师: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必须要遵守规则,下一次,我们就要让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最后玩。
  集体规则游戏结束之后就只是教师的总结,在这里,教师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问今天玩的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以及怎么把材料规整,通过师幼探讨、同伴交流,幼儿可以对这一类集体规则性游戏规则产生更进一步的认知。教师对集体规则游戏总结完之后,随后让幼儿自己尝试整理游戏材料。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得知,在游戏过程之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幼儿可以进一步发展主动性意识,以便以后开展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幼儿能逐步具备主动规整材料的意识。
  四、集体规则游戏中师幼行为的改进建议
  (一)开展前的计划性
  幼儿园游戏之于幼儿既是“自然性”的活动,也是“教育性”的活动,这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戏是幼兒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教师有权对游戏开展的计划、时间和内容做出选择。因此,要想促进集体规则游戏的有效开展,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随意开展,而是根据本班幼儿当前的社会经验、兴趣需要,有计划地选择规则游戏内容、确定游戏时间、工具材料及场地。
  1.制定游戏大致计划
  集体规则游戏不同于其他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幼儿的自由发挥空间比较大,集体规则游戏有着高度的统整性、规则性、注意力高度集中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对这类型的游戏有着一个大致严密的计划。如多长时间段可以被用来开展集体规则游戏?哪里的场地空间能支持这类游戏的开展?是分组进行还是全班进行?此外,教师应考虑到游戏的难易程度、幼儿的年龄适宜性等问题。
  2.合理选择游戏内容
  除了制定规则游戏的开展计划,合理地选择游戏内容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规则游戏的内容和方法来自于生活,另一方面,规则游戏能力的成熟要以幼儿对规则游戏的意义的理解为基础。因此,在集体规则游戏设计方面,应该逐步思考,剖析其价值,做出取舍,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创编出各式各样的玩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展规则游戏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实施中的支持性
  大量研究证明教师参与和指导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集体规则游戏的价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显现出来。
  1.教师不是游戏的裁判
  集体规则游戏的核心是“全体参与和规则性”,在集体规则游戏的指导中,教师既要给予个别幼儿支持,还要与全体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其次,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蕴含着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试图通过集体规则游戏中的“规则”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先决条件是让幼儿主动地使用这些规则,而不是让幼儿成为规则的被动执行者。在此案例中,当一个幼儿被后面的幼儿拖曳出塑料圈之外,该幼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或抗议的反应,他只是抬头看着A教师,似乎等待着教师的裁判。幼儿并不是不在意游戏的输赢或者伙伴对规则的执行情况,而是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裁定。显然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游戏规则执行过程中的裁判和游戏结果的裁定者。教师应当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教师应以儿童的视角看待游戏。因此,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支持者,在必要的时机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相信幼儿有能力自己通过协商制定规则并维护规则,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行制定和评判规则。   2.逐步介绍规则、由简入难
  开展集体规则游戏时,其游戏的工作应当由简入繁,依次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逐渐加大游戏规则的难度。在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中,A教师在组织幼儿玩了第一轮游戏之后,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重新制定规则,加大了规则的难度,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保持了幼儿的注意力。改变规则的过程正是建构规则意义、发展社会性交往和人际理解的过程。
  3.保持规则的灵活性,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规则游戏不仅具有规则性,还有其竞争性,在此案例“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中,A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规则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游戏者形成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关系。教师要理解集体规则游戏的竞争性,这种竞争不同于成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竞争,这种竞争的过程本质是为了让幼儿活得快乐,而不是得到什么具体的东西和物质利益,因此,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应当针对幼儿的游戏技能而不是过分注重“赢者”,不应一味用言语或物质刺激来强化竞争的结果,引导孩子注意到“赢者”所用的策略上,通过这种引导,可以让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和竞争。
  4.教师应引导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感
  教师应让幼儿在集体规则游戏中多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而不是过多的挫折,在本案例“小青蛙跳荷叶”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一味的强调幼儿游戏规则行为的完全正确,停留在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上。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趣味。如果幼儿完全不遵守规则或注意力分散,要提高教师的敏感性,关注到这部分孩子,予以面部表情引导、言语提示等,如果幼儿能较好的掌握游戏规则,教师也不能一味苛责,应多让位于幼儿在集体规则游戏中体验的过程,尽可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5.兼顾言语与非言语的方法干预游戏
  教师干预集体规则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策略决策过程,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批评敏感性。教师可以用多种具体的方法來干预幼儿的游戏,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方法。在此案例中,A教师运用言语与亲身动作示范非言语的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运用言语反馈的次数明显高于其它非言语反馈手段,两种方法各有其特定的含义与作用。一般来说,幼儿从言语的反馈中获得的信息多于非言语的反馈,因为言语的反馈更清晰准确。例如,当幼儿完全遵守规则参与到集体规则游戏中,教师以“微笑”表示欣赏与肯定,但微笑不能告诉幼儿他为什么会成功,而且也不能帮助他明确在下一次规则游戏可以利用的策略。总的来说,两种方法本身并无好与坏之分,关键在于运用是否适宜得当。因此,教师在干预游戏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言语、非言语的方式。
  (三)结束后的反思性
  集体规则游戏之后的活动有教师的总结,材料的整理等环节。在“小青蛙跳荷叶”这类游戏当中,几乎都是教师的言语总结,虽然在规则性游戏当中,教师的言语总结比较重要,但也要肯定幼儿的讲评,当幼儿能很好地遵守游戏中的规则时,十分希望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让同伴与老师共同分享他的快乐。为此,在集体规则性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遵守游戏规则程度不同的幼儿分别参与讲评,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其他文献
编者按:冯晓霞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江北新村幼儿园在建构月园本课程——“红红火火过新年”的主题课程基础上,充分挖掘儿童熟悉并“贴近儿童生活的”园本课程资源生成了“新楼装进我的梦”的活动课程,在一些列的课程活动实施中,实现了新幼的育人目标“快乐自信的小主人”。  一、活动背景与思路  幼儿园的新大楼即将
期刊
为了帮新楼和旧楼取一个有意义、好听的名字,同时为幼儿园设计一个形象鲜明、童趣有代表意义的吉祥物,新村幼儿园发动了全园家长、幼儿、老师共同参与吉祥物设计和楼名的征集。11月30日启动了征集活动,共收到亲子作品240份,教职工作品155份,经过初步筛选,吉祥物候选8个,楼名候选10份。  (插入2:楼名、吉祥物回收资料照片)  最终经过家委会和教师代表投票选出了新幼的吉祥物和新旧大楼的楼名。  附3:
期刊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小班幼儿入园之初,是迈开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而集體社会中的规则意识的建立需打好基础。因此,设计这样的活动,提升幼儿生活能力,建立集体生活活动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独立而有规则地吃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可以让幼儿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体健康,
期刊
主园的新楼即将竣工,孩子们都在期盼着早日搬进新楼,孩子们想为新楼做些什么事呢?他们想在新楼里面设置什么好玩的区域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亲自参与装扮新楼的心愿,新村幼儿园专门召开了一次小主人会议,中大班的小朋友们分别派代表收集了全园小朋友关于新楼的意见,参与了本次会议讨论。  (插入1:小主人会议照片)  附1:小主人会议调查问卷表  新幼小主人议题之“新楼装进我的梦” 
期刊
一、我是新楼设计师之班名、班徽设计  各年龄班的孩子们积极参与新楼里班级名字和班徽的设计,孩子们发挥想象,设计出了各种童趣的班徽,根据班徽孩子们又取了可爱的班级名字。(插入5:各班班名、班徽和设计过程图)  小一班-苗苗班  小二班-点点班  小三班-星星班  小四班-豆豆班  中一班-精灵班  中二班-太阳班  大一班-彩虹班  大二班-妙妙班  二、“新楼装进我的梦”课程展示  各年龄班的孩子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自我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抵制外界事物的干扰,坚持完成自己的事情。其中,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成熟是幼儿社会化的必要心理条件,它与幼儿
期刊
新村幼儿园第二届小主人节主题课程“新楼装进我的梦” 系列活动纷繁多样,“我是新楼设计师”、“我和新楼过新年”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正值新年来临之际,新村幼儿园开展了元旦庆祝活动,在元旦庆祝活动上,园长为孩子们自己设计的班牌、班名颁奖,揭晓了新幼吉祥物和新旧楼的楼名。孩子们用欢快的舞蹈庆祝搬新楼,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新楼一起过新年,体验庙会活动,体现了快乐
期刊
带着肉嘟嘟的脸,奶奶的声音,两岁四个月的小可可进入了小班。小可可妈对儿子上幼儿园满是担心,因为作为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小可可在生活自理方面显得很吃力,尤其是习惯了用尿不湿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所以,开学第一天,小可可妈除了带一大包换洗衣裤,还带了一个儿童坐便器,担心小可不会用蹲便器解便,满满的放心不下。  第一天,当所有孩子在为第一次离开妈妈离开家人撕心裂肺的时候,小可可当然不会幸免。
期刊
随着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的开发日益盛行,语言智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当代幼儿语言智能的开发与培养得到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教学组织活动形式,中班幼儿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通过有效的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幼儿在发音、用词、语言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外主要侧重教师提问的作用和类型。帕特和瑞格等从教师和儿童两方面探究提问的多重作用;戴维斯把提问分为封
期刊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对于小班幼儿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开学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67.8%的孩子不能安静有序的进餐,42.6%的孩子午睡习惯不好,85.4%的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