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效应日渐突出,小麦条锈病由偶尔越冬区逐渐发展为频繁连年越冬的常越冬区,并且越冬范围已在逐年扩大,从而引起春夏季发病流行危害程度越来越重[1]。本文结合2019年麦积区小麦病害呈现显病时间早,发病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早播田发病重于晚播田,高山区发病重于半山和川区,发生程度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区小麦生产安全。结合小麦秋苗期病虫害的调查研究,麦积区加强小麦病害的监测,重视综合防治工作,为来年小麦病虫鼠草害的防治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麦秋苗期病害,情况调查,防治措施
麦积区是甘肃省的东门户,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麦积区是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自然生态复杂,小麦品种多样,有地麦、田麦、旱地麦、山地麦,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越冬和越夏[2];品种上主要以兰天系、中梁系、天选系为主,少部分其他品系;冬小麦处于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为掌握小麦秋苗条锈病,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麦积、甘泉、社棠、中滩、新阳、五龙、琥珀、花牛8镇20个村,从调查情况来看,条锈病已经普遍发生,社棠镇半山村和新阳镇席寨村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发病面积约占45%,条锈病发病情况重于去年同期;白粉病发生较轻,部分地块发生较重(高山早播地块),麦红蜘蛛部分地区已经发生,程度较轻;高山向阳地块中华鼢鼠发生较轻;杂草普遍发生,发生较轻。
1.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1.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号称"国病",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3]。麦积区发生面积约为6100hm2,调查麦田50块4.53 hm2,发病田16块1.43 hm2,病田率32%,发病面积占31.6%。调查中各种植区域条锈病均有发生,其中社棠镇半山村条锈病发生较为严重,病田率为80%,发病面积70%,发病叶片均在小麦基部1-2叶,调查田块均有发病中心出现,在发病的叶片上,孢子堆鲜黄,正在散粉。小麦种植区域半山区、川区都有显病叶片和发病中心出现。
1.2小麦白粉病
秋冬季节气温偏高,有利于越冬菌源量的积累,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小麦白粉病早春病情与秋苗病情呈显著正相关[4]。麦积区白粉病发生面积约6801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发病田18块1.6 hm2,病田率36%,发病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35.3%,调查中,高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病叶孢子堆较多,其余地型田块发生程度较轻。
1.3麦红蜘蛛
发生面积约4233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有虫田13块1 hm2,虫田率26%,虫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22.1%。平均百株虫量38头。半山向阳区的五龙镇温家坪村发生较为严重,虫田率为37.5%,平均百株虫量达76头;其次是林缘区的麦积镇陈家山村,平均百株虫量为62头,其它地区发病均较轻。
1.4中华鼢鼠
发生面积约3400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有鼠田8块0.8 hm2,鼠田率16%,鼠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17.6%,平均百亩有鼠6.2头。
1.5麦田杂草
发生面积约7067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 53 hm2,有草田19块1.65 hm2,草田率38%,草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36.5%,目前大部分地区杂草处于出苗期,苗龄较小,种类较多,应进行一次冬前的防除工作。
2.秋苗期发病特点
2.1显病时间早
今年小麦条锈病显病时间为10月上旬,与去年同期相比早半个月。主要是由于高山小麦适宜的播种时间应为9月中旬,而今年大部分田块9月上旬就已提前种上了,出苗后气候条件适宜,小麦长势好,苗龄大,分蘖多,这也给条锈病的侵染创造了条件,因而显病时间早。
2.2发病面积大,发生范围广
麦积区小麦播种面积18530 hm2,秋苗发病6107 hm2,占播种面积的33%,普遍率0.46%,除川区外,高山、半山大部分麦田发病,从高山区的新阳、五龙,北部干旱半山区的中滩镇杨岘村,中部南山上的花牛镇田家窑到东部半山区的元龙镇青龙村,都已发病,且各地均有重病田块,部分区域已全田普发。渭河以南主要发生区域海拔1550-2145m范围内,渭河以北主要发生区域海拔1450-1900m范围内。
2.3早播田发病重于晚播田
高山区9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调查时已有50-60天的生长期,有3-7个分蘖,3-4个叶片,苗龄大,分蘖较多,条锈菌易侵染,造成早播田发病早且重,而晚播麥田,尤其是十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至调查时大多为单蘖,1-2叶,条锈病难以侵染,因而发病轻。
2.4高山区发病重于半山和川区
调查中,高山区发病田块多,大部分麦田已经全田发病,半山区小麦一般2-4个分蘖,2-3叶一心,病田率60%,平均普遍率1.1%,平均严重度17.35%,发病田平均普遍率3.8%,川区麦田未发现病叶。
3.原因分析
麦积区小麦主栽品种为兰天系、中梁系、天选系品种,60%以上多为中感及高感品种。
3.1越夏菌源较多
2019年夏季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菌安全越夏,越夏菌源量较多,菌源丰富。9月3、4日在我区进行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调查时发现越夏发病中心,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是今年秋苗期发病程度重于往年的重要因素。
3.2抢墒播种
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域小麦播种时间早5-10d,相同品种,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3.3气候因素
今年秋季气候高温湿润有利于条锈病菌萌发存活,秋播以来,9-11月我区平均气温为9.2-11.8℃,9-10月麦积区气温正常偏高0.5-1℃。 3.4侵染传播速度快
10-11月份,我区气温较正常年份同期偏高,土壤墒情好,空气湿度大,结露时间长,部分叶面结露时间超过10h以上;发病叶片孢子堆鲜黄,扩散速度较快。
4.防治措施
4.1技术措施
4.1.1拌种药剂
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15—0.2%进行拌种,即每50kg种子拌药75—100g,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30g拌麦种50kg[5],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或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4.1.2拌种方法
采用拌种器拌种,先按种子量计算好农药用量,将种子和药剂(分2-3次)加入拌种器内,药剂应尽量散布均匀,将拌种器按顺、逆时针各转15圈(速度以30转/分钟为宜,不可太快)。没有拌种器的,可直接将种子堆放在铺有塑料纸的地上,也可放在盆内按比例将药剂倒在种子上,用铁锨等工具充分搅拌。为提高药剂粘着性,可先在种子表面喷些清水搅拌(用手抓有些微潮即可)后再拌药。
4.1.3操作要求
拌种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或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进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拌种务必均匀,严格掌握用药量,不得随意加大剂量,以免发生药害或影响出苗;拌过的种子必须当日播种完毕,拌种结束后拌种器具须清理干净。
4.2保障措施
4.2.1落实工作责任
麦积区各镇、道北办要充分认识秋播药剂拌种对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责任,科学制订方案,优化推进措施,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早安排部署,确保防控技术、资金、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小麦条锈病在秋苗上大面积发生危害。
4.2.2加强宣传培训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板报、明白纸、宣传册、挂图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秋播药剂拌种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或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农户和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小麦条锈病常发、重发区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拌种,力争做到每户有一份拌种技术明白纸,每村有一位拌种技术明白人。要大力倡导科学用药,努力实现减量控害,确保拌种技术落实到位。
4.2.3强化资金支持
各镇、道北办根据拌种任务,要将下达的拌种农药全部下发到小麦种植区,组织农户和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药剂拌种,分配到农户的农药,同时做好登记造册工作,由享受补助的农户签字盖章(印);补助到专业化防织组织的物资,由受补助的专业化组织负责人出具证明材料,并注明领取物资数量、拌种数量等。同时各镇、道北办应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秋播药剂拌种工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拌种补助,保障药剂拌种工作任务完成。
4.2.4强化示范带动
在新阳镇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创办一个千亩示范点,集中连片开展小麦条锈病药剂拌种示范,示范区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拌种”的“四统一”拌种法开展示范,加大对新农药、植保新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引进、试验,以点带面,确保全区27万亩秋播药剂拌种任务圆满完成。
4.2.5抓好督导检查
为确保秋播药剂拌种任务落实到位,各镇、道北办在秋播期间要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拌种物资到位情况、区植保部门要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对防治工作不力导致病虫严重危害的,应追究责任。
5.建议
主要区域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6]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加强冬、春季麦田病、虫、草、鼠害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我区小麦从山至川、从南到北都有条锈病发生,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结合长期天气趋势预报和历年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麦积区小麦条锈病仍将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
建议加强乡村宣传、组织群众抓好冬季麦田管理工作,对发病麦田应进行条锈病防治和冬前除草工作,以压低越冬菌源。加強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防治能力,及早着手准备物资、药械,为来年小麦病害的防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爱荣.冬春麦混播区小麦条锈病在秋苗期发生流行规律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1: 5-6
[2] 梁兴格 范俊珺 赵大媛等. 文山州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 24: 62-63.
[3] 马占鸿.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与防控[J].植物保护学报[J].2018,1: 1-6.
[4] 郑秋红,杨霏云,朱玉洁.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条件和气象预报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3,3:359.
[5] 张长江,张晶东.预防小麦病虫害药剂拌种效果好[J].农家科技,2015,10:15.
[6] 陈万权;康振生;马占鸿等.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258.
关键词:小麦秋苗期病害,情况调查,防治措施
麦积区是甘肃省的东门户,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麦积区是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自然生态复杂,小麦品种多样,有地麦、田麦、旱地麦、山地麦,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越冬和越夏[2];品种上主要以兰天系、中梁系、天选系为主,少部分其他品系;冬小麦处于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为掌握小麦秋苗条锈病,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麦积、甘泉、社棠、中滩、新阳、五龙、琥珀、花牛8镇20个村,从调查情况来看,条锈病已经普遍发生,社棠镇半山村和新阳镇席寨村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发病面积约占45%,条锈病发病情况重于去年同期;白粉病发生较轻,部分地块发生较重(高山早播地块),麦红蜘蛛部分地区已经发生,程度较轻;高山向阳地块中华鼢鼠发生较轻;杂草普遍发生,发生较轻。
1.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1.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号称"国病",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3]。麦积区发生面积约为6100hm2,调查麦田50块4.53 hm2,发病田16块1.43 hm2,病田率32%,发病面积占31.6%。调查中各种植区域条锈病均有发生,其中社棠镇半山村条锈病发生较为严重,病田率为80%,发病面积70%,发病叶片均在小麦基部1-2叶,调查田块均有发病中心出现,在发病的叶片上,孢子堆鲜黄,正在散粉。小麦种植区域半山区、川区都有显病叶片和发病中心出现。
1.2小麦白粉病
秋冬季节气温偏高,有利于越冬菌源量的积累,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小麦白粉病早春病情与秋苗病情呈显著正相关[4]。麦积区白粉病发生面积约6801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发病田18块1.6 hm2,病田率36%,发病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35.3%,调查中,高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病叶孢子堆较多,其余地型田块发生程度较轻。
1.3麦红蜘蛛
发生面积约4233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有虫田13块1 hm2,虫田率26%,虫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22.1%。平均百株虫量38头。半山向阳区的五龙镇温家坪村发生较为严重,虫田率为37.5%,平均百株虫量达76头;其次是林缘区的麦积镇陈家山村,平均百株虫量为62头,其它地区发病均较轻。
1.4中华鼢鼠
发生面积约3400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53 hm2,有鼠田8块0.8 hm2,鼠田率16%,鼠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17.6%,平均百亩有鼠6.2头。
1.5麦田杂草
发生面积约7067 hm2。共调查麦田50块4. 53 hm2,有草田19块1.65 hm2,草田率38%,草田面积占调查田面积的36.5%,目前大部分地区杂草处于出苗期,苗龄较小,种类较多,应进行一次冬前的防除工作。
2.秋苗期发病特点
2.1显病时间早
今年小麦条锈病显病时间为10月上旬,与去年同期相比早半个月。主要是由于高山小麦适宜的播种时间应为9月中旬,而今年大部分田块9月上旬就已提前种上了,出苗后气候条件适宜,小麦长势好,苗龄大,分蘖多,这也给条锈病的侵染创造了条件,因而显病时间早。
2.2发病面积大,发生范围广
麦积区小麦播种面积18530 hm2,秋苗发病6107 hm2,占播种面积的33%,普遍率0.46%,除川区外,高山、半山大部分麦田发病,从高山区的新阳、五龙,北部干旱半山区的中滩镇杨岘村,中部南山上的花牛镇田家窑到东部半山区的元龙镇青龙村,都已发病,且各地均有重病田块,部分区域已全田普发。渭河以南主要发生区域海拔1550-2145m范围内,渭河以北主要发生区域海拔1450-1900m范围内。
2.3早播田发病重于晚播田
高山区9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调查时已有50-60天的生长期,有3-7个分蘖,3-4个叶片,苗龄大,分蘖较多,条锈菌易侵染,造成早播田发病早且重,而晚播麥田,尤其是十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至调查时大多为单蘖,1-2叶,条锈病难以侵染,因而发病轻。
2.4高山区发病重于半山和川区
调查中,高山区发病田块多,大部分麦田已经全田发病,半山区小麦一般2-4个分蘖,2-3叶一心,病田率60%,平均普遍率1.1%,平均严重度17.35%,发病田平均普遍率3.8%,川区麦田未发现病叶。
3.原因分析
麦积区小麦主栽品种为兰天系、中梁系、天选系品种,60%以上多为中感及高感品种。
3.1越夏菌源较多
2019年夏季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菌安全越夏,越夏菌源量较多,菌源丰富。9月3、4日在我区进行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调查时发现越夏发病中心,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是今年秋苗期发病程度重于往年的重要因素。
3.2抢墒播种
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域小麦播种时间早5-10d,相同品种,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3.3气候因素
今年秋季气候高温湿润有利于条锈病菌萌发存活,秋播以来,9-11月我区平均气温为9.2-11.8℃,9-10月麦积区气温正常偏高0.5-1℃。 3.4侵染传播速度快
10-11月份,我区气温较正常年份同期偏高,土壤墒情好,空气湿度大,结露时间长,部分叶面结露时间超过10h以上;发病叶片孢子堆鲜黄,扩散速度较快。
4.防治措施
4.1技术措施
4.1.1拌种药剂
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15—0.2%进行拌种,即每50kg种子拌药75—100g,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30g拌麦种50kg[5],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或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4.1.2拌种方法
采用拌种器拌种,先按种子量计算好农药用量,将种子和药剂(分2-3次)加入拌种器内,药剂应尽量散布均匀,将拌种器按顺、逆时针各转15圈(速度以30转/分钟为宜,不可太快)。没有拌种器的,可直接将种子堆放在铺有塑料纸的地上,也可放在盆内按比例将药剂倒在种子上,用铁锨等工具充分搅拌。为提高药剂粘着性,可先在种子表面喷些清水搅拌(用手抓有些微潮即可)后再拌药。
4.1.3操作要求
拌种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或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进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拌种务必均匀,严格掌握用药量,不得随意加大剂量,以免发生药害或影响出苗;拌过的种子必须当日播种完毕,拌种结束后拌种器具须清理干净。
4.2保障措施
4.2.1落实工作责任
麦积区各镇、道北办要充分认识秋播药剂拌种对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责任,科学制订方案,优化推进措施,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早安排部署,确保防控技术、资金、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小麦条锈病在秋苗上大面积发生危害。
4.2.2加强宣传培训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板报、明白纸、宣传册、挂图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秋播药剂拌种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或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农户和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小麦条锈病常发、重发区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拌种,力争做到每户有一份拌种技术明白纸,每村有一位拌种技术明白人。要大力倡导科学用药,努力实现减量控害,确保拌种技术落实到位。
4.2.3强化资金支持
各镇、道北办根据拌种任务,要将下达的拌种农药全部下发到小麦种植区,组织农户和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药剂拌种,分配到农户的农药,同时做好登记造册工作,由享受补助的农户签字盖章(印);补助到专业化防织组织的物资,由受补助的专业化组织负责人出具证明材料,并注明领取物资数量、拌种数量等。同时各镇、道北办应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秋播药剂拌种工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拌种补助,保障药剂拌种工作任务完成。
4.2.4强化示范带动
在新阳镇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创办一个千亩示范点,集中连片开展小麦条锈病药剂拌种示范,示范区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拌种”的“四统一”拌种法开展示范,加大对新农药、植保新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引进、试验,以点带面,确保全区27万亩秋播药剂拌种任务圆满完成。
4.2.5抓好督导检查
为确保秋播药剂拌种任务落实到位,各镇、道北办在秋播期间要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拌种物资到位情况、区植保部门要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对防治工作不力导致病虫严重危害的,应追究责任。
5.建议
主要区域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6]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加强冬、春季麦田病、虫、草、鼠害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我区小麦从山至川、从南到北都有条锈病发生,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结合长期天气趋势预报和历年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麦积区小麦条锈病仍将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
建议加强乡村宣传、组织群众抓好冬季麦田管理工作,对发病麦田应进行条锈病防治和冬前除草工作,以压低越冬菌源。加強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防治能力,及早着手准备物资、药械,为来年小麦病害的防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爱荣.冬春麦混播区小麦条锈病在秋苗期发生流行规律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1: 5-6
[2] 梁兴格 范俊珺 赵大媛等. 文山州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 24: 62-63.
[3] 马占鸿.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与防控[J].植物保护学报[J].2018,1: 1-6.
[4] 郑秋红,杨霏云,朱玉洁.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条件和气象预报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3,3:359.
[5] 张长江,张晶东.预防小麦病虫害药剂拌种效果好[J].农家科技,2015,10:15.
[6] 陈万权;康振生;马占鸿等.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