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传承区域文化,浸润时代文明,彰显个性特色,凝聚班级精神,为学生搭建创造性的小舞台,开辟展现个性的新天地,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特色 班级文化 建设策略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思想:“打红色牌,把会宁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把会宁建成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把会宁建成西北教育名县。”这三张牌,不仅是会宁的三张名片,而且是会宁的三种文化,它传达的是会宁人的一种浓郁的爱乡情怀,它展示出会宁人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对会宁人具有重要的聚合价值。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这种文化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切入,培養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核心素养。
一.以“会师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伟大的“会师精神”自然就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会师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以会宁农耕的“自力更生”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改造自然,生息繁衍。会宁地域辽阔,全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合96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6万亩,占总面积的23.4%。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杂粮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豌豆、扁豆、荞麦、良谷米4万吨;洋芋年产100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面积近百万亩;形成马铃薯、草畜、杂粮等支柱产业,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小杂粮之乡”。班级文化建设,要让“深在此山中”的学生深刻认识“庐山真面目”。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培育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我们的实践活动:
三.以会宁的“教育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宁县是西北教育名县,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县累计向全国大中专业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5.1万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500多人,硕士学位者近2000多人,学士学位者近2万人。“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亲友苦帮”的“五苦”精神已经是我们这一区域的特有的教育文化。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教育中可歌可泣的感人的事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区域特色 班级文化 建设策略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思想:“打红色牌,把会宁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把会宁建成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把会宁建成西北教育名县。”这三张牌,不仅是会宁的三张名片,而且是会宁的三种文化,它传达的是会宁人的一种浓郁的爱乡情怀,它展示出会宁人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对会宁人具有重要的聚合价值。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这种文化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切入,培養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核心素养。
一.以“会师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伟大的“会师精神”自然就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会师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以会宁农耕的“自力更生”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改造自然,生息繁衍。会宁地域辽阔,全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合96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6万亩,占总面积的23.4%。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杂粮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豌豆、扁豆、荞麦、良谷米4万吨;洋芋年产100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面积近百万亩;形成马铃薯、草畜、杂粮等支柱产业,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小杂粮之乡”。班级文化建设,要让“深在此山中”的学生深刻认识“庐山真面目”。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培育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我们的实践活动:
三.以会宁的“教育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宁县是西北教育名县,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县累计向全国大中专业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5.1万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500多人,硕士学位者近2000多人,学士学位者近2万人。“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亲友苦帮”的“五苦”精神已经是我们这一区域的特有的教育文化。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教育中可歌可泣的感人的事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