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永浩,现任广东省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广东省职教学会副秘书长、湛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培训专家,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校长、首届广东省职业院校杰出校长、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师德标兵、广东省南粵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2007年,曹永浩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唯一一名代表参加了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曹永浩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特殊的相框,那是2011年他的学生写给他的一封信,每一个孩子都在上面印上了指纹,签着自己的名字,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感谢校长,是你在我们最茫然时,亲切地与我们谈话,是你给了我们温暖的关怀,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学会一技之长,也同样学会了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是我们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这是曹永浩的“真实教育”所展现给我们的最感性的成果之一。
二十年来,曹永浩致力践行的真实教育,是教会孩子做人求真,做事务实,为孩子未来世界的真实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真实教育不是对其他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否定,也不包含着非真即假、非实即虚的对应关系,而是着眼让学生做“真”人、务“实”事而进行的教育。曹永浩说,以学生为主体,来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立足于“教育学”的立场,来反观教育的根基与生命力——这不是另辟蹊径,而是回归教育的本源。
给予真情实感,让孩子学做真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在珠三角地区,生源素质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1994年,应聘语文教师的曹永浩,在唱完了让时任校长泪流满面的两首歌之后,幸运地被录用到“语文老师已经招够”的筹建中的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幸运”之后的“不幸”是,曹永浩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状:9个班,420多名学生,违法乱纪、打骂教师、毁坏公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教室的木门没有一扇是完整的,校长每天可以在草坪上捡到一堆烟头,甚至当地公安机关一次从学校带走10名涉毒学生,一些老师沮丧地离开了学校,当地群众称之为“烂仔窝”。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1996年2月,曹永浩临危受命,担任了学校德育处主任,一干就是6年。上任之初,他提出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管理方法。除了学校的常规德育工作,节假日、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曹永浩都一心泡在学生身上。那时候,他经常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校学生都记得他的车牌号,每到周末,学生看到这车牌,就会笑传“警察进村了”。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曹永浩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
渐渐地,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违法犯罪记录为零,毕业生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当地群众争相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学校成为广东省中职校长高级研修班、广东省中职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定点学习观摩学校。如此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进则退几乎是定律。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继续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突破。面对学生发展的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依靠硬制度和严要求的强势德育管理方法开始面临新的困境,这时,身为校长的曹永浩,又开始思考,德育怎样才能做到“感乎情”,更贴近以人为本,更贴近时代的需求,更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规律?
中职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智的,是处于身心成长中的青春期的孩子。曹永浩说,中职教师应该像妈妈、像兄长、像朋友,牵着学生的手,给他们温暖、关爱、鼓励、呵护、信心和希望,陪伴他们走过成长之路。受到一个关于“牵手”的故事的启发,曹永浩和他的同事们,确定了以“爱心教育”和“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牵手德育”模式。
曹永浩有一个学生小明,在北京、江西、美国都读过书,而且都是名校,但是成绩却越来越差,整个人呈懒散的状态,没有精气神,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玩电脑,不愿意干活,不愿意与人交往,但曹永浩发现他有个优点,在美国读过书,英语口语特别好,正好学校当时有个“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栏目——英语面对面,曹永浩让小明和英语老师一起主持这个栏目。结果,小明一夜成名,成了校园明星,多次在学校的各种舞台上亮相。从此之后,小明性格就变了,变得阳光、自信、开朗,并坦言“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才是最适合我的学校”。像小明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曹永浩说:“我们没有秘诀,就是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让他们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与体验,最终回归最真实的自我。”
多年来,在“牵手德育”的引领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推出“超市模式第二课堂”,设置了七十多门课程,让学生发现特长、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培养自信;策划“说出你心中的故事”德育校会系列访谈节目,立足于平等对话的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施“爱心补救、结对帮扶”工程,塑造了一支“靓妈妈班主任”队伍,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兴趣、学有信心;组织“校园经典红歌对抗赛”,提高学生精气神,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包容欣赏意识……
如今,“牵手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既在持续传承,又在不断创新,“牵着严格之手明规矩、牵着鼓励之手树自信、牵着平等之手会自省、牵着友爱之手知爱心、牵着大方之手提振精气神”,教师用温暖的大手,牵着学生的小手,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真情实感”为基点,以“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为框架,突出强调爱心和情感因素,学生也在各种活动中对学习、生活和人生都产生积极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这正是真实教育开出的一朵美丽鲜花。
提供真岗实练,让孩子学务实事
多年前,曹永浩去一个电子厂推荐学生,厂长满口答应,同意接收学生去工厂,同时,也明确表示,四千多人的工厂,技术人员不过一百来个,有些技术岗位连本科生都做不了,职业中学的学生根本做不了技术工人。后来,曹永浩没有把学生推荐到这家企业,此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果学生只能做流水线工作,从18岁到38岁,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含金量和附加值,就算待遇好,却不是职业教育的目的。 这就是后来学校的“学生成长十字训”,被媒体广为报道,社会各界高度肯定。2011年5月,“‘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党建带团建党员巡講主题团课”活动作为广东省“创先争优”优秀案例由教育厅上报教育部,在教育部网站做了专题报道,并以简报的形式抄送给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
后来,曹永浩受教育部的邀请,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起草和研讨工作,其间,他又对“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解读,将每一个字都从内涵到外延做了诠释。2014年5月,“‘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党建带团建党员巡讲主题团课”入选全国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也是广东省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中职学校的项目。
真可谓“十个字,一辈子”,曹永浩这样对“学生成长十字训”进行评价,他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一颗大树的根,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才能谈得上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十年前提出的“十字训”,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鲜活,由此升华而成的《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十字箴言助你实现出彩人生》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修养读本,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学生在曹永浩心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场合,他反复说过一句话: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幸福在一起。正是这样一种最朴素的对幸福的追求,让他痴痴不倦地学习,也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炼,如今,他已经是著作等身。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出版教育专著《德技双高》、《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班主任工作“第一现场”与“理论串烧”》等,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主讲的德育课程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录制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学习课件。他主持的《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施“企业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曹永浩的成果,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晶,他的文字,却总闪耀着感性的光彩,就像他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总是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理想。在学生时代,他是当地高考的语文单科状元;在故乡,他是赣州地区歌唱大赛的冠军;在实现教育梦想的地方,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他都口碑载道。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回想自己的经历,曹永浩感叹,“从学业,到职业,到事业,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实在的事。”二十年来,他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自己的学校,又将忧思投注于中国职教,他正以一个务实的实践者的立场,诠释着“真实教育”的真谛。
责任编辑
2007年,曹永浩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唯一一名代表参加了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曹永浩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特殊的相框,那是2011年他的学生写给他的一封信,每一个孩子都在上面印上了指纹,签着自己的名字,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感谢校长,是你在我们最茫然时,亲切地与我们谈话,是你给了我们温暖的关怀,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学会一技之长,也同样学会了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是我们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这是曹永浩的“真实教育”所展现给我们的最感性的成果之一。
二十年来,曹永浩致力践行的真实教育,是教会孩子做人求真,做事务实,为孩子未来世界的真实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真实教育不是对其他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否定,也不包含着非真即假、非实即虚的对应关系,而是着眼让学生做“真”人、务“实”事而进行的教育。曹永浩说,以学生为主体,来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立足于“教育学”的立场,来反观教育的根基与生命力——这不是另辟蹊径,而是回归教育的本源。
给予真情实感,让孩子学做真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在珠三角地区,生源素质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1994年,应聘语文教师的曹永浩,在唱完了让时任校长泪流满面的两首歌之后,幸运地被录用到“语文老师已经招够”的筹建中的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幸运”之后的“不幸”是,曹永浩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状:9个班,420多名学生,违法乱纪、打骂教师、毁坏公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教室的木门没有一扇是完整的,校长每天可以在草坪上捡到一堆烟头,甚至当地公安机关一次从学校带走10名涉毒学生,一些老师沮丧地离开了学校,当地群众称之为“烂仔窝”。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1996年2月,曹永浩临危受命,担任了学校德育处主任,一干就是6年。上任之初,他提出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管理方法。除了学校的常规德育工作,节假日、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曹永浩都一心泡在学生身上。那时候,他经常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校学生都记得他的车牌号,每到周末,学生看到这车牌,就会笑传“警察进村了”。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曹永浩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
渐渐地,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违法犯罪记录为零,毕业生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当地群众争相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学校成为广东省中职校长高级研修班、广东省中职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定点学习观摩学校。如此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进则退几乎是定律。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继续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突破。面对学生发展的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依靠硬制度和严要求的强势德育管理方法开始面临新的困境,这时,身为校长的曹永浩,又开始思考,德育怎样才能做到“感乎情”,更贴近以人为本,更贴近时代的需求,更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规律?
中职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智的,是处于身心成长中的青春期的孩子。曹永浩说,中职教师应该像妈妈、像兄长、像朋友,牵着学生的手,给他们温暖、关爱、鼓励、呵护、信心和希望,陪伴他们走过成长之路。受到一个关于“牵手”的故事的启发,曹永浩和他的同事们,确定了以“爱心教育”和“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牵手德育”模式。
曹永浩有一个学生小明,在北京、江西、美国都读过书,而且都是名校,但是成绩却越来越差,整个人呈懒散的状态,没有精气神,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玩电脑,不愿意干活,不愿意与人交往,但曹永浩发现他有个优点,在美国读过书,英语口语特别好,正好学校当时有个“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栏目——英语面对面,曹永浩让小明和英语老师一起主持这个栏目。结果,小明一夜成名,成了校园明星,多次在学校的各种舞台上亮相。从此之后,小明性格就变了,变得阳光、自信、开朗,并坦言“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才是最适合我的学校”。像小明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曹永浩说:“我们没有秘诀,就是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让他们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与体验,最终回归最真实的自我。”
多年来,在“牵手德育”的引领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推出“超市模式第二课堂”,设置了七十多门课程,让学生发现特长、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培养自信;策划“说出你心中的故事”德育校会系列访谈节目,立足于平等对话的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施“爱心补救、结对帮扶”工程,塑造了一支“靓妈妈班主任”队伍,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兴趣、学有信心;组织“校园经典红歌对抗赛”,提高学生精气神,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包容欣赏意识……
如今,“牵手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既在持续传承,又在不断创新,“牵着严格之手明规矩、牵着鼓励之手树自信、牵着平等之手会自省、牵着友爱之手知爱心、牵着大方之手提振精气神”,教师用温暖的大手,牵着学生的小手,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真情实感”为基点,以“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为框架,突出强调爱心和情感因素,学生也在各种活动中对学习、生活和人生都产生积极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这正是真实教育开出的一朵美丽鲜花。
提供真岗实练,让孩子学务实事
多年前,曹永浩去一个电子厂推荐学生,厂长满口答应,同意接收学生去工厂,同时,也明确表示,四千多人的工厂,技术人员不过一百来个,有些技术岗位连本科生都做不了,职业中学的学生根本做不了技术工人。后来,曹永浩没有把学生推荐到这家企业,此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果学生只能做流水线工作,从18岁到38岁,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含金量和附加值,就算待遇好,却不是职业教育的目的。 这就是后来学校的“学生成长十字训”,被媒体广为报道,社会各界高度肯定。2011年5月,“‘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党建带团建党员巡講主题团课”活动作为广东省“创先争优”优秀案例由教育厅上报教育部,在教育部网站做了专题报道,并以简报的形式抄送给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
后来,曹永浩受教育部的邀请,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起草和研讨工作,其间,他又对“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解读,将每一个字都从内涵到外延做了诠释。2014年5月,“‘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党建带团建党员巡讲主题团课”入选全国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也是广东省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中职学校的项目。
真可谓“十个字,一辈子”,曹永浩这样对“学生成长十字训”进行评价,他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一颗大树的根,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才能谈得上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十年前提出的“十字训”,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鲜活,由此升华而成的《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十字箴言助你实现出彩人生》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修养读本,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学生在曹永浩心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场合,他反复说过一句话: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幸福在一起。正是这样一种最朴素的对幸福的追求,让他痴痴不倦地学习,也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炼,如今,他已经是著作等身。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出版教育专著《德技双高》、《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班主任工作“第一现场”与“理论串烧”》等,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主讲的德育课程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录制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学习课件。他主持的《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施“企业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曹永浩的成果,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晶,他的文字,却总闪耀着感性的光彩,就像他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总是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理想。在学生时代,他是当地高考的语文单科状元;在故乡,他是赣州地区歌唱大赛的冠军;在实现教育梦想的地方,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他都口碑载道。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回想自己的经历,曹永浩感叹,“从学业,到职业,到事业,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实在的事。”二十年来,他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自己的学校,又将忧思投注于中国职教,他正以一个务实的实践者的立场,诠释着“真实教育”的真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