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18日,一导游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惊了!宁波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查证后酒店要求导游寄回”的文章,该文迅速在朋友圈发酵,短短两个小时阅读量便超10万,网友们大呼其“丢中国人的脸”。文章称,一对年轻夫妇跟团去日本旅游,退房时竟把酒店房内的多功能马桶盖带走,酒店发现后打电话给导游并报了警。
19日晚间,宁波市旅游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宁波旅游”证实,游客拿走日本酒店马桶盖一事为真,但并非卸下马桶盖带走,而是将床下的备用马桶盖带走,且涉事游客并非宁波人。游客李某还写了道歉书,说明其误以为马桶盖是前一位住客遗落的物品,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将此物带出酒店。李某在信中表示由衷的抱歉与忏悔,并已委托导游于18日当天将马桶盖寄回酒店。
多维解读
管好个人脸面,国家脸面自然不差
不管以为马桶盖是酒店的,还是别的旅客的,带走都是素养品行问题,都是很伤脸面的事,这没什么可辩解的余地,也有着广泛共识。很多人把这看成“丢中国人的脸”,确实,“顺走马桶盖”虽属个案,但其反映了少数中国游客的某种共性——无意识地就做出了一些有悖文明的事儿。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原因也在于其触动了国人的集体羞耻感。
这种集体羞耻感,对于改变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一定积极意义。虽然有人说,不要动辄把游客个人行为和国民素质联系起来。但现实中,哪有什么抽象的国民素质?所谓中国人的素质,都是通过每个具体个人的具体言行呈现的。所以看到游客在海外偷马桶盖感到“丢中国人的脸”,是公众最本能、最朴素的反应。这种集体羞耻感和舆论压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集体教育,会让当事人感到羞耻,也会推动社会形成提升文明素养的共识。
每次遇到这样“丢人丢到国外”的事,舆论都会哗然一片,这是一种渴求世界认同、追求文明的焦虑。国人普遍素养没提升之前的自信,不过是掩耳盗铃。勇于承认这种现状,多一些集体反思,从自我做起,从督促身边人做起,是比较可取的态度。个别旅客偷马桶盖的不文明行为,不会“丢所有中国人的脸”,但是这种集体羞耻感,对于整体提升中国人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在現实世界里,并不存在没有“道德贫血症”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当遇到他人素质欠缺被曝光的时候,我们既可以“隔着屏幕都臊得慌”,也可以觉得“这件事又刷新了不文明旅游的新下限”,但更多的是别忘记做好自己,让自己的“道德血液”充足,不给自己丢脸,这何尝不是最大的爱国呢?
——摘自“央视网”
点 评
铺开报纸、打开电视,像文中提到的因为个人私欲而引起的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作者认为,这样的事情虽典型但并非特例,值得人们好好反思,观点辩证而理性。继而提出人们在批评当事人的同时,是否也需要给自己来个“模拟考试”呢?见解堪称独到。随即层层递进地引出下文,分析探讨伦理道德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道德贫血症”这一针对此类事件十分贴切、形象的概念。诚如作者所言,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没有“道德贫血症”的人,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的“道德血液”充足,而不是“跳到道德高地上‘指点江山’”。
19日晚间,宁波市旅游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宁波旅游”证实,游客拿走日本酒店马桶盖一事为真,但并非卸下马桶盖带走,而是将床下的备用马桶盖带走,且涉事游客并非宁波人。游客李某还写了道歉书,说明其误以为马桶盖是前一位住客遗落的物品,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将此物带出酒店。李某在信中表示由衷的抱歉与忏悔,并已委托导游于18日当天将马桶盖寄回酒店。
多维解读
管好个人脸面,国家脸面自然不差
不管以为马桶盖是酒店的,还是别的旅客的,带走都是素养品行问题,都是很伤脸面的事,这没什么可辩解的余地,也有着广泛共识。很多人把这看成“丢中国人的脸”,确实,“顺走马桶盖”虽属个案,但其反映了少数中国游客的某种共性——无意识地就做出了一些有悖文明的事儿。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原因也在于其触动了国人的集体羞耻感。
这种集体羞耻感,对于改变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一定积极意义。虽然有人说,不要动辄把游客个人行为和国民素质联系起来。但现实中,哪有什么抽象的国民素质?所谓中国人的素质,都是通过每个具体个人的具体言行呈现的。所以看到游客在海外偷马桶盖感到“丢中国人的脸”,是公众最本能、最朴素的反应。这种集体羞耻感和舆论压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集体教育,会让当事人感到羞耻,也会推动社会形成提升文明素养的共识。
每次遇到这样“丢人丢到国外”的事,舆论都会哗然一片,这是一种渴求世界认同、追求文明的焦虑。国人普遍素养没提升之前的自信,不过是掩耳盗铃。勇于承认这种现状,多一些集体反思,从自我做起,从督促身边人做起,是比较可取的态度。个别旅客偷马桶盖的不文明行为,不会“丢所有中国人的脸”,但是这种集体羞耻感,对于整体提升中国人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在現实世界里,并不存在没有“道德贫血症”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当遇到他人素质欠缺被曝光的时候,我们既可以“隔着屏幕都臊得慌”,也可以觉得“这件事又刷新了不文明旅游的新下限”,但更多的是别忘记做好自己,让自己的“道德血液”充足,不给自己丢脸,这何尝不是最大的爱国呢?
——摘自“央视网”
点 评
铺开报纸、打开电视,像文中提到的因为个人私欲而引起的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作者认为,这样的事情虽典型但并非特例,值得人们好好反思,观点辩证而理性。继而提出人们在批评当事人的同时,是否也需要给自己来个“模拟考试”呢?见解堪称独到。随即层层递进地引出下文,分析探讨伦理道德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道德贫血症”这一针对此类事件十分贴切、形象的概念。诚如作者所言,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没有“道德贫血症”的人,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的“道德血液”充足,而不是“跳到道德高地上‘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