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逐步成为支撑和带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不少城市因地制宜形成集聚地方特色的城市群,并逐渐发挥重要的群体力量。
2013年9月,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苏南智慧城市群”,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0.85以上。这为苏南地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具备的群体力量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群体的优势
据了解,苏南城市群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构成的一条城市带,这几座城市具备不错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加深联系能够集中城市的各方面力量形成群体优势。
例如,南京作为江苏智慧城市13个市分站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较早,目前南京借力物联网技术在一系列市政项目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智慧城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无线宽带行业专网等项目。南京作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同时人性化的“智慧城市”正在逐步成形。
城市群中其他城市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推动城市群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在《意见》中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产业智慧转型升级、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共七个方面20大项的重点任务。随着任务的实施将加快推进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江苏智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提出为城市群规划了较为详细和具体的发展方向,并明显强化了城市总体发展的量化指标。
例如,智慧产业发展中重点强调,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提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5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业务收入超过5500亿元。信息应用消费指数达到0.92;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网络购物交易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消费产业高地。
在城市管理层面提出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建成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广泛推行,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居民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加快发展交通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和全路网智能监控体系,统筹规范市政、通信、广电等管线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构建涵盖供水、排水、燃气、市容、环卫、绿化、园林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城市级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的三维仿真平台,完善以感知网络、云计算中心为主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探索适合本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依托个性化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协同化。
智慧转型升级的互动
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是否紧密有的是因为空间因素,有的则是因为产业调整的必要。苏南智慧城市群则从多维度深化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根据江苏省的规划,推进将智慧城市群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
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口基地,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及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心。加大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核心基础领域的自主研发力度,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打造以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核心的苏南软件产业带。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智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壮大。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实现产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旅游、商贸、宾馆、餐饮、房产、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构建“带”、“群”、“网”状分布的智慧产业基地格局,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现有产业布局,建立智慧型、知识型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协调发展。引导、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化。以沿江、沿海和沿沪宁线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县(市),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设跨区域人口管理体系,提高人群流动感知能力。加快构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重点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城市交通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交换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服务融合。促进城市智能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交通、公共事业、金融支付等方面的一体化应用,建立城市智能卡跨区域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一卡多地通用”。
可以预测,城市群的涌现是发展、实现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凝聚地方群体力量,协调地区产业转型,平衡各地整体发展的有效实践。
2013年9月,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苏南智慧城市群”,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0.85以上。这为苏南地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具备的群体力量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群体的优势
据了解,苏南城市群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构成的一条城市带,这几座城市具备不错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加深联系能够集中城市的各方面力量形成群体优势。
例如,南京作为江苏智慧城市13个市分站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较早,目前南京借力物联网技术在一系列市政项目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智慧城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无线宽带行业专网等项目。南京作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同时人性化的“智慧城市”正在逐步成形。
城市群中其他城市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推动城市群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在《意见》中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产业智慧转型升级、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共七个方面20大项的重点任务。随着任务的实施将加快推进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江苏智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提出为城市群规划了较为详细和具体的发展方向,并明显强化了城市总体发展的量化指标。
例如,智慧产业发展中重点强调,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提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5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业务收入超过5500亿元。信息应用消费指数达到0.92;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网络购物交易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消费产业高地。
在城市管理层面提出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建成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广泛推行,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居民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加快发展交通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和全路网智能监控体系,统筹规范市政、通信、广电等管线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构建涵盖供水、排水、燃气、市容、环卫、绿化、园林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城市级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的三维仿真平台,完善以感知网络、云计算中心为主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探索适合本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依托个性化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协同化。
智慧转型升级的互动
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是否紧密有的是因为空间因素,有的则是因为产业调整的必要。苏南智慧城市群则从多维度深化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根据江苏省的规划,推进将智慧城市群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
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口基地,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及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心。加大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核心基础领域的自主研发力度,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打造以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核心的苏南软件产业带。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智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壮大。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实现产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旅游、商贸、宾馆、餐饮、房产、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构建“带”、“群”、“网”状分布的智慧产业基地格局,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现有产业布局,建立智慧型、知识型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协调发展。引导、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化。以沿江、沿海和沿沪宁线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县(市),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设跨区域人口管理体系,提高人群流动感知能力。加快构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重点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城市交通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交换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服务融合。促进城市智能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交通、公共事业、金融支付等方面的一体化应用,建立城市智能卡跨区域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一卡多地通用”。
可以预测,城市群的涌现是发展、实现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凝聚地方群体力量,协调地区产业转型,平衡各地整体发展的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