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高校学科传承的历史使命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國曲艺曲调丰富、种类繁多,流传亘古却始终不失生活本色,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流传在中国民间。中国曲艺是一门有着完整、丰富体系的学科,有着非常宏远、深厚的研究价值,不仅是艺术本身,在彰显民间文化、民间价值追求等方面,意义也非常重要。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专门撰写提案,认为“应该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立‘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在部分高等院校试点,并逐步开展曲艺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用两条腿走路,开拓出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康庄大道”。这对于中国曲艺学学科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项任务也是社会赋予今天曲艺工作者、研究者的一项历史使命。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鲍震培、高玉琮两位学者编写的一部曲艺学方面著作——《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追其原因,在于其是全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高等院校曲艺专业”教材。这部著作无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史,还是对于中国曲艺教育普及工作,都将是一个具有“史无前例”突破意义的贡献。其正打开一扇通往高中底层次“全民普及曲艺史”知识(包括曲艺专业人才培养、曲艺观众视听接受、曲艺作品普及提高、曲艺非遗传承保护)的窗口,从而为曲艺和曲艺学科传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曲艺的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无论从横断面还是纵长面,都是复杂多样的,如其曲种名称、历史渊源、地理分布、音调流派、乐器、传承体系、作品内容、不同曲种之间互相浸染关系等,耙梳每一项都不容易。《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能够从“史”的角度整体把握,从“点”的视角逐一梳理,将微观和宏观有机贯穿组合在一起,构成曲艺发展史的整体研究,为曲艺史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高校曲艺专业研究者及曲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部难得的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曲艺历史的启蒙著作。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

  这部著作凸显“体例”“高校”“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可略见一斑:
  首先,著作整体布局按“概说、章、节、小节”四目循环往复排列。“概说”在每章之前,用二三百字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和划分依据。这部分是读者了解本章主体内容、研究价值的关键。在章节划分方面,共分先秦至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共9章,章下分若干节,短者4节,多者9节;节下再分小节,每章少者11小节,多者34小节。
  著作体例按曲艺产生、发展、繁荣的规律展开,紧扣“先秦萌芽,汉以后初创,唐代曲艺始有信史”的历史脉络,将先秦至隋划分为第一章,称之为“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第二章称之为“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其他章以通行中国历史分期划分为顺序,凝练出具有历史性的标题,如“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继承繁荣的清代曲艺”等。这是目前相关曲艺类著作中首次针对“中国曲艺史”进行的精细历史分期,从而为今后类似曲艺“史部”著作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与先期文献参考。章节内容紧扣历史时代背景,立体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围绕文献资料展开,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提出带有总结性和启发性的论断。如先秦至隋的曲艺表演形式、题材和艺术传统的开创;唐代敦煌藏经洞卷本所揭示的曲艺初成现象;宋代市民阶层兴起带来的曲艺商业化;金元雅俗文化欣赏、交融、消费对于曲艺的推定;明代诗赞体说唱、散说之书话开一代曲艺形式之先河;清代满汉结合曲种呈现走向巅峰;民国新文化与民族工商业兴起促进曲艺向社会、城市、媒体、流派、传播、研究化转变;共和国初期曲艺的艺人地位、作品内容、传播方式、目的意义朝着新的生活前进;改革开放时期随传媒急速转变,曲艺正以一种挑战抢救传承革新的姿态应对等方面。如果说中国曲艺史是一张图,那么可以这样打比方:这本教材以历史时代为纲,以曲艺自身变化为纬,章节和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撑、五彩斑斓的鲜活“变相”美景。
  其次,按照高校教材规则,每章末尾加入了“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包含“名词解释”(如:俗讲、变文、文淑子)、“角色搬演”(如:《优孟衣冠》《六斤半》)、“简答题”(如:《黄氏诗卷序》提出了哪些曲艺美学的要求)、 “论述题”(如:清代子弟书取得了什么样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凡4种目录形式,这4种目录形式与章前“概说”、章节内容,“三位一体”结合,成为学生重复演练熟悉教材加深理解的完美锁钥。
  再次,这部著作中提供了“海量”曲艺史及相关方面的信息,尤其是附录部分。给学生熟悉目前中国曲艺发展情况提供了最新信息资源,如《海内外曲艺赛事》(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曲艺节、中国艺术节、巴黎中国曲艺节、国际幽默艺术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曲艺之乡”》(第一批至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类”166种、中国曲协命名“中国曲艺之乡”51个)等。国家曲艺奖、国内外曲艺节是繁荣发展曲艺事业、推动曲艺传承创新、选拔精品人才的重要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类项目申报保护传承、中国曲艺之乡的命名是国家层面与地方政府衔接的重要一环,使得曲艺既有了国家层面的关注,也有了广大民众的普及接受的带动。这些内容将会进一步带动曲艺的保护和发展,使得曲艺之火薪薪相继,绵延不绝,同时也将极大推动曲艺在高校层面的传承、教学、研究。
  从次,论述介绍简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局部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分层论述。如将清代“鼓词与大鼓书”列为一节,是很合理的,可见作者匠心所在。此曲种流行于中国南北,分类广泛、曲目众多。针对 “鼓词”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新近出版的“木刻部头鼓词”和“上海石印鼓词”两种“鼓词类大型作品出版情况;而在“大鼓书”一节中不仅介绍了大鼓书名称来源,且对所涉及众多同类型曲种的称呼(“鼓儿词”“段儿书”“弦子书”“木板大鼓”“梨花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和“其他各地大鼓”)及其历史主要艺人传递情况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给读者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整体轮廓,也有一个清晰的内在梳理。
  最后,整体内容上注重创新,关注当今学者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如清代曲艺中的子弟书思想和艺术成就、扬州评话的发展脉络、苏州弹词的流派、曲艺“活化石”福州评话、靖江山西西北宝卷、曲艺由自娱娱人从业余向职业化演变等内容,对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在前人和当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如共和国初期“曲艺”之定名、传统曲目整理、改革开放时期曲艺所取得的成就、媒体网络的发展对曲艺的制约和促进、曲艺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非遗的意义和传承人曲目的传承新编改编等,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和众多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体现出一个“新”字和一个“今”字。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的编撰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曲协委托辽宁科技大学出版“高等教育系列曲艺专业教材”的良苦用心,两位专家的鞠躬尽瘁。2013年编撰者自拟提纲;2014年鞍山大雪中,编撰者赴辽宁科技艺术学院听取中国曲协对书稿的建设性指导性意见;2015年的初稿写就;2016年的交稿出版,可见一路走来的艰辛。两位专家在交稿后这样说:“在撰写和修改阶段,我二人身体状况频出,不管怎样,我们一路走下来,修得正果,值得欣慰。”著作中倾注了作者对曲艺的热爱和对曲艺学走向明天的期待。这是一本曲艺学史上里程碑,也是一首曲艺人孜孜以求、矢志不渝付出的颂歌!
  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所说:曲艺学在艺术学科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曲艺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当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既是推进艺术学科向前发展的时代历史担当,也是鼓舞民众迈向明天的无穷精神动力。目前,曲艺艺术学专业教材的进入高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并能够在高校渊源不断地培养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推动着曲艺和曲艺学科走向明天的繁荣。我们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曲艺学学科也会像其他艺术门类学科一样搭上现代高等教育的高速快车,在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学科目录中出现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作者:于红,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李豫,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遥远的喀喇昆仑高原,横亘严寒的西部传来绵延不绝的歌声。  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这里是西部的边陲,是高寒缺氧的极地,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这里有来自天南海北的边防官兵,他们日复一日守护着边防,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2020年6月,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
期刊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期刊
近年来,受到国外类型节目影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不断涌现。不可否认,此类节目进一步削平了授受之间的“高低差”,有意无意地为憧憬大舞台、向往聚光灯的少男少女们营造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终南捷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视觉平台。但在逐利的资本的操纵下,此类节目的同质化、媚俗化甚至肤浅化态势日益明显,对文艺价值的轻视甚至无视更值得重视。  成功的偶像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文艺气质或者一定程度的文艺
期刊
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向世界昭示,自己无愧于这份重托。十八大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用踏石留
期刊
当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在2021年全国财政预算中,相比于占预算份额13.8%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7.5%的卫生健康支出,15.3%的教育支出更引人注目,这实实在在地表明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力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按照“科教兴国”的相关战略部署,鼓励高校扩招以切实推动教育事业的快
期刊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英雄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东汉文学家刘劭在《人物志·英雄》中认为:“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识过人谓之雄。”在刘劭看来,英雄必须是文武兼备之人,才智出众,勇毅刚强。尽管有时民众对英雄的认识有狭隘之处,但总的来说,报国为民是中华英雄观最重要的基础,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是中华英雄最可贵的品质,鲁迅先生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
期刊
曲艺作品历来讲求人物塑造,而境遇、抱负、才能、成就殊异常人者更是描画的重点,在长篇苏州评话《水浒》中,力杀四虎的李逵、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能手托千斤石的武松等就可以视为代表。  艺术不能脱离时代需要而单独存在,曲艺亦是如此。长期以来,曲艺作为不入流的什样杂耍,在内容展现方面就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导入当时底层群众的心理需求。如《七剑十三侠》第一回称贪官污吏、恶势土豪、假仁假义等3种人为“王法治他不得”的
期刊
一  中华曲艺源远流长,“英雄”是曲艺发展史上的重要关键词。人们耳熟能详的曲艺作品中,许多可以视为“英雄传”或“英雄群传”。有些虽不以英雄为主角,但也少不了英雄的身影。说英雄、唱英雄,已经成为曲艺一种重要的艺术传统和精神传统。以评书为例,“袍带书”中的主要人物多富有相当程度的英雄气概,“短打书”“神怪书”也少不了对英雄的描摹。著名评书艺术家的名字也往往与他们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如说起刘兰芳
期刊
《弦索烟云——苏州评弹口述历史》(以下简称《弦索烟云》)的作者潘讯是我的师兄,也是同乡,他眉眼清朗,洵洵儒雅,深具江南文士的气质。潘讯专研苏州评弹多年,成就颇为可观。如今,《弦索烟云》寄封鱼函,乘雁足而来,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他所学,进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苏州评弹的机会。  一开一合,《弦索烟云》读完,正好一天。大概说来,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潘讯访谈老一辈苏州评弹人的口述记录集锦,第二部分则是
期刊
曲藝是中华各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这门具有500多种表现形式的民间说唱艺术,靠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薪火相传了千百年,说讲故事、演唱故事、说唱并重表现故事的艺术基因一直没有发生较大变异。从古至今,在缺少规范的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理论引导的情况下,曲艺是怎样传承发展到今天的?由曲艺理论家孙立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是一部真实展现曲艺传承发展奥秘的教科书。  长期散落于民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