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w897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热议的重点、热点话题,而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惑着高职教育。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析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07-02
  时代变迁的今天,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显得突出,每一位高职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先机,那就必须要在大学期间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但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薄弱的问题上不难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在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方面做得还不够,甚至很不好。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1.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意识重视不够
  近几年的高职院校发展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学校的发展规模、招生人数以及校园硬件设施的配置等方面,而没有过多地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意义。加上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国内还没有对先进的举措进行认真学习分析,学以致用。所以,中国的高职教育仍然维系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之下,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在理论研究上还比较滞后。
  2.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整个社会背景就是就业压力很大,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增加了过多的人为因素,误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专业技能考证培训,以便增加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砝码,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学生没有任何目标,只是忙于应付。
  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性格差异较大,学校的指导方法单一,没有结合学情开展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指导、服务,没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然个人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就不能够完全实现。
  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
  在中国国情的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仍然过度地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规划教育课也一般都是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担任,与“思想教育”、“政治课”等工作混为一谈,失去了其专业性特征。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更是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引进,但高职院校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发展。要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加大投资,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想要更好的改善就业局面,这是十分必要的[1]。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的思考
  1.加大院校重视力度,强化职业规划的多样性
  当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来看,人才输出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更多的是看中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是否具备企业需要的实际能力,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却与之不能接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对开展职业教育的力度,认清形势,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
  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情况,在开展有效教育的同时,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通过引进特殊人才、优秀人才优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并全力构建就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相关服务体系,借助大型公益性讲座、报告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来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经验,以勤工俭学形式让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等[2],引导高职学生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局重视的局面。
  2.建立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大学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平台开展多方位的引领教育,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机对接,让校园文化贯穿始终。大一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定位在“发现自我”这一目标上,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规划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二定位于“培养自我”这一层面上,侧重于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模拟人才市场招聘、搜集求职信息、撰写简历、参加面试等实践活动进行职业分析,有计划地落实职业规划,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大三的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以定位在“转变自我”这一层面上,注重为适应社会所接受的职前培训。通过参加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更好地实现由“校园人”至 社会人”的转变[3]。
  利用校园文化渗透性强这一特点,还可以更好地抓好学生的休闲时间。借助校园文化对休闲方式进行引导,对休闲时间和休闲行为进行监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休闲文化,将大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对自身和社会进行积极地思考,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认真地评估[4]。
  另外,也可以开展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由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必要的铺垫;还可以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节”建立班级个人职业规划档案等措施收集相关信息以及职业规划中的共性话题进行有目的的解惑答疑。
  3.获取职业信息,丰富职业认识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深层理解;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样化的求职信息为学生创造平台,教会学生学会借助信息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譬如,利用优秀校友的事迹或者现身说法来影响、感染学生,建立校友人力资源库等等措施,帮助学生学会用另外一种眼光、另一种态度审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规划;通过观摩、体验、交流与实战帮助他们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并借助学生之间的职业交流,来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   4.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构建一体化教育战线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育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就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融入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手段普及职业规划意识,借助多种调研方式收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学生就业状况;关注学生毕业离校后一定时间内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状况,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从教学的环节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这样,既注重培养过程也重视培养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营造共同关注学生职业规划的氛围,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让他们真正理解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并采取有效行动,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就业工作的评估不仅立足于就业率,更应关注就业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性,通过课程覆盖,团队辅导,分类指导,提高个性化指导与服务水平,搭建完善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5.修正职业价值观,避免进入就业误区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在职业选择上,大学生基本上选择:符合兴趣爱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能提供培训机会、福利好、收入高、职业稳定的工作,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他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的发展;他们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
  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不要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将职业生涯融入人的一生中来规划,避免因职业规划不合适,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同时,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做好学生群体的分类调研,积极将已收集的优秀校友案例库、学生的职业期待等调查现状反馈给学生,为其做好职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6.认清职业规划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的主体和实践者,不是学校也不是教师,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本人。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切实将职业规划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加强自主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改变部分学生主观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的现状,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情况的变化评估和调整自己职业规划。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职业规划脚踏实地落实到行动上,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来践行。
  有一种说法:“赢在起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进入校园就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准备踏上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发展的漫漫长路之前,先花点时间好好自我整理一下,真正客观、科学地规划一下,然后才能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大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张国伟.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34-1035.
  [2] 赵天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3] 滑登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1):l17-ll9.
  [4] 覃波,蔡兵.试论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11,(6):87-96.
  [责任编辑 李 可]
其他文献
本系统主要包括污染气象模型、大气扩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从而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地点的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已有研究表明,广东沿海海平面上升量最大,上升速度为2.19mm/a。本文根据张锦文对广东沿海的海平面上升估计值,研究了广东沿海到2030年、2050年和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