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理论支撑建立在“生活德育论”的基础上,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对应的“生活场域”。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更有利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但思品课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主要涉及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呢?笔者认为,主要做三个环节的工作,即精选案例—研究案例—预设教学。
1.细致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必须细致选择案例,一般来说,思品课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兴趣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真实的信息的兴趣远远大于虚假信息,尤其那些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有生动的情节的事情。选择真实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也为进一步学习以及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基础。
第二,生活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习起点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和积极性。
第三,目的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材知识生活化、分析问题本质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活学活用。切忌案例牵强附会,或纯粹为了进行案例教学而选择案例。所以选择案例之前教师备课必须备《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从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四,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含很多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思维空间,并且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案例教学最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认真研究案例
选好案例后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案例,目的是掌握尽可能多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对案例资料和相关知识掌握越充分,在教学中就越主动。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激情,教师必须比学生知道得更多。因此,面对案例教师要对其反映和包含的知识、理论背景及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意识地从报刊、论著、参考书中收集更多与案例相关的材料。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中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涉及哪些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要拓展哪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案例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这个案例能分析什么?如,在苏教版“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我就利用央视曝光“老皮鞋,老酸奶”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而明确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3.精心预设教学
精选、研读案例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地预设。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预设教学过程必须要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链接起来。我去年在九年级课上利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上过一次公开课,题目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利用当时的社会热点“钓鱼岛问题”,组织同学们了解掌握我国的国情。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我大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请学生们看一段新闻,并且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新闻内容。
第二步,学生阅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第三步,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特定的情景,请学生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实际的回答,要求用教材中的知识语言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准备
1.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做案例教学准备的时候,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要将实际案例与教材的理论链接起来,要运用我们教材中的静态的知识来分析动态的案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案例教学课程之间,务必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力求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案例教学强调预设,也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够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学生们对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相互撞击,产生新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3.组建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述。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因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组建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案例的学习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补充,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案例难题。同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案例准备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意识到,合作能力以及吸收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的能力。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应当以学生的志愿选择、自主结合为最优。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应当太大,一般4~6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人。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要很长,有15~30分钟就可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前对案例教学的充分细致的准备,正是为了课上的水到渠成。用教师的辛劳换取了学生学习的轻松与收获,不就是一名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吗?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戴窑中学)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呢?笔者认为,主要做三个环节的工作,即精选案例—研究案例—预设教学。
1.细致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必须细致选择案例,一般来说,思品课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兴趣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真实的信息的兴趣远远大于虚假信息,尤其那些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有生动的情节的事情。选择真实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也为进一步学习以及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基础。
第二,生活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习起点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和积极性。
第三,目的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材知识生活化、分析问题本质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活学活用。切忌案例牵强附会,或纯粹为了进行案例教学而选择案例。所以选择案例之前教师备课必须备《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从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四,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含很多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思维空间,并且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案例教学最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认真研究案例
选好案例后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案例,目的是掌握尽可能多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对案例资料和相关知识掌握越充分,在教学中就越主动。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激情,教师必须比学生知道得更多。因此,面对案例教师要对其反映和包含的知识、理论背景及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意识地从报刊、论著、参考书中收集更多与案例相关的材料。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中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涉及哪些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要拓展哪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案例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这个案例能分析什么?如,在苏教版“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我就利用央视曝光“老皮鞋,老酸奶”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而明确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3.精心预设教学
精选、研读案例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地预设。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预设教学过程必须要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链接起来。我去年在九年级课上利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上过一次公开课,题目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利用当时的社会热点“钓鱼岛问题”,组织同学们了解掌握我国的国情。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我大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请学生们看一段新闻,并且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新闻内容。
第二步,学生阅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第三步,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特定的情景,请学生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实际的回答,要求用教材中的知识语言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准备
1.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做案例教学准备的时候,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要将实际案例与教材的理论链接起来,要运用我们教材中的静态的知识来分析动态的案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案例教学课程之间,务必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力求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案例教学强调预设,也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够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学生们对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相互撞击,产生新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3.组建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述。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因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组建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案例的学习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补充,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案例难题。同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案例准备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意识到,合作能力以及吸收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的能力。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应当以学生的志愿选择、自主结合为最优。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应当太大,一般4~6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人。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要很长,有15~30分钟就可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前对案例教学的充分细致的准备,正是为了课上的水到渠成。用教师的辛劳换取了学生学习的轻松与收获,不就是一名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吗?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戴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