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鄂州市鄂城老街的市井小吃同周围的县市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无非是油果绞条、馒头包子、面条米粉之类。真正说得上有点特别的,笔者只能列举出下面几种。
绞条
绞条是当地俗称,外地人管叫它麻花。浸油绞条同一般绞条的制作方法起初完全相同,也是用水和面,然后加上适量的苏打、碱、明矾、食盐、糖,再用油搓成条绞成花,放进油锅里炸。据说做浸油绞条的关键就在这油炸上。炸时要在热油锅边放一只冷油锅,绞条放在热油锅里炸一炸,不时又取出放进冷油锅里浸一浸,如此反复多次,既要保证绞条焦黄好看,不糊不黑,又要使之落口消融、香甜松脆。工夫到家的浸油绞条,看上去黄亮透明,不像是麦面炸的,而像是玉石雕的。听老辈人说,过去城里没有电灯,点的煤油灯,碰到不凑巧,洋油(即煤油的俗称)用完了,就拿浸油绞条来应急。比起蜡烛来,浸油绞条还要经点些(用的时间长些)。
瓦罐汤
这里说的瓦罐汤,不是如今用大锅熬好,然后分装小罐保温,客人来了一人倒上一罐的那种。早年的瓦罐汤是生料装罐,大火煨,小火熏,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煨瓦罐汤的炉子也很特别,底下一个炉膛,上头一圈圈若干个炉口,因此有人叫它莲蓬炉子。装好料子的瓦罐就放在这些炉口上,中间大火,旁边小火,罐子先在中间煨开,然后再移到旁边慢慢熬。随着季节变化,瓦罐汤的品种也多,除了常见的鸡鸭之外,更多的是乌龟、脚(甲)鱼、鳝鱼、泥鳅之类。价格也不贵,20世纪50年代末一罐汤只需三两角钱。当时生意做得最火爆的是鼓楼南边的一家,许多老街坊至今还记忆犹新。
牛肉锅子
所谓牛肉锅子,其实原料并不是牛肉,而是牛骨头、牛下水(附产品)。牛肚子要做卤菜,牛心、牛肝要做小炒,卖大价钱,因此不用,真正用的是牛肺、牛肠子。将这些东西洗净、剁碎之后,就放进锅里煮,同时加上大量的萝卜块和一些佐料。锅是大锅,火是大火,煮熟熬好后也不盛起来,而是以细火保温。客人来了舀上一碗,就着桌上的小酒(醋)、酱油、辣椒粉食用,一般一角钱一碗。出于便宜,食用者多是街上小户人家,或是有事进城的乡下人。
绞条
绞条是当地俗称,外地人管叫它麻花。浸油绞条同一般绞条的制作方法起初完全相同,也是用水和面,然后加上适量的苏打、碱、明矾、食盐、糖,再用油搓成条绞成花,放进油锅里炸。据说做浸油绞条的关键就在这油炸上。炸时要在热油锅边放一只冷油锅,绞条放在热油锅里炸一炸,不时又取出放进冷油锅里浸一浸,如此反复多次,既要保证绞条焦黄好看,不糊不黑,又要使之落口消融、香甜松脆。工夫到家的浸油绞条,看上去黄亮透明,不像是麦面炸的,而像是玉石雕的。听老辈人说,过去城里没有电灯,点的煤油灯,碰到不凑巧,洋油(即煤油的俗称)用完了,就拿浸油绞条来应急。比起蜡烛来,浸油绞条还要经点些(用的时间长些)。
瓦罐汤
这里说的瓦罐汤,不是如今用大锅熬好,然后分装小罐保温,客人来了一人倒上一罐的那种。早年的瓦罐汤是生料装罐,大火煨,小火熏,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煨瓦罐汤的炉子也很特别,底下一个炉膛,上头一圈圈若干个炉口,因此有人叫它莲蓬炉子。装好料子的瓦罐就放在这些炉口上,中间大火,旁边小火,罐子先在中间煨开,然后再移到旁边慢慢熬。随着季节变化,瓦罐汤的品种也多,除了常见的鸡鸭之外,更多的是乌龟、脚(甲)鱼、鳝鱼、泥鳅之类。价格也不贵,20世纪50年代末一罐汤只需三两角钱。当时生意做得最火爆的是鼓楼南边的一家,许多老街坊至今还记忆犹新。
牛肉锅子
所谓牛肉锅子,其实原料并不是牛肉,而是牛骨头、牛下水(附产品)。牛肚子要做卤菜,牛心、牛肝要做小炒,卖大价钱,因此不用,真正用的是牛肺、牛肠子。将这些东西洗净、剁碎之后,就放进锅里煮,同时加上大量的萝卜块和一些佐料。锅是大锅,火是大火,煮熟熬好后也不盛起来,而是以细火保温。客人来了舀上一碗,就着桌上的小酒(醋)、酱油、辣椒粉食用,一般一角钱一碗。出于便宜,食用者多是街上小户人家,或是有事进城的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