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会学;思考;做人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0—01
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创造者。”可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绝不仅仅是个人之事,更是职业使命。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行为、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真正舞台。
我校积极投身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价四“看点”,即以教会内容为基础传授知识.以教会会学为标准研究方法,以教会思考为目标培养能力,以教会做人为理想提高素质。
一、以教会内容为基础传授知识
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等;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教会内容就是要教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首先要形成本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网,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去粗取精,才能避免令人生厌的无效重复,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显然,教会内容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它的目标只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
二、以教会、会学为标准研究方法
“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善于研究教法,而且更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法。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因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正确的方法比持之以恒更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是因为,鱼是目的,“渔”是方法,一条鱼能解一饭之饥,却不能长久受用。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研究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会。是实现会学的前提。只有会学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实现个性成长。把教会、会学作为教学的标准.是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体现,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更是教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三、以教会思考为目标培养能力
知识可以传授,方法和能力可以模仿。好的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方法与能力的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教师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更是将思考方法内化为思考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实践体验,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四、以教会做人为理想提高素质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新型人才的素质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培养基本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具体体现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主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感受一反应一内化的过程。
教会做人是教师的终身理想,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处处增强育人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动,以尊重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用爱的辐射融化学生心头的冰山一角,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正确看待人生社会,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做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知识、方法、能力与素质要求逐层深入,四者之间又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我们要求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会学,更要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提高思考能力,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教学评价要兼顾四“看点”,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学的。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0—01
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创造者。”可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绝不仅仅是个人之事,更是职业使命。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行为、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真正舞台。
我校积极投身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价四“看点”,即以教会内容为基础传授知识.以教会会学为标准研究方法,以教会思考为目标培养能力,以教会做人为理想提高素质。
一、以教会内容为基础传授知识
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等;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教会内容就是要教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首先要形成本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网,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去粗取精,才能避免令人生厌的无效重复,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显然,教会内容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它的目标只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
二、以教会、会学为标准研究方法
“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善于研究教法,而且更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法。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因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正确的方法比持之以恒更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是因为,鱼是目的,“渔”是方法,一条鱼能解一饭之饥,却不能长久受用。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研究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会。是实现会学的前提。只有会学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实现个性成长。把教会、会学作为教学的标准.是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体现,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更是教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三、以教会思考为目标培养能力
知识可以传授,方法和能力可以模仿。好的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方法与能力的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教师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更是将思考方法内化为思考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实践体验,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四、以教会做人为理想提高素质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新型人才的素质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培养基本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具体体现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主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感受一反应一内化的过程。
教会做人是教师的终身理想,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处处增强育人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动,以尊重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用爱的辐射融化学生心头的冰山一角,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正确看待人生社会,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做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知识、方法、能力与素质要求逐层深入,四者之间又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我们要求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会学,更要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提高思考能力,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教学评价要兼顾四“看点”,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