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阳明晚年与门人钱德洪、王龙溪在天泉桥上论学,有“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话头,即“四句教法”,史称“天泉证道”。有关“四句”的辩论是王学的一大公案,在中晚明的思想界掀起了巨大风浪,成为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尤其针对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更是聚讼纷纭。黄宗羲撰写《明儒学案》时,给予了“四句教”极大的关注,全书相关的案语多达几十处,可见此问题在黄宗羲心目中对于明代学术的重要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晚年与门人钱德洪、王龙溪在天泉桥上论学,有“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话头,即“四句教法”,史称“天泉证道”。有关“四句”的辩论是王学的一大公案,在中晚明的思想界掀起了巨大风浪,成为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尤其针对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更是聚讼纷纭。黄宗羲撰写《明儒学案》时,给予了“四句教”极大的关注,全书相关的案语多达几十处,可见此问题在黄宗羲心目中对于明代学术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19-20日,“第六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逻辑学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毕节学院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阳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围绕逻辑研究的“中文化”、逻辑学对哲学学科的贡献和逻辑学教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2013年11月9—10日,由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联合主办,西南大学承办的“新时期高校哲学教学与研究改革研讨会暨全国哲学院系主任联席会”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哲学研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着“新时期高校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创新”以及“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这两大主题展开研讨。
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我们那尚未远离的过去。自二战以来的几十年间,这种关系在法国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最叫人惊叹。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新结盟,是对一种匮乏性的缓慢而清晰的回应。虽然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所说的“哲学的伽利略主义”(galileisme philosophique)——一种被强制规定的、不容置疑的哲学分析传统,它把判断的准则与话语的参照系联结了起来——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思想资源已被耗尽,但是要想对抗其经院式的牢固地位并找到替代品却并非易事。
公理化真理论(axiomatic theory of truth)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把“真”作为一个初始的谓词,直接添加到一种基础理论(base theory)的语言中,并以若干刻画真概念基本事实的语句作为公理,对基础理论进行扩充。这里所谓的基础理论是一种句法理论(syntactic theory),用于提供研究真概念所必需的精确而严格的形式语言。
启蒙运动以降,随着基督神性的祛魅和科学理性的高歌猛进,理性变成了一条凸显现代性的主线和原则。特别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来,理性与科学技术的联盟,在使理性的谱系获得空前繁荣的同时,也使得技术理性一骑绝尘,甚至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随着技术现代性对于科学实证性及其技术理性的极度推崇与弘扬,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两种悖论性的隐忧:一是在奉实证性、
2014年6月14—15日,中国逻辑教育与逻辑应用学术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该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语言逻辑、符号学、归纳逻辑四个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重庆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逻辑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是指绝对观念的自我异化,即对象化、外化、物化,此后又经扬弃回到自身。异化是否定之否定运动的一个必然环节,绝对观念经自我丧失又自我复归。马克思肯定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即人通过自我的对象化、外化劳动这种异化的形式,才能作为现实存在物得到实现,即作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而复归了。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家,朱熹长期以来一直很受重视,研究者甚多,成果也颇为丰富;至于近现代中国学界的才人刘咸圻,在近年来也逐步受到关注,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尤其随着《推十书》的重新整理与出版,学术界对刘咸忻的研究突然升温,相关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更有关于刘咸忻研究的论集行世。然而,朱熹与刘咸忻道教观的异同问题却少有人问津,这就是笔者以此为题的缘由。
2014年6月8日,由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承办的“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叫014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四十余位师生出席了会议,部分与会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与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及其历史回顾、逻辑哲学和语言逻辑等多个方面。
直观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是不可能脱离空间而存在的。但是,长时间以来,社会与空间这两个概念并没有结合起来使用。社会空间概念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历史上,人们早已注意到动物社会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空间行为规则,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过雄鸟对生存领域的划界和防卫现象。在现代生物学中,社会与空间更是不可分离的范畴,社会生物学重要代表人物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指出: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着精确地指导其空间行为(包括争夺、占有和统治等)的准则。他对动物社会的空间作了如下分类:家园范围、领地、个体距离和优势地位;各种不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