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巍大别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位于大别山西端南麓的大悟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地处鄂北咽喉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孕育了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就是在这样一块人杰地灵的红色土地上,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自主创业楷模”、湖北宏鼎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黄亮白手起家,经过10余年的艰苦打拼,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占地600余亩,拥有固定资产近6千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集种养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自2004年至今先后被大悟县委、县政府评为“创业标兵”、“党员农民经济示范户”、县劳模;企业被评为“双建双带”示范基地、“十佳农庄”;被孝感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双建双带”标兵、湖北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等20多种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7年6月,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等领导在他兴办的万头猪场调研后,称他是新农村建设排头兵、新农民的杰出代表。
壮志未酬心犹在
1996年12月,黄亮退出现役回到地方,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等、不靠、不要,主动选择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刚从部队回到地方上的黄亮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在迷茫中,面对无资金、无技术的现实困难,为了寻求就业之路,他孤身来到武汉,送过报纸、卖过水果、当过保安,一干就是三年。三年中虽然小有成就,在干保安期间凭着过硬的素质也得到过老总的赏识,但是黄亮知道,这毕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是一名复员退伍军人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
2000年他毅然辞掉了武汉的工作,拿着这几年的积蓄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餐馆。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年收入由最初的5万元很快就突破了10万余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当地已经是中等偏上,完全可以过上自由舒适的日子。但是作为一名经过党和国家培养的复员退伍军人,看到家乡的旧貌仍未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依然贫穷。特别是看到许多从学校毕业的初、高中生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纷纷外出打工,而本地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大有发展潜力的种养殖业未被充分利用。这使得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立志要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带动乡亲一同致富,为村民致富铺路架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4年年初,黄亮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后,毅然放弃红火的餐饮生意,用积蓄的30多万元加上四处借凑,还有在当地信用社贷款共计100余万元,在龙潭湖承包了200亩水面,买断了300亩荒山,办起年产3000头规模的养猪场,形成山上种茶,山腰养猪,山下养鱼,猪粪作茶场肥料和鱼池饲料的一体化种养殖企业。但是就在养殖场刚刚建成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基本上每卖一头猪就要亏损2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亏损20多万。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黄亮陷入了重重矛盾中。
遨游商海展雄姿
面对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黄亮四处筹款,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2006年生猪价格回升,当年生猪出栏2000多头,一切走向了顺利。
逐步摆脱生活和创业的困难,走向富裕的黄亮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尽快让养殖场产生良好的效益,他花了22万元从上海购进110头种猪,其中公猪5头。他所选的种猪系PIC品种,是当时最好的种猪之一,产仔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就出栏2200头,存栏500头,所养的猪俏销武汉、广东及孝感各大屠宰场。
面对规模养猪的高风险,他坚持科学的养殖理念。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制的“农大保康”预混料,配以玉米、豆粕、麸皮,在华中农业大学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还从孝感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常年作为顾问指导生产。为了杜绝养殖场病原体侵入,对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切断了内外联系,并及时对猪舍进行了消毒。为此,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记录整理了20多本,30多万字养猪、养鱼、种菜心得体会,由一个种养殖的门外汉很快变成一个“土专家”。
为了不辜负组织和当地乡亲的期望,已尝到种养殖甜头的黄亮决心把创业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强。他多方融资1000多万元,在该镇的中冲村租赁山地2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万头养猪场,占地60亩,建立小龙虾基地40亩,以白杨树为主的生态经济林100亩。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就,他经常说:“经商和带兵打仗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只要选准‘进攻’方向,不十白吃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养殖场当年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创业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元月,一场百年未遇的雪灾导致停电停水,连日低温如同雪上加霜造成死猪100余头,损失近20万元;当年8月28日,又遇一场罕见暴雨,承包的200亩水塘溃坝,4万多斤成鱼,一夜之間被洪水冲走,造成经济损失达16万多元。这一年连遇两次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相反变得更加沉稳、坚强。
勇往直前攀高峰
黄亮深知,商海潮涌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注定了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小作坊式的生产到最后必将会被淘汰,只有将种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创新化才是发展的根本。对此,2007年,为了扩大规模,正式成立了湖北宏鼎农业发展公司,这是一家集种养殖、旅游休闲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
公司共有蔬菜大棚150亩,年产蔬菜100多万斤,所产蔬菜直供当地各大超市;当年生猪出栏10000余头;还依托地形新建鱼池2个共计30亩。在他的带领下各乡镇创业人士纷纷效仿,以种养殖业为主题的各式农庄、公司不断涌出,在县域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也为黄亮新的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伊始,黄亮再次投资2000万元,征地100亩,以北京四合院为蓝本,建成8栋四合院式的别墅。别墅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相映生辉,还配以标准化网球场、会议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一处世外桃源。2014年初开业半年以来,共接待各类游客两万余人。在接受采访时,黄亮介绍道:目前公司已有固定员工60余人,在采摘季节还需聘用100余人,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乡亲们的额外收入。
为了将有机农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考虑到传统农产品产值不高、不易储存和没有特色的情况下,黄亮深入研究适合公司的农产品深加工方法。2014年年初正式开发农产品附加工项目,该项目以企业为载体发展农业,鼓励乡亲种植,公司回收并深加工后包装,带动了农产品产业模式的新发展。“富了乡亲,活了经济。”这是当地群众对黄亮企业发展至今的一致评价。面对这一成绩黄亮不骄不躁,他信心十足地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力争每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反哺乡亲显真情
其实,在黄亮心中一直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为此,他经常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讲解种、养殖技术,把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真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在他的帮扶下,村民陈伯桥、张磊、魏永佳等20多户,都各自办起了集种、养殖于一体的小农庄,走上了小康之路。现在,该镇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鄂北养猪名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养殖”的一体化产业模式。
黄亮深深的懂得,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体现在拥有多少金钱,而在回报社会,体现一种社会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他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从未忽略过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奉献。芳畈镇筹集资金修路他出资6万元;一条穿越该镇4个村的河流年年闹干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他出资300万元修建河堤、河坝,从而改变了4个村的农业用水困难问题;过去该村群众几乎没有人用大功率电器,不是买不起而是电压太低无法使用,为了改善村民的用电情况,他花费50万元更换了5台老式变压器,让乡亲们用上了正常电压的电;面对中冲村村民吃水难、饮水存在不安全、不卫生的状况,他又拿出30万元引进自来水并免费安装,改善了该村1000多人的饮水质量问题。2013年又出资80万元为所在村修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改变了村委会办公环境差、无法开展各类活动的境况。在黄亮的带领下,周围的村民不仅富裕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坚信:黄亮在未来的自主创业的征途中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壮志未酬心犹在
1996年12月,黄亮退出现役回到地方,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等、不靠、不要,主动选择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刚从部队回到地方上的黄亮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在迷茫中,面对无资金、无技术的现实困难,为了寻求就业之路,他孤身来到武汉,送过报纸、卖过水果、当过保安,一干就是三年。三年中虽然小有成就,在干保安期间凭着过硬的素质也得到过老总的赏识,但是黄亮知道,这毕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是一名复员退伍军人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
2000年他毅然辞掉了武汉的工作,拿着这几年的积蓄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餐馆。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年收入由最初的5万元很快就突破了10万余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当地已经是中等偏上,完全可以过上自由舒适的日子。但是作为一名经过党和国家培养的复员退伍军人,看到家乡的旧貌仍未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依然贫穷。特别是看到许多从学校毕业的初、高中生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纷纷外出打工,而本地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大有发展潜力的种养殖业未被充分利用。这使得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立志要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带动乡亲一同致富,为村民致富铺路架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4年年初,黄亮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后,毅然放弃红火的餐饮生意,用积蓄的30多万元加上四处借凑,还有在当地信用社贷款共计100余万元,在龙潭湖承包了200亩水面,买断了300亩荒山,办起年产3000头规模的养猪场,形成山上种茶,山腰养猪,山下养鱼,猪粪作茶场肥料和鱼池饲料的一体化种养殖企业。但是就在养殖场刚刚建成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基本上每卖一头猪就要亏损2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亏损20多万。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黄亮陷入了重重矛盾中。
遨游商海展雄姿
面对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黄亮四处筹款,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2006年生猪价格回升,当年生猪出栏2000多头,一切走向了顺利。
逐步摆脱生活和创业的困难,走向富裕的黄亮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尽快让养殖场产生良好的效益,他花了22万元从上海购进110头种猪,其中公猪5头。他所选的种猪系PIC品种,是当时最好的种猪之一,产仔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就出栏2200头,存栏500头,所养的猪俏销武汉、广东及孝感各大屠宰场。
面对规模养猪的高风险,他坚持科学的养殖理念。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制的“农大保康”预混料,配以玉米、豆粕、麸皮,在华中农业大学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还从孝感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常年作为顾问指导生产。为了杜绝养殖场病原体侵入,对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切断了内外联系,并及时对猪舍进行了消毒。为此,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记录整理了20多本,30多万字养猪、养鱼、种菜心得体会,由一个种养殖的门外汉很快变成一个“土专家”。
为了不辜负组织和当地乡亲的期望,已尝到种养殖甜头的黄亮决心把创业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强。他多方融资1000多万元,在该镇的中冲村租赁山地2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万头养猪场,占地60亩,建立小龙虾基地40亩,以白杨树为主的生态经济林100亩。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就,他经常说:“经商和带兵打仗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只要选准‘进攻’方向,不十白吃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养殖场当年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创业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元月,一场百年未遇的雪灾导致停电停水,连日低温如同雪上加霜造成死猪100余头,损失近20万元;当年8月28日,又遇一场罕见暴雨,承包的200亩水塘溃坝,4万多斤成鱼,一夜之間被洪水冲走,造成经济损失达16万多元。这一年连遇两次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相反变得更加沉稳、坚强。
勇往直前攀高峰
黄亮深知,商海潮涌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注定了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小作坊式的生产到最后必将会被淘汰,只有将种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创新化才是发展的根本。对此,2007年,为了扩大规模,正式成立了湖北宏鼎农业发展公司,这是一家集种养殖、旅游休闲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
公司共有蔬菜大棚150亩,年产蔬菜100多万斤,所产蔬菜直供当地各大超市;当年生猪出栏10000余头;还依托地形新建鱼池2个共计30亩。在他的带领下各乡镇创业人士纷纷效仿,以种养殖业为主题的各式农庄、公司不断涌出,在县域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也为黄亮新的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伊始,黄亮再次投资2000万元,征地100亩,以北京四合院为蓝本,建成8栋四合院式的别墅。别墅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相映生辉,还配以标准化网球场、会议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一处世外桃源。2014年初开业半年以来,共接待各类游客两万余人。在接受采访时,黄亮介绍道:目前公司已有固定员工60余人,在采摘季节还需聘用100余人,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乡亲们的额外收入。
为了将有机农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考虑到传统农产品产值不高、不易储存和没有特色的情况下,黄亮深入研究适合公司的农产品深加工方法。2014年年初正式开发农产品附加工项目,该项目以企业为载体发展农业,鼓励乡亲种植,公司回收并深加工后包装,带动了农产品产业模式的新发展。“富了乡亲,活了经济。”这是当地群众对黄亮企业发展至今的一致评价。面对这一成绩黄亮不骄不躁,他信心十足地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力争每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反哺乡亲显真情
其实,在黄亮心中一直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为此,他经常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讲解种、养殖技术,把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真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在他的帮扶下,村民陈伯桥、张磊、魏永佳等20多户,都各自办起了集种、养殖于一体的小农庄,走上了小康之路。现在,该镇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鄂北养猪名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养殖”的一体化产业模式。
黄亮深深的懂得,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体现在拥有多少金钱,而在回报社会,体现一种社会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他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从未忽略过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奉献。芳畈镇筹集资金修路他出资6万元;一条穿越该镇4个村的河流年年闹干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他出资300万元修建河堤、河坝,从而改变了4个村的农业用水困难问题;过去该村群众几乎没有人用大功率电器,不是买不起而是电压太低无法使用,为了改善村民的用电情况,他花费50万元更换了5台老式变压器,让乡亲们用上了正常电压的电;面对中冲村村民吃水难、饮水存在不安全、不卫生的状况,他又拿出30万元引进自来水并免费安装,改善了该村1000多人的饮水质量问题。2013年又出资80万元为所在村修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改变了村委会办公环境差、无法开展各类活动的境况。在黄亮的带领下,周围的村民不仅富裕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坚信:黄亮在未来的自主创业的征途中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