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话题遇到“决策体”该是什么样?当我拿到2013年第5期《决策》,急速“跳”到“样本”栏目时,喜不自禁:好,效果出来了!
“后危机时代的治税变革”、“服务发展:跟跑与跟进”、“治税变革:转型与升级”、“倾情带队:激活与严管”,税收肩负的“要责”、税收工作的“要事”、带队治税的“要领”,在辅之以宏大叙述的微观细说中,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单调枯燥的税收业务有了色彩,规范严格的税收征管不再冰冷,人人有察的税收感觉找到了时代动因。亮度、温度、深度,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的。
虽然10多年前就留意并喜爱上了《决策》,但对“决策人”的熟识深知,还是缘于近年合作开展的税收专题宣传。每年4月份是全国税收宣传月,如何在把税收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拓展税收宣传的深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公务员群体能够感知和理解税收工作,我想到了《决策》。
2009年4月份,我试着和《决策》杂志联系,没想到他们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派出精干团队和我们对接沟通。从当年起,连续5年分别推出了《服务新跨越》(2009年)、《情系民生:社保征收的安徽地税经验》(2010年)、《“三和”税收》(2011年)、《治税变革,激荡一年间》(2012年)、《安徽地税: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2013年)宣传专题,独特的观察视角、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由表及里的纵深度,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其中一组选题报道还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税收宣传优秀创新项目。
在这些背后,凝聚着“决策人”特别是采编团队的心血和心智。在和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一种精神感动和感染着:敬业。每年年度选题确定后,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了解相关信息资料,从谋篇布局到内容安排,从风格把握到语言表达,用尽了心思,下足了功夫。曾经,为了弄懂税收的“真谛”,《决策》记者啃起了让人头疼的税收专业书籍,不畏其难;曾经,为了能够亲身体验基层税干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决策》记者南去当涂、北上砀山,不辞其劳;曾经,为了求证一个数据,《决策》记者多次咨询,研习推算,不厌其烦;曾经,为了赶上发稿档期,编辑、记者牺牲节假日,闭门谢客,专心为文,不怨其苦。
几年下来,《决策》记者俨然成为税收方面的专家。在合作和交往中,我和杂志社不少同志成了朋友,孙东海、张道刚、吴成和、杨敏、王运宝、徐浩程、贺海峰、林生菊……他们的名字时常在我脑海中“蹦出”,我常跟同事开玩笑说,“别小看我,我可是‘决策圈’里有人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在和“决策人”打交道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身上透出的这股气、这股劲,虽然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也无惊天动地之举,但他们一直在用虔诚的态度、执着的精神、专业的品质,默默地书写着“敬业”二字,精心呵护和打磨这本杂志。脚丈量,心泼墨;穷经志,图破壁。《决策》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无疑正是这样一批批“决策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结果,他们是时代浪潮的领跑人,更是时代精神的守护者。
20年,风华正茂,祝愿《决策》在逐梦的途中抒写更精彩的篇章。
“后危机时代的治税变革”、“服务发展:跟跑与跟进”、“治税变革:转型与升级”、“倾情带队:激活与严管”,税收肩负的“要责”、税收工作的“要事”、带队治税的“要领”,在辅之以宏大叙述的微观细说中,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单调枯燥的税收业务有了色彩,规范严格的税收征管不再冰冷,人人有察的税收感觉找到了时代动因。亮度、温度、深度,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的。
虽然10多年前就留意并喜爱上了《决策》,但对“决策人”的熟识深知,还是缘于近年合作开展的税收专题宣传。每年4月份是全国税收宣传月,如何在把税收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拓展税收宣传的深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公务员群体能够感知和理解税收工作,我想到了《决策》。
2009年4月份,我试着和《决策》杂志联系,没想到他们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派出精干团队和我们对接沟通。从当年起,连续5年分别推出了《服务新跨越》(2009年)、《情系民生:社保征收的安徽地税经验》(2010年)、《“三和”税收》(2011年)、《治税变革,激荡一年间》(2012年)、《安徽地税: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2013年)宣传专题,独特的观察视角、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由表及里的纵深度,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其中一组选题报道还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税收宣传优秀创新项目。
在这些背后,凝聚着“决策人”特别是采编团队的心血和心智。在和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一种精神感动和感染着:敬业。每年年度选题确定后,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了解相关信息资料,从谋篇布局到内容安排,从风格把握到语言表达,用尽了心思,下足了功夫。曾经,为了弄懂税收的“真谛”,《决策》记者啃起了让人头疼的税收专业书籍,不畏其难;曾经,为了能够亲身体验基层税干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决策》记者南去当涂、北上砀山,不辞其劳;曾经,为了求证一个数据,《决策》记者多次咨询,研习推算,不厌其烦;曾经,为了赶上发稿档期,编辑、记者牺牲节假日,闭门谢客,专心为文,不怨其苦。
几年下来,《决策》记者俨然成为税收方面的专家。在合作和交往中,我和杂志社不少同志成了朋友,孙东海、张道刚、吴成和、杨敏、王运宝、徐浩程、贺海峰、林生菊……他们的名字时常在我脑海中“蹦出”,我常跟同事开玩笑说,“别小看我,我可是‘决策圈’里有人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在和“决策人”打交道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身上透出的这股气、这股劲,虽然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也无惊天动地之举,但他们一直在用虔诚的态度、执着的精神、专业的品质,默默地书写着“敬业”二字,精心呵护和打磨这本杂志。脚丈量,心泼墨;穷经志,图破壁。《决策》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无疑正是这样一批批“决策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结果,他们是时代浪潮的领跑人,更是时代精神的守护者。
20年,风华正茂,祝愿《决策》在逐梦的途中抒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