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断断续续进行七年之后,WTO多哈回合谈判终于倒下
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部长级谈判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而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谈判宣告破裂。图为7 月28 日,参与谈判的某成员方代表离开时的背影
“不用再拐弯抹角了。谈判已经破裂。成员方不能弥合他们的分歧。”7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部长级谈判苦苦支撑九天后,WTO总干事拉米终于无奈地宣布,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别保障机制(SSM)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谈判宣告破裂。
2001年“9·11事件”后启动的WTO多哈回合谈判,已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七年。期间历经波折和挫败,数度错过设定的期限,但一直犹存一线希望。鉴于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及明年初欧盟委员会的改选可能导致欧美贸易政策风向的转变,拉米将这次日内瓦部长级会议称为“没有B计划”的生死谈判——一旦失败,下一次重振旗鼓暂不可期。
然而,WTO还是输掉了这个孤注一掷的赌注;失败来得不意外,但还是让人们感到萧然。
从曙光到破裂
至少在谈判的前几天,与会者还是抱着相对乐观的期待。
自7月21日开始的一周,30多个重要成员方的部长围绕多哈谈判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核心问题召开密室会议。
谈判第一天,欧盟在农业谈判中做出新让步,同意在原先承诺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54%的基础上,修改为降低60%;第二天,美国计划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OTDS)从17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
第四天,世贸谈判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关键人物——印度工商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回国,度过政府信任投票后重返多哈会场。
这些都是支撑谈判进行下去的积极迹象。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便曾称:“从未如此之近地接近成功。”
7月25日,拉米提出一套妥协方案。根据这套方案,美国须将农业补贴限额从先前提出的150亿美元降到145亿美元;欧盟须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不过允许其指定高达4%的农产品为敏感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待遇。此外,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关税的上限可在20%到25%之间选择,选择的上限越低,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另外,该方案还允许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农业和工业部门受到关税保护。
各成员同意在此方案基础上继续磋商,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峰回路转。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当天表示,拉米的方案并不完美,但它促进了一套协议框架的出现,该协议框架有利于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发展。
在结束一周的谈判后,部长们“细琢慢研”地达成了一些可能的妥协。包括美国和欧盟分别削减70%和80%的扭曲农业补贴。这使人们似乎瞥见了多哈回合赢得转机的曙光。拉米宣布,原定于7月27日结束的此轮WTO主要成员部长会议延长,继续举行。
然而,会谈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会谈第九天,拉米不得不宣布,谈判破裂。
破裂症结
据拉米表述,谈判议事表预先圈定了20个谈判议题,此轮多哈谈判已经成功谈拢了其中的18项。“然而在第19个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保障机制上,分歧无法弥合。”
所谓特别保障机制(SSM),是出现在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农业谈判文本中、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可以动用这个在农业领域的防御性政策工具,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
由超过4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织(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尽管其他国家原则上支持建立特别保障机制,但是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出口国,如泰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却始终寻求对这一机制的限制。
在7月29日的会议上,美印在如何启动特别保障机制上僵持不下。美国坚持应设定一个比40%的进口激增底线更高的“触发点”,即只有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至比40%还大规模的时候,“受害国”才能启动特别保障机制,提高关税;印度则坚持更低,比如10%的“触发点”,表示不会接受任何不让他们在农产品激增的情况下得到更大征税空间的规则。
美国最终以必须界定该机制的使用合法性和防止滥用为由,没有作出让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认为,在全球食品危机面前,同意对世界粮食贸易竖起关税壁垒是“嘲讽之事”,拒绝给予其他国家这种“不公平的有利条件”。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另一主要分歧,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在发达国家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的削减幅度上达成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告诉《财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水平极不平衡。只有对发达成员国内支持进行大幅度实质削减,才能实现实质性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的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也认为,发达国家承诺的补贴减让难以让发展中国家满意,因此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作出让步。
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分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贸室主任梁燕芬向《财经》记者分析,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也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作用。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正处于低谷,各个国家都很难估计让步后的影响,因此谈判立场就比较慎重。此次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界经济形势的牵连。”梁燕芬说。
中国的角色
对于此次谈判的破裂,有不少美国贸易官员和学者将原因部分归咎于中国。因为在谈判最后的关键时刻,同样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巴西已经同意美国的立场,这时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
自2005年底香港部长级会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在谈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积极地介入谈判的呼声就始终未断。但直到此次日内瓦会议之前,所有关键的核心成员谈判都未纳入中国。
此次,谈判进入到第四天后,由30人组成的小型贸易部长会议仍未产生可观成果,世贸总干事拉米力邀中国首次加入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世贸六方会谈小组”。
对于中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印度的立场,美国农业部前助理部长、加州大学农业经济与政策教授丹尼尔·塞莫内(Daniel Sum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谈判在农业这个节点上崩溃,我觉得很失望,也很费解,因为中国农业总体来讲是高产且富有竞争力的,也许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考虑,也许存在一些误解。但大家都明白,WTO存在的依据就是降低关税。印度和中国最后在关税问题上说‘不’,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向《财经》记者分析,特别保障机制不是发达国家眼中那样的小问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之所以支持印度,就是因为在农业问题上不愿动摇。
“今年10月即将召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农业问题被置为首要议题。在一次党中央的全会上专门研究农业问题还是首次,表明现在粮食形势很严峻。”周世俭表示。
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关于中国坚持部分敏感农产品关税免予削减和反对强制性工业品部门自由化的立场、对多哈回合谈判造成障碍的言论,中国代表团反驳称,“这些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亦回应指出,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谈判最大的受益方,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他们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至于谈判失败对于中国的可能影响,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关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晨对《财经》记者表示,谈判破裂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贸易效益观已经在短期内超越了对量的扩张的追逐。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追求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而作出利益交换的阶段了。”徐晨认为,中国仍在消化“入世”带来的各种变化,对于达成需要代价过大的贸易协定的意愿有限。
不过,亦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出警告。“最后一天,人们看到巴西站到美国一边,而中国却站到印度一边。这会给中美贸易带来潜在障碍,因为美国国会就更容易通过针对中国的惩罚性立法。”美国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丹·艾肯森(Dan Ikenson)对《财经》记者说。
WTO合法性
世贸多哈谈判破裂,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称之为一次“集体失败”。
拉米称,谈判破裂将使每年130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从指缝间溜走”。
不过,在美国国内,主流声音则是“没交易比坏交易好”。实际上,谈判的崩溃反而让美国的农业利益团体松了口气——美国的糖、奶制品产业和棉花种植主担心失去补贴和关税保护;玉米和乙醇产业也担心关税的降低会使得美国乙醇竞争不过进口的生物燃料。
当然,这些利益体也明白,布什政府卸任在即,手头的“贸易促进权”又已经过期。没有国会的授权,布什政府在谈判桌上的承诺再诱人,也无法真正兑现。
“美国农业法案刚刚通过,没有人会相信,民主党主导的国会会根据布什政府的谈判成果来修改农业法案。”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学家马克·韦斯勃洛特(Mark Weisbrot)向《财经》记者说。
卡托研究所的艾肯森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多哈回合谈判已经死了几千次了,除了日内瓦、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官僚们,很少有人伤感,因为人们看到,即使没有WTO协议,世界经济照样向前发展。”
据统计,多哈谈判争执不下的七年间,世界贸易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达到14万亿美元;实际外国直接投资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达到1.5万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30%,达到54.4万亿美元。而多哈回合谈判即使成功了,每年也只能带来2870亿美元的增长。
韦斯勃洛特认为,发达国家不可能为了达成WTO协议而牺牲本国的利益,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并不那么需要WTO,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贸易体系和单边、双边贸易协定;但是,WTO毕竟是西方一手创造的“孩子”,被赋予了“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色彩,所以还是希望能维持这一国际贸易机制的权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看来,由于多哈回合迟迟不能达成一个公平的贸易协议,WTO的合法性也在被撼动。
其实,“多哈回合”这个名词的完整准确表述应为“多哈发展议程”,其宗旨是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模型,发展中国家从多边贸易得到的收益只占世界收益的16%,分摊到人头上,每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得到的好处不足1美分。所以,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在谈判桌的两头。
多哈谈判的未来
此轮谈判失败之后,拉米告诉世贸153个成员方,要等“尘埃落定”之后才可能重启谈判。可以预见的是,届时付诸谈判的农业谈判文本肯定会推倒后重新起草,期间又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世贸谈判的下一步,美国学者们认为“很难预测”。艾肯森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大家明白,“除非全部同意,否则相当于完全不同意”的谈判方式是不可行的。
“这种谈判——你不降关税,我就不降关税,争执不下后,却忘记了降低关税有时也有利于本国利益。”艾肯森说。
艾肯森指出,按照现在的情形,布什任内无法再在多哈回合上有所建树,美国的贸易政策方向只有等到明年新总统上台才能揭晓。不排除新政府会听取前任贸易代表的建议,将贸易谈判的重点转移到“发展迅速的产业和大型经济体”。
1997年到2001年间在克林顿政府任职,并负责同中国进行世贸问题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7月29日举行的联邦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谈判内容太过庞杂——包括农业改革、自然人的流动、贸易救济等众多贸易争议话题。因此,要想取得突破,就应当放下“大而全”的目标,把焦点放在重点产业——主要是服务业上,包括能源和环境技术、在亚洲等地具有庞大市场的基础设施产业、医疗和健康产业;主要的贸易谈判对象应该是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国家、波斯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
不过,世贸总干事拉米本人似乎仍未甘心。
在7月31日向世贸总理事会所做的总结报告中,拉米说,毫无疑问,“看看现在已经摆在桌面上的成果,成员们相信多哈回合仍然值得为之奋斗。”■
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部长级谈判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而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谈判宣告破裂。图为7 月28 日,参与谈判的某成员方代表离开时的背影
“不用再拐弯抹角了。谈判已经破裂。成员方不能弥合他们的分歧。”7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部长级谈判苦苦支撑九天后,WTO总干事拉米终于无奈地宣布,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别保障机制(SSM)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谈判宣告破裂。
2001年“9·11事件”后启动的WTO多哈回合谈判,已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七年。期间历经波折和挫败,数度错过设定的期限,但一直犹存一线希望。鉴于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及明年初欧盟委员会的改选可能导致欧美贸易政策风向的转变,拉米将这次日内瓦部长级会议称为“没有B计划”的生死谈判——一旦失败,下一次重振旗鼓暂不可期。
然而,WTO还是输掉了这个孤注一掷的赌注;失败来得不意外,但还是让人们感到萧然。
从曙光到破裂
至少在谈判的前几天,与会者还是抱着相对乐观的期待。
自7月21日开始的一周,30多个重要成员方的部长围绕多哈谈判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核心问题召开密室会议。
谈判第一天,欧盟在农业谈判中做出新让步,同意在原先承诺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54%的基础上,修改为降低60%;第二天,美国计划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OTDS)从17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
第四天,世贸谈判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关键人物——印度工商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回国,度过政府信任投票后重返多哈会场。
这些都是支撑谈判进行下去的积极迹象。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便曾称:“从未如此之近地接近成功。”
7月25日,拉米提出一套妥协方案。根据这套方案,美国须将农业补贴限额从先前提出的150亿美元降到145亿美元;欧盟须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不过允许其指定高达4%的农产品为敏感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待遇。此外,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关税的上限可在20%到25%之间选择,选择的上限越低,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另外,该方案还允许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农业和工业部门受到关税保护。
各成员同意在此方案基础上继续磋商,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峰回路转。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当天表示,拉米的方案并不完美,但它促进了一套协议框架的出现,该协议框架有利于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发展。
在结束一周的谈判后,部长们“细琢慢研”地达成了一些可能的妥协。包括美国和欧盟分别削减70%和80%的扭曲农业补贴。这使人们似乎瞥见了多哈回合赢得转机的曙光。拉米宣布,原定于7月27日结束的此轮WTO主要成员部长会议延长,继续举行。
然而,会谈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会谈第九天,拉米不得不宣布,谈判破裂。
破裂症结
据拉米表述,谈判议事表预先圈定了20个谈判议题,此轮多哈谈判已经成功谈拢了其中的18项。“然而在第19个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保障机制上,分歧无法弥合。”
所谓特别保障机制(SSM),是出现在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农业谈判文本中、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可以动用这个在农业领域的防御性政策工具,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
由超过4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织(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尽管其他国家原则上支持建立特别保障机制,但是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出口国,如泰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却始终寻求对这一机制的限制。
在7月29日的会议上,美印在如何启动特别保障机制上僵持不下。美国坚持应设定一个比40%的进口激增底线更高的“触发点”,即只有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至比40%还大规模的时候,“受害国”才能启动特别保障机制,提高关税;印度则坚持更低,比如10%的“触发点”,表示不会接受任何不让他们在农产品激增的情况下得到更大征税空间的规则。
美国最终以必须界定该机制的使用合法性和防止滥用为由,没有作出让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认为,在全球食品危机面前,同意对世界粮食贸易竖起关税壁垒是“嘲讽之事”,拒绝给予其他国家这种“不公平的有利条件”。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另一主要分歧,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在发达国家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的削减幅度上达成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告诉《财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水平极不平衡。只有对发达成员国内支持进行大幅度实质削减,才能实现实质性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的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也认为,发达国家承诺的补贴减让难以让发展中国家满意,因此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作出让步。
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分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贸室主任梁燕芬向《财经》记者分析,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也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作用。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正处于低谷,各个国家都很难估计让步后的影响,因此谈判立场就比较慎重。此次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界经济形势的牵连。”梁燕芬说。
中国的角色
对于此次谈判的破裂,有不少美国贸易官员和学者将原因部分归咎于中国。因为在谈判最后的关键时刻,同样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巴西已经同意美国的立场,这时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
自2005年底香港部长级会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在谈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积极地介入谈判的呼声就始终未断。但直到此次日内瓦会议之前,所有关键的核心成员谈判都未纳入中国。
此次,谈判进入到第四天后,由30人组成的小型贸易部长会议仍未产生可观成果,世贸总干事拉米力邀中国首次加入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世贸六方会谈小组”。
对于中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印度的立场,美国农业部前助理部长、加州大学农业经济与政策教授丹尼尔·塞莫内(Daniel Sum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谈判在农业这个节点上崩溃,我觉得很失望,也很费解,因为中国农业总体来讲是高产且富有竞争力的,也许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考虑,也许存在一些误解。但大家都明白,WTO存在的依据就是降低关税。印度和中国最后在关税问题上说‘不’,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向《财经》记者分析,特别保障机制不是发达国家眼中那样的小问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之所以支持印度,就是因为在农业问题上不愿动摇。
“今年10月即将召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农业问题被置为首要议题。在一次党中央的全会上专门研究农业问题还是首次,表明现在粮食形势很严峻。”周世俭表示。
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关于中国坚持部分敏感农产品关税免予削减和反对强制性工业品部门自由化的立场、对多哈回合谈判造成障碍的言论,中国代表团反驳称,“这些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亦回应指出,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谈判最大的受益方,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他们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至于谈判失败对于中国的可能影响,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关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晨对《财经》记者表示,谈判破裂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贸易效益观已经在短期内超越了对量的扩张的追逐。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追求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而作出利益交换的阶段了。”徐晨认为,中国仍在消化“入世”带来的各种变化,对于达成需要代价过大的贸易协定的意愿有限。
不过,亦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出警告。“最后一天,人们看到巴西站到美国一边,而中国却站到印度一边。这会给中美贸易带来潜在障碍,因为美国国会就更容易通过针对中国的惩罚性立法。”美国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丹·艾肯森(Dan Ikenson)对《财经》记者说。
WTO合法性
世贸多哈谈判破裂,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称之为一次“集体失败”。
拉米称,谈判破裂将使每年130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从指缝间溜走”。
不过,在美国国内,主流声音则是“没交易比坏交易好”。实际上,谈判的崩溃反而让美国的农业利益团体松了口气——美国的糖、奶制品产业和棉花种植主担心失去补贴和关税保护;玉米和乙醇产业也担心关税的降低会使得美国乙醇竞争不过进口的生物燃料。
当然,这些利益体也明白,布什政府卸任在即,手头的“贸易促进权”又已经过期。没有国会的授权,布什政府在谈判桌上的承诺再诱人,也无法真正兑现。
“美国农业法案刚刚通过,没有人会相信,民主党主导的国会会根据布什政府的谈判成果来修改农业法案。”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学家马克·韦斯勃洛特(Mark Weisbrot)向《财经》记者说。
卡托研究所的艾肯森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多哈回合谈判已经死了几千次了,除了日内瓦、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官僚们,很少有人伤感,因为人们看到,即使没有WTO协议,世界经济照样向前发展。”
据统计,多哈谈判争执不下的七年间,世界贸易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达到14万亿美元;实际外国直接投资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达到1.5万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30%,达到54.4万亿美元。而多哈回合谈判即使成功了,每年也只能带来2870亿美元的增长。
韦斯勃洛特认为,发达国家不可能为了达成WTO协议而牺牲本国的利益,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并不那么需要WTO,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贸易体系和单边、双边贸易协定;但是,WTO毕竟是西方一手创造的“孩子”,被赋予了“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色彩,所以还是希望能维持这一国际贸易机制的权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看来,由于多哈回合迟迟不能达成一个公平的贸易协议,WTO的合法性也在被撼动。
其实,“多哈回合”这个名词的完整准确表述应为“多哈发展议程”,其宗旨是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模型,发展中国家从多边贸易得到的收益只占世界收益的16%,分摊到人头上,每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得到的好处不足1美分。所以,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在谈判桌的两头。
多哈谈判的未来
此轮谈判失败之后,拉米告诉世贸153个成员方,要等“尘埃落定”之后才可能重启谈判。可以预见的是,届时付诸谈判的农业谈判文本肯定会推倒后重新起草,期间又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世贸谈判的下一步,美国学者们认为“很难预测”。艾肯森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大家明白,“除非全部同意,否则相当于完全不同意”的谈判方式是不可行的。
“这种谈判——你不降关税,我就不降关税,争执不下后,却忘记了降低关税有时也有利于本国利益。”艾肯森说。
艾肯森指出,按照现在的情形,布什任内无法再在多哈回合上有所建树,美国的贸易政策方向只有等到明年新总统上台才能揭晓。不排除新政府会听取前任贸易代表的建议,将贸易谈判的重点转移到“发展迅速的产业和大型经济体”。
1997年到2001年间在克林顿政府任职,并负责同中国进行世贸问题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7月29日举行的联邦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谈判内容太过庞杂——包括农业改革、自然人的流动、贸易救济等众多贸易争议话题。因此,要想取得突破,就应当放下“大而全”的目标,把焦点放在重点产业——主要是服务业上,包括能源和环境技术、在亚洲等地具有庞大市场的基础设施产业、医疗和健康产业;主要的贸易谈判对象应该是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国家、波斯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
不过,世贸总干事拉米本人似乎仍未甘心。
在7月31日向世贸总理事会所做的总结报告中,拉米说,毫无疑问,“看看现在已经摆在桌面上的成果,成员们相信多哈回合仍然值得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