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无论什么时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都明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到的良好教育,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养教育,却又在孩子又哭又闹索要某件物品时不知所措……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有时确实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才能在育儿路上拨开云雾见月明。这,当然就是我们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家长心得、专家观点或园所建议的同时,能够掌握更科学、更实际的育儿方法。
明亮又热闹的六月来了,在这个月,孩子们最是欢欣雀跃,因为他们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有礼物收的日子总是美好的。送什么好呢?这是家长们永恒的烦恼。有人说,幸福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人说,高质量的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人说,无条件的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有人说,夫妻恩爱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说到底,其实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一对注重家庭教育的父母,才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可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父母努力成为称职的父母就够了,更多的还是需要孩子自身懂得自尊、自重和自爱,从而获得自我成长。所以,我们想说,好习惯才应该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日前,全国家庭教育指导职业能力认证培训班在南京开班,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第一批持证上岗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即将诞生。笔者有幸去采访了不少学员,他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采访中,园长们集中反映的一个共性话题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认可。有个园长举例:孩子的行为习惯很不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跟其他孩子格格不入,无法相处,老师跟家长委婉提出应该适当教会孩子一些公共场合的规则,家长却认为孩子这是有个性、有想法,不需要家长“过度介入”。言下之意就是:“孩子没问题,不需要管。”
那么,“靜待花开”真的就能达成所愿吗?当你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静待花开”前的“默默耕耘”,混淆了“爱”和“溺爱”的界限呢?事实上,我们家长都必须明白:溺爱不是爱,溺爱的本质是管制、包办、放任,而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自由的含义一定不是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的权利,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如果极端追求“不管”“不干预”“让孩子自由成长”,而忽视了规则的建立、习惯的养成,将来社会一定会让长大后的孩子付出代价。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北京野生动物园惨案,浙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南京南站乘客被挤压致死案……或许当初他们做出这个选择都有一定的理由,但规则意识的欠缺,是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于不幸者,当然应该同情,但也只有同情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时刻牢记规则,明确行为的边界,孩子才能知晓“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对此,我们鹿爸博士有话说: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首先,要及时肯定孩子良好的行为,让孩子有坚持执行下去的动力。同样,对坏的行为必须要及时指正。
其次,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肆意破坏或不遵守,或者给孩子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会让孩子认知混乱。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玩游戏,自己却一回家就窝在沙发看电视、玩手机。再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攻击性强而头疼,不知该如何教育,幼儿园老师或者别的家长一“告状”,家长抬手就打孩子。企图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这真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可惜很多家长意识不到。
最后,好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就越牢。
俗话说:父母爱子女,当为其计长远。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在他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起码能够成为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都明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到的良好教育,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养教育,却又在孩子又哭又闹索要某件物品时不知所措……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有时确实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才能在育儿路上拨开云雾见月明。这,当然就是我们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家长心得、专家观点或园所建议的同时,能够掌握更科学、更实际的育儿方法。
明亮又热闹的六月来了,在这个月,孩子们最是欢欣雀跃,因为他们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有礼物收的日子总是美好的。送什么好呢?这是家长们永恒的烦恼。有人说,幸福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人说,高质量的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人说,无条件的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有人说,夫妻恩爱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说到底,其实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一对注重家庭教育的父母,才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可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父母努力成为称职的父母就够了,更多的还是需要孩子自身懂得自尊、自重和自爱,从而获得自我成长。所以,我们想说,好习惯才应该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日前,全国家庭教育指导职业能力认证培训班在南京开班,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第一批持证上岗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即将诞生。笔者有幸去采访了不少学员,他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采访中,园长们集中反映的一个共性话题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认可。有个园长举例:孩子的行为习惯很不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跟其他孩子格格不入,无法相处,老师跟家长委婉提出应该适当教会孩子一些公共场合的规则,家长却认为孩子这是有个性、有想法,不需要家长“过度介入”。言下之意就是:“孩子没问题,不需要管。”
那么,“靜待花开”真的就能达成所愿吗?当你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静待花开”前的“默默耕耘”,混淆了“爱”和“溺爱”的界限呢?事实上,我们家长都必须明白:溺爱不是爱,溺爱的本质是管制、包办、放任,而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自由的含义一定不是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的权利,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如果极端追求“不管”“不干预”“让孩子自由成长”,而忽视了规则的建立、习惯的养成,将来社会一定会让长大后的孩子付出代价。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北京野生动物园惨案,浙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南京南站乘客被挤压致死案……或许当初他们做出这个选择都有一定的理由,但规则意识的欠缺,是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于不幸者,当然应该同情,但也只有同情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时刻牢记规则,明确行为的边界,孩子才能知晓“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对此,我们鹿爸博士有话说: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首先,要及时肯定孩子良好的行为,让孩子有坚持执行下去的动力。同样,对坏的行为必须要及时指正。
其次,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肆意破坏或不遵守,或者给孩子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会让孩子认知混乱。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玩游戏,自己却一回家就窝在沙发看电视、玩手机。再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攻击性强而头疼,不知该如何教育,幼儿园老师或者别的家长一“告状”,家长抬手就打孩子。企图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这真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可惜很多家长意识不到。
最后,好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就越牢。
俗话说:父母爱子女,当为其计长远。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在他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起码能够成为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