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前提。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诱发认知矛盾,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从理念层面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辨
  
  从理念层面看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际是从物理学科本质出发对物理教学的探索。
  传统教学忽视了物理学科作为科学本质的考察,淡化甚至忽略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方面,重教轻学的观念和淡化学习主体的教学行为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都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障碍。加之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方法,使学生接收信息变得单一和迟钝;学生方面,学生受考试束缚,信息吸入量少,加上课堂上没接受过教师的提问技能的培训而变得不愿提问或不敢提问。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这一规定从学习过程层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课标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即“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明确指出了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既是改善学生思维结构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理想途径。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可以丰富学生知识信息,引导学生构建灵活的思维,而思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知识信息量的储备和思维方法的积累。同时,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则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从操作层面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
  
  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从操作层面对问题意识理念的解读,也是从策略层面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中学物理课堂上体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营造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抓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首先通过幻灯片创设情境,出示匀速直线运动轨迹图。然后出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移或时间段中,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速度,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如“如果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否是个定值?”“是否可以从数学角度把该公式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怎样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等。
  2,呵护学生好奇心
  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对自然和对社会的好奇。物理科学的形成,就是科学家们对心中好奇的自然本质的探索。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回归物理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是教师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的教学,是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教学,是允许学生出错,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驰骋想像空间,使学生充满“?”的教学,是对学生的奇异思想实施赞赏的教学。如结合《重力》的教学,学生在明白重力概念的基础上,探讨重力大小时,很好奇:重力是物体本身形成的力还是引力呢?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重力的概念内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重力,加深对重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力还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进而得出: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课堂上,由于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和强化。
  3,形成鼓励机制
  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和社会的评价鼓励机制,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所采取的态度。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教师对于学生的发问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设问。当学生的提问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闪光点。如结合《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教学,教师在让学生明确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内涵。学生举了很多例子: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们举的都是液体和气体,最典型的应该是固体。”笔者不仅注意倾听,还以非常赞赏的语气说:“这位同学非常善于思考,你具有的这种问题意识一定能让你学好物理。”这位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不但举了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的例子,还告诉大家举例要全面,这才能准确地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全班学生掌声雷动。这位学生显然受到鼓励,继续说:“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就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又是一阵掌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鼓励。激发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也激发了全班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立足于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中科学方法的习得,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上。
其他文献
1.相邻问题捆绑法所谓捆绑法,就是把几个元素合看作1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进行排列,此法常用于解决某些元素要排在一起的问题.
今年夏天以来,英国出现了反常的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有可能突破历史纪录。英国《独立报》因此分析了导致气候变暖的三大原因:汽车、发电厂、航空业。
从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获悉:华北地区现已初步建成土地利用遥感巡查系统,土地督察有了“千里眼”。据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局长樊志全介绍,华北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巡查系统由四个子系
审美教育即是美育,对于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来讲,利用美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美术课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认真探讨.一、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首先,从马克
期刊
高校学籍管理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检查、考核与管理.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是教学运行管理的需要;是科学管理的需要;是办公自动化的需要.规范
目前国内各公安院校射击教课的教学内容简单,不贴近实际,学员只能掌握基本的射击技术,对遇到突发情况时不知道何时应出枪。通过对影响射击课教学的主要相关因素的现状,对九所本科
据中新社消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自2006年7月起,国家测绘局开展了一批19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的高程测量工作,获得了较为精确的数据。
期刊
在深入了解张家口北部地区金成矿特征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该区进行成矿分析后认为:太古界桑干群谷咀子组(Arg)、红旗营子群(AP3H)和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一高于庄组
浙江岱山是中国第五大岛,也是浙江省抗击台风的第一线。在岱山的400多个岛屿里,位于岱山县东北角的拷门与三门县的三门、玉环县的坎门被并称为浙江最凶险的三大“海门”。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