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地理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点内容,为针对核心素质教育,需要地理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布置,就实际需要分析研究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深刻掌握其基本内涵,以此来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实现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引言: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中,逐渐形成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及能力,它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等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实现其综合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培育。
一、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地理教學创新必要性
(一)有助于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地理必修1第三章关于水循环的解释: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四大圈层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学生首先需要自主探究和学习关于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比如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或者水循环对人类的日常活动会造成哪些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并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综合性地理问题。比如在17年的新课标一卷高考当中: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具备较强的耐海水腐蚀性和韧性,经常被用作制作船用缆绳和光缆等材料。这类题型虽然表面上没有涉及到较多的地理知识,但是通过对题干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如果无法理解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和地理基础概念,则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和平时学习中养成的地理核心能力解决该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可以直观的总结为两句话,“学生是附属,教师为中心”,学生长期这种模式下会极易散失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难以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其次,就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占据主导还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一灌注式教学能够应付考试,但一旦放于实际应用或者今后的学习,则会适得其反。地理本身就是一个注重记忆和理解的学科,仅仅只靠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根本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其地理学习效率自然得不到显著提升。
(二)课堂氛围低迷。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以致于课堂氛围不佳,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程度,进而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培养与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主要途径,能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五到六人,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讨论自己家乡城市的结构,学生在此环境中积极性大大增加,教师从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学会提问,极大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初步探讨后,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各具特色的城市结构,教师在此过程中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差距,并利用情景模拟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相应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周围地区城市结构的分布情况和形成原因,然后让学生就周围地区展开积极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巧妙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同样是增强地理的重要组成,通过实验研究,能将地图直观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其人地协调观和读图能力。例如在“地球的表面形态”的地图教学中,针对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教师可以利用团队合作进行地貌设计,一位学生负责利用竹片进行地貌设计,一位同学负责查阅资料,找出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另外一位同学负责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在实验完成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审核评估实验观察中的优点与缺点,培育创新意识,养成团队协作的好习惯,通过团队小组内组员的相互帮助和学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效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优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在读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地图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了水文、地质,也包括了农业工业及气候,内容多元化,涵盖范围广阔,因而,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并将读图能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且地图知识在高考中占据比重较大,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高考能力。其次,地图在教科书中同样占据重大比重,通过地图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事物分析能力。然后,地图呈现的形式多元化,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地图是知识的直观体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在读图过程中实现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其对知识的有效记忆、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能够有效处理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此外,直观的地图还能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中的知识更加直观、易理解,有利于发挥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地图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地图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的广阔空间、大尺度,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实,进而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中,气旋和反气旋是教学重难点,需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及形成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概念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地图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地图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后,绘图同样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需要学生能够手动绘图,从最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图和河流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绘图之后,让其将一些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绘制下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对地理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其绘图能力和地图学习能力。 (四)在学生反思和比较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反思,通过对比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具体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同一种题型,当学生再次遇到此种问题时,能够很好的解决。此外,对比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捷径,高中地理教材中含有许多较为相似的地理概念,比如在必修1自然地理章节,其中的地表形态章节中有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两个相似概念,即存在一定的聯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中极易混淆,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两者的差异,达到理清两者作用本质特征的目的。
(五)在提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提问同样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全球一共有多少个圈层吗?我们所处的地表又属于哪个圈层呢?”提到这种常识性问题,学生们通常都会积极讨论,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升,然后有的同学就会说:“一共六个圈层!我们生活在生物圈内。”教师再笑着点头:“这位同学答的很对,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就是这样面带和蔼微笑的鼓励,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提问、敢于提问。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微笑着说:“遇到不懂的部分不要慌,同学们可以尽情提出来,老师帮你们解答。”这样带着指导的积极鼓励,不仅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这门课程,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课程中更加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全面提升其地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学生综合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时创新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当下高中地理课堂还存在教学理念守旧、忽略核心素养培养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反思和知识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疑难解答的钥匙,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并让学科核心素养伴随学生今后的人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宪花.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4):149-150.
[2]李芬.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35-136.
[3]郭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25):49-50.
[4]阚莲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57):144-145.
作者简介:刘明太(1981.7),男,汉,山东省聊城市,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引言: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中,逐渐形成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及能力,它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等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实现其综合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培育。
一、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地理教學创新必要性
(一)有助于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地理必修1第三章关于水循环的解释: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四大圈层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学生首先需要自主探究和学习关于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比如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或者水循环对人类的日常活动会造成哪些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并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综合性地理问题。比如在17年的新课标一卷高考当中: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具备较强的耐海水腐蚀性和韧性,经常被用作制作船用缆绳和光缆等材料。这类题型虽然表面上没有涉及到较多的地理知识,但是通过对题干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如果无法理解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和地理基础概念,则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和平时学习中养成的地理核心能力解决该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可以直观的总结为两句话,“学生是附属,教师为中心”,学生长期这种模式下会极易散失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难以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其次,就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占据主导还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一灌注式教学能够应付考试,但一旦放于实际应用或者今后的学习,则会适得其反。地理本身就是一个注重记忆和理解的学科,仅仅只靠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根本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其地理学习效率自然得不到显著提升。
(二)课堂氛围低迷。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以致于课堂氛围不佳,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程度,进而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培养与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主要途径,能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五到六人,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讨论自己家乡城市的结构,学生在此环境中积极性大大增加,教师从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学会提问,极大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初步探讨后,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各具特色的城市结构,教师在此过程中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差距,并利用情景模拟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相应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周围地区城市结构的分布情况和形成原因,然后让学生就周围地区展开积极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巧妙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同样是增强地理的重要组成,通过实验研究,能将地图直观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其人地协调观和读图能力。例如在“地球的表面形态”的地图教学中,针对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教师可以利用团队合作进行地貌设计,一位学生负责利用竹片进行地貌设计,一位同学负责查阅资料,找出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另外一位同学负责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在实验完成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审核评估实验观察中的优点与缺点,培育创新意识,养成团队协作的好习惯,通过团队小组内组员的相互帮助和学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效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优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在读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地图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了水文、地质,也包括了农业工业及气候,内容多元化,涵盖范围广阔,因而,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并将读图能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且地图知识在高考中占据比重较大,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高考能力。其次,地图在教科书中同样占据重大比重,通过地图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事物分析能力。然后,地图呈现的形式多元化,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地图是知识的直观体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在读图过程中实现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其对知识的有效记忆、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能够有效处理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此外,直观的地图还能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中的知识更加直观、易理解,有利于发挥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地图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地图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的广阔空间、大尺度,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实,进而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中,气旋和反气旋是教学重难点,需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及形成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概念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地图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地图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后,绘图同样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需要学生能够手动绘图,从最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图和河流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绘图之后,让其将一些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绘制下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对地理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其绘图能力和地图学习能力。 (四)在学生反思和比较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反思,通过对比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具体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同一种题型,当学生再次遇到此种问题时,能够很好的解决。此外,对比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捷径,高中地理教材中含有许多较为相似的地理概念,比如在必修1自然地理章节,其中的地表形态章节中有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两个相似概念,即存在一定的聯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中极易混淆,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两者的差异,达到理清两者作用本质特征的目的。
(五)在提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提问同样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全球一共有多少个圈层吗?我们所处的地表又属于哪个圈层呢?”提到这种常识性问题,学生们通常都会积极讨论,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升,然后有的同学就会说:“一共六个圈层!我们生活在生物圈内。”教师再笑着点头:“这位同学答的很对,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就是这样面带和蔼微笑的鼓励,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提问、敢于提问。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微笑着说:“遇到不懂的部分不要慌,同学们可以尽情提出来,老师帮你们解答。”这样带着指导的积极鼓励,不仅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这门课程,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课程中更加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全面提升其地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学生综合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时创新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当下高中地理课堂还存在教学理念守旧、忽略核心素养培养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反思和知识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疑难解答的钥匙,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并让学科核心素养伴随学生今后的人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宪花.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4):149-150.
[2]李芬.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35-136.
[3]郭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25):49-50.
[4]阚莲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57):144-145.
作者简介:刘明太(1981.7),男,汉,山东省聊城市,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