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认知的典型范畴观角度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在词项意义体系里属于边缘意义,因此,它属于词项的非典型意义。联想意义构成的词项搭配一般结构比较固定,或者说有一定条件限制,联想意义是认知性辞格的结果,联想意义的理解总是和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处在词的典型位置上的指示意义,在跨语言中体现出某种共性。处在词的范畴外围位置的联想意义正是造成语言间差异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的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关键词:词义联想 典型范畴 认知性辞格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外的不同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有助于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目标语和母语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讲就更加重要了。
二、认知的典型范畴观
从横向来看,词的联想可以指词的搭配关系,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即什么词与什么词搭配使用。利用横组合关系,可以用不同结构方式把词联系在一起。这些联系起来的词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反义的。语言学家从共现和选择限制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共现指的是个别词项经常共同在一起使用。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Firth。他认为,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结伴关系。以Chosm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选择限制的角度来研究搭配问题。词的搭配取决于两点:一是语法规则,一是词汇的语义特征。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句法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独自立于语言结构的词汇和语言部分。描写语义的手段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某种形式逻辑(Taylor,2001:16~36)
很明显,结构主义对语言的认识是排除人的认知能力的。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的不自足性,语言能力必须参照人的认知能力。索绪尔(2003)提出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说明符号在形成之初,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某一社会共同体共同遵守的或接受了的规则,而这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容纳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文化情景因素。因此,对某一语言的理解也应当把文化情感因素考虑在内。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义联想,因而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表现。语言结构依赖于概念化过程,并对后者产生影响,概念化过程受制于我们的个体经验、外部世界的特性及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概念化的过程是范畴化过程。范畴化是一个把相似事物概括为概念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认知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出思维的基本方式(李福印&Koeraad,1999)。
原型范畴(Prototype)构成范畴化的基础(Taylor,2001)。传统的范畴观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具有的一组充分必要特性来界定。事物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条件,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而且,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否认中间状态的存在。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差别(Taylor,2001)。
原型范畴投射出典型的程度差,因此范畴的成员地位不是平等的,有的时候某个范畴的成员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特性。有的时候某些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共有的特性很多,我们很难判断哪些是必要成分,哪些是偶然因素。比如“鸟”这一范畴包括“麻雀、燕子、大雁、鹦鹉、黄鹂、鸡、企鹅”等,它们中的大多数有羽毛、有翅膀、会飞、会下蛋、会鸣叫。诸如此类特征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究竟哪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界定“鸟”,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特性都是双值的,有些特征可能处于中间状态,有的范畴没有清晰的界限(Taylor,2001)。
根据原型论,一个范畴由一组特征“1、2、3、4、5、6、7”形成,而范畴成员却并不体现所有这些特征。在一个范畴里,有些特征是占据中心位置的,更具典型性,而有些特征并不占有中心位置,也就不具备典型性,如果某个范畴成员占据的典型特征越多,它在这个范畴成员里就对这一范畴更具典型性。相反,一个范畴成员占据典型特征越少,它在这个范畴中就不具有典型性。
综上所述,词项的意义体系里,指示意义可以被认作词项的“中心”意义或“核心”意义,联想意义指词或片语的基本意义之外的意义(Leech,1974)。联想意义处在词项意义体系的外围,可能是相同文化背景、相同性别或年龄的人共有;有些则可能局限于一个或几个人,并因他们的个人经历不同而不同,联想意义所包含的某一部分有时称隐含意义(leech,1974)。如:“靠山吃山”中的“山”不再是指示意义,因为人不可能“吃山”,而指隐含意义“依靠某物而生活”。因此,英译的过程中,已不可再作指示意义翻译,只能通过意译把它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英语民族对汉语这类词语理解也要和汉语所蕴涵的文化内含联系起来。
按照原型范畴理论,指示意义构成了词的本质特征,即它占据了一个词的中心位置,更具典型性,使这个词区别于其它的词,是一个词必须有的。联想意义占据了这个词的边缘位置,通过某种认知隐喻(metaphor)构成和典型范畴某成员的相似性,使它具备典型范畴的某些特征,而进入这一范畴(Leech,1974)。
汉语及物动词有一种非常规宾语搭配的带入现象,如“靠山吃山”“今天吃小李”,“吃山”的“山”和“小李”,作为宾语进入及物句式和“吃”搭配,结构比较固定,不可随便替换。“靠山吃山”,不能说成“靠土吃土”。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一语义理解和结构的划分离不开认知的原范畴化。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关于动词“吃”的语义联想,首先应想到搭配食物类东西。首先和词项搭配的是词项范畴的中心成员或指示意义,如:读、读书、喝、喝水。这种搭配在人们的大脑里已是固定模式,尽管“读”和“喝”还可以与其它词搭配,但它的首选成员必定是“书”或“水”,因此,“书”和“水”可以作为和这两个词项范畴里搭配的中心成员。从语言追求经济性原则来讲,这种常规化了的概念就可以简约化为“喝(喝水)”,“读(读书)”。
三、认知性辞格
认知性辞格最基本的语言表现是语义上对词的联想意义的接纳,这是它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与其它语言现象相比最明显、最关键的特征。对联想意义的接纳有种种不同的方式,认知性辞格的类型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认知性辞格的本质性确定为范畴接纳词项的联想意义,而占据范畴外边缘的联想意义能被范畴接纳本身就意味着对已有认知空间的突破,意味着把常规思维中绝对不相干的事物联系了起来,甚至意味着新的概念的诞生。再如,成都小吃在全国很有名气,如凉粉、酸辣荞面、蒸水饺、棒棒鸡等。2005年6月到8月间,成都活跃着一个“成都小吃团”,它并不指传统的成都小吃及真正的食物,而是超女大赛中的一个拉票团里的组成群体,如“玉米(谐音“宇迷”,李宇春的歌迷)”,“玉米”的本义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米左右、叶子长而大、花单性、雌雄同株,子实比黄豆稍大,可供食用或制淀粉等。特定语境下,“玉米”所体现的联想意义——李宇春的歌迷。再如:“凉粉”(谐音—靓粉,张靓颖的粉丝)、盒饭(“何”同“盒”,何洁的fans),fans在英语里指歌迷、球迷、戏迷、影迷等,这样,“成都小吃团”就形成了。
所有认知性辞格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存在都依赖于本体词在常规指示意义之上接纳联想意义,而联想意义的接纳都会引起本体词的词义中指示意义集合的变化,接纳和词义的变化如果要借助于本体词与其他词语的关系,这就是由介体的方式,介体因而是比喻和近喻的认知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移就的语言结构要么是把现实变得荒谬无稽,要么是无法理解。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形成不寻常联想的能力,也就是能在普通人看来不相干、不相容的事物之间找出联系并使之结合起来的能力,以及人们熟知的事物上观察到人们意想不到的事物,如上面所提到的“成都小吃团”。认知辞格的形成和接受过程无疑是创造力实施的典范。而且,由于其方便易行,完全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创造性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在两个已知的概念间发现新的关系,或者在一个已知的概念中发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联想,认知新辞格的全部创造性本质正体现在这里。
四、跨语言研究中词的联想意义差异
范畴不是一个一分为二的概念,范畴成员的位置在同一家族里不是平等的,最靠近中心的成员具有优先的位置。因此,离范畴中心位置越远的成员就越处于边缘的位置,边缘成员不具有中心成员所具有的那么明显的特点,它只是通过某一个方面和这个范畴中心成员有了某种联系,即它不具有范畴中心成员的典型范畴特点,和典型成员相比,它所具备的范畴成员的特点也很弱。而且,由于它处于边缘位置的特点,或多或少又和这一范畴相对的另一范畴的边缘成员有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处在一个中间状态,即它不具备它所在范畴的典型性特点,也不具备非范畴成员典型性特点,它处于两者之间。如“玉米”的典型特征是一种食品,在成都,它也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食品。因此把“宇迷”和“玉米”联系在了一起,表明李宇春在成都也是受欢迎的。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最初建立在一定的原型事件之上,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可以借用于一定的原型模式,通过隐喻投射到相类似的事物事件上。这种投射的结果或多或少地使原型事件模式和被投射的事件具备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两者又不可能完全神似,那么,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这种以认知为基础的隐喻投射结果也给范畴带来模糊性界限。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在某一层面上有着同构性,反映到社会文化中便构成不同语言间的思维共性,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不同民族有可交流之处。
从跨语言角度看,语言间既存在共性的一面,也存在差异性的一面。典型性表达的是一种常规意义,这种典型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共性。因此,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然而,共性的存在并不否定语言间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的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上,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五、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典型范畴角度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对联想意义的理解和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处在词的典型位置上的指示意义,在跨语言中体现出某种共性。然而,共性的存在并不否定语言间的差异。而处在词的范畴外围位置的联想意义正是造成语言间差异的原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上,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Review of Lakoff: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J].Language,1988,(64).
[2]Lakoff,G..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Leech,G..Semantics[M].Middlesex:PenguinBooks Inc,1974.
[4]Li,Huying,& Koenraad,K.Semantics:A Course Book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5]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6]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2n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文,
1999,(5).
[8]胡壮麟.语言 ∙ 认知 ∙ 隐喻[J].现代外语,1997,(4).
[9]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
(1).
[12]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
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2).
(张丽萍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730070)
关键词:词义联想 典型范畴 认知性辞格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外的不同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有助于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目标语和母语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讲就更加重要了。
二、认知的典型范畴观
从横向来看,词的联想可以指词的搭配关系,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即什么词与什么词搭配使用。利用横组合关系,可以用不同结构方式把词联系在一起。这些联系起来的词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反义的。语言学家从共现和选择限制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共现指的是个别词项经常共同在一起使用。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Firth。他认为,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结伴关系。以Chosm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选择限制的角度来研究搭配问题。词的搭配取决于两点:一是语法规则,一是词汇的语义特征。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句法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独自立于语言结构的词汇和语言部分。描写语义的手段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某种形式逻辑(Taylor,2001:16~36)
很明显,结构主义对语言的认识是排除人的认知能力的。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的不自足性,语言能力必须参照人的认知能力。索绪尔(2003)提出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说明符号在形成之初,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某一社会共同体共同遵守的或接受了的规则,而这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容纳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文化情景因素。因此,对某一语言的理解也应当把文化情感因素考虑在内。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义联想,因而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表现。语言结构依赖于概念化过程,并对后者产生影响,概念化过程受制于我们的个体经验、外部世界的特性及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概念化的过程是范畴化过程。范畴化是一个把相似事物概括为概念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认知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出思维的基本方式(李福印&Koeraad,1999)。
原型范畴(Prototype)构成范畴化的基础(Taylor,2001)。传统的范畴观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具有的一组充分必要特性来界定。事物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条件,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而且,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否认中间状态的存在。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差别(Taylor,2001)。
原型范畴投射出典型的程度差,因此范畴的成员地位不是平等的,有的时候某个范畴的成员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特性。有的时候某些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共有的特性很多,我们很难判断哪些是必要成分,哪些是偶然因素。比如“鸟”这一范畴包括“麻雀、燕子、大雁、鹦鹉、黄鹂、鸡、企鹅”等,它们中的大多数有羽毛、有翅膀、会飞、会下蛋、会鸣叫。诸如此类特征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究竟哪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界定“鸟”,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特性都是双值的,有些特征可能处于中间状态,有的范畴没有清晰的界限(Taylor,2001)。
根据原型论,一个范畴由一组特征“1、2、3、4、5、6、7”形成,而范畴成员却并不体现所有这些特征。在一个范畴里,有些特征是占据中心位置的,更具典型性,而有些特征并不占有中心位置,也就不具备典型性,如果某个范畴成员占据的典型特征越多,它在这个范畴成员里就对这一范畴更具典型性。相反,一个范畴成员占据典型特征越少,它在这个范畴中就不具有典型性。
综上所述,词项的意义体系里,指示意义可以被认作词项的“中心”意义或“核心”意义,联想意义指词或片语的基本意义之外的意义(Leech,1974)。联想意义处在词项意义体系的外围,可能是相同文化背景、相同性别或年龄的人共有;有些则可能局限于一个或几个人,并因他们的个人经历不同而不同,联想意义所包含的某一部分有时称隐含意义(leech,1974)。如:“靠山吃山”中的“山”不再是指示意义,因为人不可能“吃山”,而指隐含意义“依靠某物而生活”。因此,英译的过程中,已不可再作指示意义翻译,只能通过意译把它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英语民族对汉语这类词语理解也要和汉语所蕴涵的文化内含联系起来。
按照原型范畴理论,指示意义构成了词的本质特征,即它占据了一个词的中心位置,更具典型性,使这个词区别于其它的词,是一个词必须有的。联想意义占据了这个词的边缘位置,通过某种认知隐喻(metaphor)构成和典型范畴某成员的相似性,使它具备典型范畴的某些特征,而进入这一范畴(Leech,1974)。
汉语及物动词有一种非常规宾语搭配的带入现象,如“靠山吃山”“今天吃小李”,“吃山”的“山”和“小李”,作为宾语进入及物句式和“吃”搭配,结构比较固定,不可随便替换。“靠山吃山”,不能说成“靠土吃土”。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一语义理解和结构的划分离不开认知的原范畴化。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关于动词“吃”的语义联想,首先应想到搭配食物类东西。首先和词项搭配的是词项范畴的中心成员或指示意义,如:读、读书、喝、喝水。这种搭配在人们的大脑里已是固定模式,尽管“读”和“喝”还可以与其它词搭配,但它的首选成员必定是“书”或“水”,因此,“书”和“水”可以作为和这两个词项范畴里搭配的中心成员。从语言追求经济性原则来讲,这种常规化了的概念就可以简约化为“喝(喝水)”,“读(读书)”。
三、认知性辞格
认知性辞格最基本的语言表现是语义上对词的联想意义的接纳,这是它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与其它语言现象相比最明显、最关键的特征。对联想意义的接纳有种种不同的方式,认知性辞格的类型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认知性辞格的本质性确定为范畴接纳词项的联想意义,而占据范畴外边缘的联想意义能被范畴接纳本身就意味着对已有认知空间的突破,意味着把常规思维中绝对不相干的事物联系了起来,甚至意味着新的概念的诞生。再如,成都小吃在全国很有名气,如凉粉、酸辣荞面、蒸水饺、棒棒鸡等。2005年6月到8月间,成都活跃着一个“成都小吃团”,它并不指传统的成都小吃及真正的食物,而是超女大赛中的一个拉票团里的组成群体,如“玉米(谐音“宇迷”,李宇春的歌迷)”,“玉米”的本义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米左右、叶子长而大、花单性、雌雄同株,子实比黄豆稍大,可供食用或制淀粉等。特定语境下,“玉米”所体现的联想意义——李宇春的歌迷。再如:“凉粉”(谐音—靓粉,张靓颖的粉丝)、盒饭(“何”同“盒”,何洁的fans),fans在英语里指歌迷、球迷、戏迷、影迷等,这样,“成都小吃团”就形成了。
所有认知性辞格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存在都依赖于本体词在常规指示意义之上接纳联想意义,而联想意义的接纳都会引起本体词的词义中指示意义集合的变化,接纳和词义的变化如果要借助于本体词与其他词语的关系,这就是由介体的方式,介体因而是比喻和近喻的认知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移就的语言结构要么是把现实变得荒谬无稽,要么是无法理解。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形成不寻常联想的能力,也就是能在普通人看来不相干、不相容的事物之间找出联系并使之结合起来的能力,以及人们熟知的事物上观察到人们意想不到的事物,如上面所提到的“成都小吃团”。认知辞格的形成和接受过程无疑是创造力实施的典范。而且,由于其方便易行,完全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创造性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在两个已知的概念间发现新的关系,或者在一个已知的概念中发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联想,认知新辞格的全部创造性本质正体现在这里。
四、跨语言研究中词的联想意义差异
范畴不是一个一分为二的概念,范畴成员的位置在同一家族里不是平等的,最靠近中心的成员具有优先的位置。因此,离范畴中心位置越远的成员就越处于边缘的位置,边缘成员不具有中心成员所具有的那么明显的特点,它只是通过某一个方面和这个范畴中心成员有了某种联系,即它不具有范畴中心成员的典型范畴特点,和典型成员相比,它所具备的范畴成员的特点也很弱。而且,由于它处于边缘位置的特点,或多或少又和这一范畴相对的另一范畴的边缘成员有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处在一个中间状态,即它不具备它所在范畴的典型性特点,也不具备非范畴成员典型性特点,它处于两者之间。如“玉米”的典型特征是一种食品,在成都,它也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食品。因此把“宇迷”和“玉米”联系在了一起,表明李宇春在成都也是受欢迎的。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最初建立在一定的原型事件之上,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可以借用于一定的原型模式,通过隐喻投射到相类似的事物事件上。这种投射的结果或多或少地使原型事件模式和被投射的事件具备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两者又不可能完全神似,那么,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这种以认知为基础的隐喻投射结果也给范畴带来模糊性界限。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在某一层面上有着同构性,反映到社会文化中便构成不同语言间的思维共性,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不同民族有可交流之处。
从跨语言角度看,语言间既存在共性的一面,也存在差异性的一面。典型性表达的是一种常规意义,这种典型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共性。因此,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然而,共性的存在并不否定语言间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的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上,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五、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典型范畴角度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对联想意义的理解和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处在词的典型位置上的指示意义,在跨语言中体现出某种共性。然而,共性的存在并不否定语言间的差异。而处在词的范畴外围位置的联想意义正是造成语言间差异的原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上,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Review of Lakoff: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J].Language,1988,(64).
[2]Lakoff,G..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Leech,G..Semantics[M].Middlesex:PenguinBooks Inc,1974.
[4]Li,Huying,& Koenraad,K.Semantics:A Course Book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5]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6]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2n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文,
1999,(5).
[8]胡壮麟.语言 ∙ 认知 ∙ 隐喻[J].现代外语,1997,(4).
[9]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
(1).
[12]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
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2).
(张丽萍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