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正大力推行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文章从政策层面,分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以作者在教师工作站的研究经历,探讨如何搭建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的框架;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Abstract: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requirements,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lo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level analysis,goal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to the research in the teacher workstation experience,discuss how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digital campus solutions;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digital campus;education information;Solutions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1]
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率先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宁波地区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立数字化校园的部分成功案例,分析研究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对于其他省份,尤其还未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帮助。
一、数字化校园的政策背景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纲要指出:
1.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4.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5.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7.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2]
在这一大方针的指引下,教育部开始着力制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的第三章明确发展目标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第三部分行动计划的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和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指出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及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3]
在全国各地也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例如宁波发布了《宁波市中小学“十二五”数字化校园规划》成为指导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宁波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办法及评估细则》深入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又有《推进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逐年对所有中小学校进行评估考核,全市所有中小学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部分学校将成为以信息化为特色的智慧校园。
二、总体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创建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具体如下: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综合管理、德育管理、考务管理、资产管理、实验管理、图书管理、后勤服务、与教学资源管理等。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
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创建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 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
三、数字化校园框架
(一)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是基于学校单位建立的的校园官方网络平台,承载着学校信息化的对外宣传、形象展示、信息发布、内外沟通的基本任务。
图1 数字化校园框架
1.作为学校的宣传阵地。及时发布学校的活动情况,介绍宣传学校的优秀师生,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展示学校及师生获奖情况等;
2.作为学校信息发布中心。学校的通知、公告及时发布在网上,让全校教师及时了解,方便学校工作的开展;
3.师生思想交流的阵地。校园网应该具有交互性,让师生在这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发表意见、交流思想,促进师生关系、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行教学讨论,碰撞思维火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作为师生展示的平台。校园网建设应该是师生展示自身特长的平台,如师生优秀文章、书画作品、电脑作品、手工制作、课件展示等,以激发师生创作热情,成为师生自主学习提高的重要动力。
(二)核心管理平台
图2 核心管理平台
1.OA办公
包括事务流程化、沟通无缝化、考核标准化、知识共享化以及管理数字化。
2.教学资源管理
包括资源上传实现即时拖放,批量递归上传;资源接入方式多样,本系统、第三方系统资源无缝接入,统一呈现;优质资源建立分享机制;评分排名,系统推送,推动用户择优使用;审核机制:为了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目的需要对上传资源进行重复、质量审核,实现优质资源入库;积分机制:为了提高资源上传者的积极性以及第三方企业注入资源实现互赢互惠,系统设置了积分机制;资源按人教版教材目录设置,方便老师学生与课堂匹配,并可对资源进行阅览,方便用户最终选对资源等。
3.学籍管理
包括在籍生、学生信息、学籍变动、信息查询、学生作业、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统计和学生学籍卡等部分。学生学籍管理模块是全程维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包括学生从报到注册开始一直到毕业结业的所有变化记录。
4.教学及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过程的执行及跟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是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学生学的过程是由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和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
5.校务管理
分三条主线建立学校综合的校务管理系统:
●以基础——学期、年级、班级、校历、作息时间的信息维护,构建学校教学基础数据。
●以人——“教师”、“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综合管理,包括德育工作、体育卫生管理标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
●以物——“资产”、“财物”为中心构建一条业务线,提供覆盖财物的采购、校内管理、报修、消亡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6.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调动到离退休全过程的信息进行管理,为教育局、学校的其它管理系统提供重要的教职工基础数据。系统通过科学、全面、高效地人事管理,促进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家校互联平台
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传统的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开家长会、家访等,一般是每个学期一到两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空余时间越来越少,可能经常会出现教师有空家长没空和家长有空教师没空的情况,造成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的障碍;但在孩子的成长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互联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短信、即时通讯等通信技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四)成瑞CICI
即时通讯工具,以文字、文件、语音、视频、远程控制为通讯基础,融合数字化校园、办公电子邮件、短信收发、视频会议、网络虚拟办公室等多种通讯沟通手段。
四、未来发展方向
1.网络融合
消除手机作为数字校园接入载体的门槛,实现学生、教师通过手机、WLAN等方式直接访问校园网获取校园信息,处理校园事务,达到随时随地便捷使用的效果。
2.移动信息化
通过数字校园的统一通信平台,依托校内的协作服务环境实现短信、彩信、即时通讯等方式的校园应用。
●通过手机获取校园公共信息,并实现短信/彩信、手机邮箱和移动OA的移动信息化应用。
●将移动信息化延伸至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中去,并提供丰富的移动多媒体服务。
3.手机一卡通
对射频技术的充分利用,改善了对人与物身份及状态识别
●人的识别:基于新一代“RF-SIM”卡,通过手机完成对师生用户身份的识别,并基于身份完成上层应用权限控制和安全审计。
●物的识别:基于RFID射频标签,实现对物的状态识别(如:地理位置、可用状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数字化校园[Z].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 2012,3.
作者简介:秦晓安(1982—),安徽明光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库、程序设计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Abstract: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requirements,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lo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level analysis,goal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to the research in the teacher workstation experience,discuss how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digital campus solutions;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digital campus;education information;Solutions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1]
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率先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宁波地区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立数字化校园的部分成功案例,分析研究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对于其他省份,尤其还未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帮助。
一、数字化校园的政策背景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纲要指出:
1.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4.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5.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7.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2]
在这一大方针的指引下,教育部开始着力制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的第三章明确发展目标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第三部分行动计划的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和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指出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及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3]
在全国各地也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例如宁波发布了《宁波市中小学“十二五”数字化校园规划》成为指导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宁波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办法及评估细则》深入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又有《推进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逐年对所有中小学校进行评估考核,全市所有中小学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部分学校将成为以信息化为特色的智慧校园。
二、总体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创建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具体如下: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综合管理、德育管理、考务管理、资产管理、实验管理、图书管理、后勤服务、与教学资源管理等。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
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创建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 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
三、数字化校园框架
(一)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是基于学校单位建立的的校园官方网络平台,承载着学校信息化的对外宣传、形象展示、信息发布、内外沟通的基本任务。
图1 数字化校园框架
1.作为学校的宣传阵地。及时发布学校的活动情况,介绍宣传学校的优秀师生,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展示学校及师生获奖情况等;
2.作为学校信息发布中心。学校的通知、公告及时发布在网上,让全校教师及时了解,方便学校工作的开展;
3.师生思想交流的阵地。校园网应该具有交互性,让师生在这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发表意见、交流思想,促进师生关系、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行教学讨论,碰撞思维火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作为师生展示的平台。校园网建设应该是师生展示自身特长的平台,如师生优秀文章、书画作品、电脑作品、手工制作、课件展示等,以激发师生创作热情,成为师生自主学习提高的重要动力。
(二)核心管理平台
图2 核心管理平台
1.OA办公
包括事务流程化、沟通无缝化、考核标准化、知识共享化以及管理数字化。
2.教学资源管理
包括资源上传实现即时拖放,批量递归上传;资源接入方式多样,本系统、第三方系统资源无缝接入,统一呈现;优质资源建立分享机制;评分排名,系统推送,推动用户择优使用;审核机制:为了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目的需要对上传资源进行重复、质量审核,实现优质资源入库;积分机制:为了提高资源上传者的积极性以及第三方企业注入资源实现互赢互惠,系统设置了积分机制;资源按人教版教材目录设置,方便老师学生与课堂匹配,并可对资源进行阅览,方便用户最终选对资源等。
3.学籍管理
包括在籍生、学生信息、学籍变动、信息查询、学生作业、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统计和学生学籍卡等部分。学生学籍管理模块是全程维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包括学生从报到注册开始一直到毕业结业的所有变化记录。
4.教学及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过程的执行及跟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是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学生学的过程是由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和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
5.校务管理
分三条主线建立学校综合的校务管理系统:
●以基础——学期、年级、班级、校历、作息时间的信息维护,构建学校教学基础数据。
●以人——“教师”、“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综合管理,包括德育工作、体育卫生管理标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
●以物——“资产”、“财物”为中心构建一条业务线,提供覆盖财物的采购、校内管理、报修、消亡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6.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调动到离退休全过程的信息进行管理,为教育局、学校的其它管理系统提供重要的教职工基础数据。系统通过科学、全面、高效地人事管理,促进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家校互联平台
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传统的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开家长会、家访等,一般是每个学期一到两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空余时间越来越少,可能经常会出现教师有空家长没空和家长有空教师没空的情况,造成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的障碍;但在孩子的成长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互联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短信、即时通讯等通信技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四)成瑞CICI
即时通讯工具,以文字、文件、语音、视频、远程控制为通讯基础,融合数字化校园、办公电子邮件、短信收发、视频会议、网络虚拟办公室等多种通讯沟通手段。
四、未来发展方向
1.网络融合
消除手机作为数字校园接入载体的门槛,实现学生、教师通过手机、WLAN等方式直接访问校园网获取校园信息,处理校园事务,达到随时随地便捷使用的效果。
2.移动信息化
通过数字校园的统一通信平台,依托校内的协作服务环境实现短信、彩信、即时通讯等方式的校园应用。
●通过手机获取校园公共信息,并实现短信/彩信、手机邮箱和移动OA的移动信息化应用。
●将移动信息化延伸至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中去,并提供丰富的移动多媒体服务。
3.手机一卡通
对射频技术的充分利用,改善了对人与物身份及状态识别
●人的识别:基于新一代“RF-SIM”卡,通过手机完成对师生用户身份的识别,并基于身份完成上层应用权限控制和安全审计。
●物的识别:基于RFID射频标签,实现对物的状态识别(如:地理位置、可用状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数字化校园[Z].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 2012,3.
作者简介:秦晓安(1982—),安徽明光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库、程序设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