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喜爱丢弃的社会里,许多完美的材料最终都沦为垃圾,与此同时,新的材料不断出现并取代了它们的位置。
一些富有创意的绿色建筑师、艺术家、科学家及其他发明家正致力于改变这一趋势,他们收集身边被遗弃的零碎材料,利用它们建造出令人瞠目的房子、寺庙、雕塑甚至燃料。
以下便是这些创造者们变废为宝的作品,它们将向你展示,身边那些废弃物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的。
泰国西萨菊省的“Wat Pa Maha Chedi Kaew” 寺庙是由数百万个可回收的绿色及棕色啤酒瓶建成的,俗称“万瓶寺”。僧人通过这一举措既治理了当地环境污染,又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别致的寺庙。
“万瓶寺”位于曼谷东北600公里处,从1984年开始,寺内的僧人就用废弃的瓶子装饰僧舍,很多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捐献瓶子建造寺庙。
在这座特殊的寺庙里,从水塔到游客的盥洗间、从宝塔到佛堂、从火葬场到洗手间都是由喜力牌和象牌啤酒瓶建成的,成为当地一大景观。相传寺庙的建造者以前嗜酒如命,皈依佛门后修建了这座寺庙,旨在奉劝人们少喝酒。
“万瓶寺”方丈表示,只要有更多的瓶子,他们将建造更多的“瓶子”寺庙。
日籍建筑师阪茂使用硬纸筒在法国南部的加尔东河一段宽度约10米的河段上建了一座纸桥。纸桥重7.5吨,桥身由281个硬纸筒组成,每个纸筒直径约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桥呈弧形,类似石拱桥,两端分别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堆中,周身呈原木色,由类似扶杆的纸筒相互连接而成。
此外,桥梁的台阶由再造纸和塑料材料做成,固定桥梁的桥基则是由装满沙子的木盒子组成。纸桥十分坚固,建筑人员曾成功使用装满1.5吨水的气球测试纸桥的承受能力,估计可容纳20人同时站立。
阪茂以采用环保、轻便的建筑材料而闻名,他认为纸桥和石桥有着耐人寻味的对比,纸也可以像石头一样永恒、强壮、持久,“我们要摒弃对纸的偏见,用纸建一座桥是我的梦想。”在24位法国建筑系学生及3名日本学生的帮助下,阪茂花了一个月时间建造此桥。2007年,纸桥向人们开放了6个月,最终因雨季的到来而被拆除。
阪茂于1957年在东京出生,他曾用硬纸板替日本、土耳其及印度地震的生还者设计收容所,从此声名大噪。他的建筑创作遍布世界,包括东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寓所、2000年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日本馆以及纽约游牧博物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空集装箱运回的运输成本太过昂贵,这使得大量剩余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然而,简陋易锈的矩形集装箱只需一点点的奇思妙想与细心呵护,就可以化身为美丽实用的时尚居室。
建筑师彼特·皮林斯和西尔维亚·墨顿斯将四个装饰一新的空集装箱叠放起来,便形成了焕然一新的办公室和起居室。
在瑞典的阿兰德机场跑道上,停放着一架已被淘汰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一天,一个名叫奥斯卡·迪奥斯的商人提出了适合它的完美改造方案:他建议将这架波音747-200改造成“巨无霸青年旅馆”,以解决机场周围可用土地缺乏与廉价旅店需求之间的矛盾。
波音747-200于1971年开始生产,其设计是客货两用,内部双层的五百个座位便于拆卸。将座位拿掉,可变成80张床,同时驾驶舱可成为交谊厅。奥斯卡·迪奥斯将飞机内部重新进行了拆建,分成了25个独立房间和一个咖啡屋。每个房间占地6平米左右,顶高3米。
从表面来看,此喷气式飞机旅馆酷似一个行为艺术品,它为无数想感受机场和机舱氛围的人提供了方便,这一旅馆在2009年1月中旬正式对外预订,价格为每晚45美元。
当地球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后,伴随而来的便是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德国行动派艺术家哈·斯切尔特1996年在其“垃圾人计划”的创作理念中表示,考古学家从失落的古老社会所遗留的垃圾中找寻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样的,如今生活中所产生的各样垃圾也会成为后人描绘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依据,也就是说,“垃圾人”就是我们自己的形象。
斯切尔特利用计算机零件、废金属、瓶子、可口可乐罐以及大量的科技工业废弃物,填充出约一千座180厘米的垃圾人雕塑。
在德国邮政集团旗下的DHL与Danzas国际快递及运输公司的赞助下,从1996年至今,斯切尔特的垃圾人雕塑被运往世界各大景点展出,从德国的罗马露天圆形剧场开始,一路长征到巴黎的新凯旋门、莫斯科的红场、中国大陆的长城、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瑞士的马特洪峰前等,未来还将陆续到澳大利亚的艾莉斯岩、里约热内卢以及南极洲的冰山展出,甚至已经有一个小垃圾人随着一位德国航天员进入了航天飞机中。
在我们觉得“垃圾人计划”的创意新奇有趣之余,也应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作者似乎要人们正视“垃圾人”美丽外壳的伪装下,真实与丑陋的一面以及所蕴藏的严肃环保课题:我们是否该为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庞大垃圾量感到惭愧与怵目惊心?我们正在为自己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废弃金属雕刻地点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埃弗摩尔博士的“废金属雕塑公园”中,这里陈列着高15米、宽36米、重320吨的雕塑,它们都是由50至100年前的大型废弃机器组件制成,其中包括从美国“阿波罗”号太空飞船上卸载下来的净化排污舱和由爱迪生设计的一对双极发电机。
此外,该公园还有其他的回收金属雕塑,包括一群回收金属鸟,其中有些鸟类雕像确实可以“鸣唱”。
美国每年制造210亿个一次性纸尿布,它们用过之后就是毫无用途的垃圾。然而,加拿大魁北克省AMEC公司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竟能将大量的纸尿布变成柴油!
这家公司通过使用高温分解的方法,在密封环境下对大量一次性纸尿布加热处理,从而转化为柴油。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密封系统装置,不排放废气,生产出的“尿布柴油”能用于多种工业生产。
公司负责人卢恰诺·皮恰基亚介绍说,他们所采用的高温分解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在600℃的封闭环境里加热废弃纸尿布,使其先后实现热分解和碳链分解,最终转化为燃料。根据AMEC最初的估计,每3万吨尿布能生产出1.1万吨柴油。
在印度昌迪加尔市有一个岩石花园,是由在什瓦利克山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和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建成的。
这座花园陈列着数百个雕像,其中包括舞蹈者、动物和乐师。它的创立者尼克·昌德曾是工程部门的一个检查员,他利用从市区工业垃圾堆里找到的可回收材料建造成了这座花园。
花园中的岩石古物被布置成了一个露天的雕刻展,其中一些雕刻品包括一堵用废弃的荧光棒建成的墙,一大群陶土制的猴子和破裂瓷器做成的士兵以及由丢弃的玻璃手脚镯拼成的女子的轮廓。
一些富有创意的绿色建筑师、艺术家、科学家及其他发明家正致力于改变这一趋势,他们收集身边被遗弃的零碎材料,利用它们建造出令人瞠目的房子、寺庙、雕塑甚至燃料。
以下便是这些创造者们变废为宝的作品,它们将向你展示,身边那些废弃物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的。
泰国西萨菊省的“Wat Pa Maha Chedi Kaew” 寺庙是由数百万个可回收的绿色及棕色啤酒瓶建成的,俗称“万瓶寺”。僧人通过这一举措既治理了当地环境污染,又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别致的寺庙。
“万瓶寺”位于曼谷东北600公里处,从1984年开始,寺内的僧人就用废弃的瓶子装饰僧舍,很多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捐献瓶子建造寺庙。
在这座特殊的寺庙里,从水塔到游客的盥洗间、从宝塔到佛堂、从火葬场到洗手间都是由喜力牌和象牌啤酒瓶建成的,成为当地一大景观。相传寺庙的建造者以前嗜酒如命,皈依佛门后修建了这座寺庙,旨在奉劝人们少喝酒。
“万瓶寺”方丈表示,只要有更多的瓶子,他们将建造更多的“瓶子”寺庙。
日籍建筑师阪茂使用硬纸筒在法国南部的加尔东河一段宽度约10米的河段上建了一座纸桥。纸桥重7.5吨,桥身由281个硬纸筒组成,每个纸筒直径约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桥呈弧形,类似石拱桥,两端分别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堆中,周身呈原木色,由类似扶杆的纸筒相互连接而成。
此外,桥梁的台阶由再造纸和塑料材料做成,固定桥梁的桥基则是由装满沙子的木盒子组成。纸桥十分坚固,建筑人员曾成功使用装满1.5吨水的气球测试纸桥的承受能力,估计可容纳20人同时站立。
阪茂以采用环保、轻便的建筑材料而闻名,他认为纸桥和石桥有着耐人寻味的对比,纸也可以像石头一样永恒、强壮、持久,“我们要摒弃对纸的偏见,用纸建一座桥是我的梦想。”在24位法国建筑系学生及3名日本学生的帮助下,阪茂花了一个月时间建造此桥。2007年,纸桥向人们开放了6个月,最终因雨季的到来而被拆除。
阪茂于1957年在东京出生,他曾用硬纸板替日本、土耳其及印度地震的生还者设计收容所,从此声名大噪。他的建筑创作遍布世界,包括东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寓所、2000年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日本馆以及纽约游牧博物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空集装箱运回的运输成本太过昂贵,这使得大量剩余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然而,简陋易锈的矩形集装箱只需一点点的奇思妙想与细心呵护,就可以化身为美丽实用的时尚居室。
建筑师彼特·皮林斯和西尔维亚·墨顿斯将四个装饰一新的空集装箱叠放起来,便形成了焕然一新的办公室和起居室。
在瑞典的阿兰德机场跑道上,停放着一架已被淘汰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一天,一个名叫奥斯卡·迪奥斯的商人提出了适合它的完美改造方案:他建议将这架波音747-200改造成“巨无霸青年旅馆”,以解决机场周围可用土地缺乏与廉价旅店需求之间的矛盾。
波音747-200于1971年开始生产,其设计是客货两用,内部双层的五百个座位便于拆卸。将座位拿掉,可变成80张床,同时驾驶舱可成为交谊厅。奥斯卡·迪奥斯将飞机内部重新进行了拆建,分成了25个独立房间和一个咖啡屋。每个房间占地6平米左右,顶高3米。
从表面来看,此喷气式飞机旅馆酷似一个行为艺术品,它为无数想感受机场和机舱氛围的人提供了方便,这一旅馆在2009年1月中旬正式对外预订,价格为每晚45美元。
当地球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后,伴随而来的便是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德国行动派艺术家哈·斯切尔特1996年在其“垃圾人计划”的创作理念中表示,考古学家从失落的古老社会所遗留的垃圾中找寻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样的,如今生活中所产生的各样垃圾也会成为后人描绘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依据,也就是说,“垃圾人”就是我们自己的形象。
斯切尔特利用计算机零件、废金属、瓶子、可口可乐罐以及大量的科技工业废弃物,填充出约一千座180厘米的垃圾人雕塑。
在德国邮政集团旗下的DHL与Danzas国际快递及运输公司的赞助下,从1996年至今,斯切尔特的垃圾人雕塑被运往世界各大景点展出,从德国的罗马露天圆形剧场开始,一路长征到巴黎的新凯旋门、莫斯科的红场、中国大陆的长城、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瑞士的马特洪峰前等,未来还将陆续到澳大利亚的艾莉斯岩、里约热内卢以及南极洲的冰山展出,甚至已经有一个小垃圾人随着一位德国航天员进入了航天飞机中。
在我们觉得“垃圾人计划”的创意新奇有趣之余,也应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作者似乎要人们正视“垃圾人”美丽外壳的伪装下,真实与丑陋的一面以及所蕴藏的严肃环保课题:我们是否该为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庞大垃圾量感到惭愧与怵目惊心?我们正在为自己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废弃金属雕刻地点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埃弗摩尔博士的“废金属雕塑公园”中,这里陈列着高15米、宽36米、重320吨的雕塑,它们都是由50至100年前的大型废弃机器组件制成,其中包括从美国“阿波罗”号太空飞船上卸载下来的净化排污舱和由爱迪生设计的一对双极发电机。
此外,该公园还有其他的回收金属雕塑,包括一群回收金属鸟,其中有些鸟类雕像确实可以“鸣唱”。
美国每年制造210亿个一次性纸尿布,它们用过之后就是毫无用途的垃圾。然而,加拿大魁北克省AMEC公司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竟能将大量的纸尿布变成柴油!
这家公司通过使用高温分解的方法,在密封环境下对大量一次性纸尿布加热处理,从而转化为柴油。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密封系统装置,不排放废气,生产出的“尿布柴油”能用于多种工业生产。
公司负责人卢恰诺·皮恰基亚介绍说,他们所采用的高温分解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在600℃的封闭环境里加热废弃纸尿布,使其先后实现热分解和碳链分解,最终转化为燃料。根据AMEC最初的估计,每3万吨尿布能生产出1.1万吨柴油。
在印度昌迪加尔市有一个岩石花园,是由在什瓦利克山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和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建成的。
这座花园陈列着数百个雕像,其中包括舞蹈者、动物和乐师。它的创立者尼克·昌德曾是工程部门的一个检查员,他利用从市区工业垃圾堆里找到的可回收材料建造成了这座花园。
花园中的岩石古物被布置成了一个露天的雕刻展,其中一些雕刻品包括一堵用废弃的荧光棒建成的墙,一大群陶土制的猴子和破裂瓷器做成的士兵以及由丢弃的玻璃手脚镯拼成的女子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