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之再探索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学生抱怨难学,老师感叹难教,一直以来是教师们屡谈不鲜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每一位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笔者有几点浅见,想与同仁共享。
   一、 学会阅读,养成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理。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笔记。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二、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巧妙铺垫,蕴量情感。写作文不只是语言的平淡拼凑,它需要调动情感,综合素材,是写作者感触良深的语言外化。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启发情景、激发情感的步骤就显得尤其重要。
  2、开门见山,先入为主。作文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文题的情感世界之中。
   3、巧设悬念,激发情感。课堂上的短续写就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续写的热情就会大增。
   4、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教师在进入文题时,可针对要写作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作文文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写作的吸引力。
  5、故事吸引,情境感染。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文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写作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写作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写作。
   6、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7、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
  8、 故留空白,意味深长。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作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作文内容所蕴含的文情感。
  三、 评改实践,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每到玉米成熟期,由于受气候的影响,玉米容易生病,导致产量减少,所以对玉米病的防治相当重要。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和防治方法谈一谈。  关于玉米小斑病。这种病和7月份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有很大关系。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对此病的防治方法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在进行防治时,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充满智慧的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语文教学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问艺术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是教师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是所有社会分层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理论派别对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有着较多的探讨,也对这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给出了相当多的解释。本文从马克思的立场出发,对他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一次梳理,并论述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社会分层 阶级 阶级斗争    一、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的立足点是“唯物史观”,观察角度是“批判角度”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情绪也不稳定,好动,且富于幻想。语文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顺应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法  新课改的实施,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小学生爱说爱闹、敢想敢说、
期刊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结尾艺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一、总结式结尾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如:在讲授《做什么事最快乐》这篇文章时,到了
期刊
【摘要】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期刊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明确认识小学语文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
期刊
鲁迅先生在《寄〈戏〉周刊编者信》中,对于肖像描写在典型塑造中的作用,曾经做过精辟的阐述:“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的,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象瘪三样。只要在头上戴上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  鲁迅先生的这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人物的外貌与人物性格的
期刊
普通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责任,所以,高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在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为圆满完成这一任务,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初中图书馆建设落后,缺乏相关资料;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功差;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不够;相关文言文教学的研究不够……文言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没有较好显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农村教师去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语文素养;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