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放缓,引发经济风险甚至经济危机能否爆发的争论。官方认为,政府有能力控制风险;经济学家认为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如何选择进入2014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基本指向一个事实,即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不断下行将导致一些风险爆发,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最近,这种担心集中在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和债务风险方面。
与此相反,官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风险总体可控。官方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了一个“七上八下”的新常态。
显然,当前对中国经济的研判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我们需要搞清楚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风险到底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过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现在经济总量仅在美国之下,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世界叹为观止,政府官员也非常引以为自豪。
但这样的经济增速,其代价也是惊人的。这种代价就是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各种问题,或各种风险。包括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长期存在的难题,也包括金融和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既有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增长成果没有很好地惠及老百姓的问题,如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多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权力寻租产生大量腐败现象等。加之股市几近崩盘、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大有险情一触即发之势。
对于经济中积累的这些问题和风险,官方也心知肚明,甚至比经济学家还清楚。2013年,前总理温家宝在其任期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其任期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笔者将两位总理提出的主要矛盾、困难和问题,整理出来,并列表称为“中国经济问题清单”。
从新老两位总理开出的问题清单看,官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不仅比经济学家发现的要多,而且非常全面。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速让世人叹为观止,那么,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或风险也是让人瞠目结舌。所以,温家宝把“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放在了问题清单的第一位。胡温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交给习李的同时,也把这份旷世“问题清单”一起传给了习李。以至于李克强在一年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并没有来得及解决完这么多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在恶化。
风险是否可控
官方认为,中国经济虽然有诸多的问题和风险,但总体可控,经济运行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李克强说。然而,在问题重重中完成经济增长的目标并不轻松。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面对令人沮丧的宏观经济数据,很多经济学家与官方看法相左。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诸多风险难以控制,局部风险爆发难以避免,经济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例如,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和声”中,最近又开始出言唱衰中国楼市。谢国忠认为,房地产泡沫是巨大的货币泡沫的体现,而这个泡沫已经开始破裂。现在一线城市是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是量的泡沫。谢国忠预测,房价最终每平方米会降到2个月平均工资以下。
据报道,巴克莱资本也不看好中国楼市,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表示,他们继续保持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2014-2015年逐渐破裂的共识。并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长下滑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中国GDP增速下降50个基点。鉴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势凶猛且早于预期,2015年GDP增速预测值调低20个基点至7.2%。
对于经济增速有可能滑出底线,官方称,政府是有预案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说:“政府预留了很多的杀手锏,我们有很多的政策储备,一旦滑到这个区间之外,我们将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向东认为,政府这种类似的政策储备还很多。比如,本届政府再改造1,000万套棚户区住房,这要涉及到几千万人,可以说既改善民生又拉动内需。还有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这样一些政策措施,对稳定经济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官方经济学家相信,政府有能力把经济增速保持在“七上八下”的新常态之间。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这些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虽然能换来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结构调整,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除了谢国忠,近日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同样语出惊人。向松祚在“2014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四大金融风险现在在同时发生,即影子银行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产能过剩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破产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开始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向松祚认为,中国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经超过60%,甚至可能超过70%。
经济学家许小年对政府能否遏制住经济下行一直表示怀疑。去年11月6日,许小年在一个论坛上以《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为主题演讲时说:“我在等着三次探底,三次什么时候探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因为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今年,许小年又以《2014年的持续性衰退才刚开始》为题,继续阐述他的观点。许小年说:“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学家理解的周期性衰退不一样。周期性衰退,跟冬天到了得了感冒一样,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结构性衰退,是内部得了炎症,如果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许小年认为,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结构性失衡主要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即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居民购买力的增加。从数字上看,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非常明显。投资每年增长20%,消费每年增长不到10%,两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资增长率是消费的两倍。这会带来什么结果?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过剩产能。
与此相反,官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风险总体可控。官方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了一个“七上八下”的新常态。
显然,当前对中国经济的研判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我们需要搞清楚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风险到底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过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现在经济总量仅在美国之下,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世界叹为观止,政府官员也非常引以为自豪。
但这样的经济增速,其代价也是惊人的。这种代价就是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各种问题,或各种风险。包括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长期存在的难题,也包括金融和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既有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增长成果没有很好地惠及老百姓的问题,如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多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权力寻租产生大量腐败现象等。加之股市几近崩盘、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大有险情一触即发之势。
对于经济中积累的这些问题和风险,官方也心知肚明,甚至比经济学家还清楚。2013年,前总理温家宝在其任期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其任期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笔者将两位总理提出的主要矛盾、困难和问题,整理出来,并列表称为“中国经济问题清单”。
从新老两位总理开出的问题清单看,官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不仅比经济学家发现的要多,而且非常全面。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速让世人叹为观止,那么,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或风险也是让人瞠目结舌。所以,温家宝把“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放在了问题清单的第一位。胡温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交给习李的同时,也把这份旷世“问题清单”一起传给了习李。以至于李克强在一年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并没有来得及解决完这么多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在恶化。
风险是否可控
官方认为,中国经济虽然有诸多的问题和风险,但总体可控,经济运行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李克强说。然而,在问题重重中完成经济增长的目标并不轻松。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面对令人沮丧的宏观经济数据,很多经济学家与官方看法相左。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诸多风险难以控制,局部风险爆发难以避免,经济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例如,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和声”中,最近又开始出言唱衰中国楼市。谢国忠认为,房地产泡沫是巨大的货币泡沫的体现,而这个泡沫已经开始破裂。现在一线城市是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是量的泡沫。谢国忠预测,房价最终每平方米会降到2个月平均工资以下。
据报道,巴克莱资本也不看好中国楼市,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表示,他们继续保持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2014-2015年逐渐破裂的共识。并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长下滑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中国GDP增速下降50个基点。鉴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势凶猛且早于预期,2015年GDP增速预测值调低20个基点至7.2%。
对于经济增速有可能滑出底线,官方称,政府是有预案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说:“政府预留了很多的杀手锏,我们有很多的政策储备,一旦滑到这个区间之外,我们将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向东认为,政府这种类似的政策储备还很多。比如,本届政府再改造1,000万套棚户区住房,这要涉及到几千万人,可以说既改善民生又拉动内需。还有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这样一些政策措施,对稳定经济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官方经济学家相信,政府有能力把经济增速保持在“七上八下”的新常态之间。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这些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虽然能换来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结构调整,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除了谢国忠,近日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同样语出惊人。向松祚在“2014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四大金融风险现在在同时发生,即影子银行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产能过剩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破产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开始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向松祚认为,中国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经超过60%,甚至可能超过70%。
经济学家许小年对政府能否遏制住经济下行一直表示怀疑。去年11月6日,许小年在一个论坛上以《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为主题演讲时说:“我在等着三次探底,三次什么时候探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因为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今年,许小年又以《2014年的持续性衰退才刚开始》为题,继续阐述他的观点。许小年说:“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学家理解的周期性衰退不一样。周期性衰退,跟冬天到了得了感冒一样,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结构性衰退,是内部得了炎症,如果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许小年认为,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结构性失衡主要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即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居民购买力的增加。从数字上看,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非常明显。投资每年增长20%,消费每年增长不到10%,两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资增长率是消费的两倍。这会带来什么结果?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