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闭幕的德班峰会给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5年来的发展历程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得金砖机制正式告别了务虚的口头表态而迈向具体项目上的务实合作,注定要成为金砖机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自这次峰会之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两个新名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将会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并将显著影响国际金融生态。在这次峰会上,与会五国领导人正式宣布就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一致,还同意建立一个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以补充现有国际外汇储备安排、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金砖机制在金融合作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证明,该机制不会仅仅是一个空谈俱乐部,它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定位于提供开发性的长期贷款,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则定位于为维持成员国金融和货币稳定提供应急性的短期贷款。这两个金融机制的成立,将双双对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既有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构成挑战。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发达国家做出了改革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承诺,其中就包括向新兴国家转让投票权和份额权,但这一承诺至今依然口惠而实不至。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独立创建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使得金砖五国就国际既有金融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行谈判时显得更有谈判筹码。
因为金砖机制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以口头呼吁施压改革,而是以实际行动向发达国家传递信号,如果全球性的金融机制不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如果发达国家不放松对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垄断性控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将另起炉灶,以自己的力量,通过新建区域性机制来捍卫自身金融安全和促进自身金融利益。
不仅如此,这两个新的金融机构的成立还将切实减少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IMF和世界银行的依赖。
作为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以及世界很多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获取世界银行和IMF贷款时,大都有屈服于其苛刻借款规则的经历。
由于在这两个机构中占据巨大部分股权份额和投票权,它们很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政治上向借款国施压的工具。
近20年来,IMF和世界银行更是演变成为在全世界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攻城锤”。在东亚金融危机中,IMF给韩国、印尼、泰国等东亚国家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推行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这也是后来东亚国家决定推动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特别是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步伐的重要原因。
据悉,在开发银行中,各国出资比例相等,因而将拥有同等投票权,这一结构跟世界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样的安排也可能限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最终规模,毕竟南非的财力不像中国那样雄厚。而对于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其投资结构则迥异于金砖开发银行。根据各国初步达成的协议,筹建中的外汇储备库的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中国拟出资410亿美元,而巴西、俄罗斯及印度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将提供50亿美元。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不同的出资结构很可能是金砖五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在众多的怀疑声中,金砖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正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金砖机制在金融领域获得了重要成功,这说明将金砖机制紧紧定位于新兴国家的金融治理是非常适宜的,金砖机制过多地涉及政治议题,既有可能分散成员国的注意力,也有可能丧失其作为一个功能性组织的制度优势。
尽管五国领导人就开发银行的建立以及外汇储备库的筹建达成了总体上的一致,但在一些具体操作性细节问题上还有一些分歧。比如关于开发银行的总部设立问题,贷款对象问题,以及认缴比例问题,都还没有最后确定。
但不管如何,在未来10年中国金融崛起的关键阶段里,金砖机制正在成为中国实施金融外交以助推中国金融和货币崛起的重要国际平台。推动金砖机制成为一个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形式,也是中国金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这次峰会之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两个新名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将会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并将显著影响国际金融生态。在这次峰会上,与会五国领导人正式宣布就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一致,还同意建立一个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以补充现有国际外汇储备安排、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金砖机制在金融合作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证明,该机制不会仅仅是一个空谈俱乐部,它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定位于提供开发性的长期贷款,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则定位于为维持成员国金融和货币稳定提供应急性的短期贷款。这两个金融机制的成立,将双双对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既有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构成挑战。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发达国家做出了改革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承诺,其中就包括向新兴国家转让投票权和份额权,但这一承诺至今依然口惠而实不至。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独立创建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使得金砖五国就国际既有金融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行谈判时显得更有谈判筹码。
因为金砖机制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以口头呼吁施压改革,而是以实际行动向发达国家传递信号,如果全球性的金融机制不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如果发达国家不放松对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垄断性控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将另起炉灶,以自己的力量,通过新建区域性机制来捍卫自身金融安全和促进自身金融利益。
不仅如此,这两个新的金融机构的成立还将切实减少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IMF和世界银行的依赖。
作为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以及世界很多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获取世界银行和IMF贷款时,大都有屈服于其苛刻借款规则的经历。
由于在这两个机构中占据巨大部分股权份额和投票权,它们很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政治上向借款国施压的工具。
近20年来,IMF和世界银行更是演变成为在全世界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攻城锤”。在东亚金融危机中,IMF给韩国、印尼、泰国等东亚国家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推行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这也是后来东亚国家决定推动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特别是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步伐的重要原因。
据悉,在开发银行中,各国出资比例相等,因而将拥有同等投票权,这一结构跟世界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样的安排也可能限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最终规模,毕竟南非的财力不像中国那样雄厚。而对于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其投资结构则迥异于金砖开发银行。根据各国初步达成的协议,筹建中的外汇储备库的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中国拟出资410亿美元,而巴西、俄罗斯及印度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将提供50亿美元。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不同的出资结构很可能是金砖五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在众多的怀疑声中,金砖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正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金砖机制在金融领域获得了重要成功,这说明将金砖机制紧紧定位于新兴国家的金融治理是非常适宜的,金砖机制过多地涉及政治议题,既有可能分散成员国的注意力,也有可能丧失其作为一个功能性组织的制度优势。
尽管五国领导人就开发银行的建立以及外汇储备库的筹建达成了总体上的一致,但在一些具体操作性细节问题上还有一些分歧。比如关于开发银行的总部设立问题,贷款对象问题,以及认缴比例问题,都还没有最后确定。
但不管如何,在未来10年中国金融崛起的关键阶段里,金砖机制正在成为中国实施金融外交以助推中国金融和货币崛起的重要国际平台。推动金砖机制成为一个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形式,也是中国金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