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学生数量较多,外加沉重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急需变革,以此来突出办学特色,体现会计专业教育特点。本文先简单分析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然后介绍了教学改革原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能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前言
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为主导,以增强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体,工学结合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且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在就业竞争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较好地推广并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应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教学法则,以就业为主导,以能力为重点,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构建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专业技能、通用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为主体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到实践课程体系的顺利转型[1]。高职院校应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制定可行、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选用与工学结合模式相符的教材,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高职院校现有资源,逐步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社会信誉度,彰显办学特色。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学生数量较多,外加沉重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急需变革,以此来突出办学特色,体现会计专业教育特点。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原则
(一)面向对象
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可知,主要针对实际工作岗位,教学模块是岗位需求的具体体现;从教学主体和客体层面上来说,学生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2]。
(二)有效衔接
只有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因此,应保证教学结构的有序连接且教学模块组合合理。
(三)注重成本效益
增强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是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应保证改革效益远远大于成本投入。
(四)循序渐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计划制定、组织落实、质量监控、结果审核等,每一个环节均应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开展。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统一课程标准,构建可行的会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能够胜任财务以及会计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为目标,依据工学结合模式的实际要求,保障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3]。明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参照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合理的教学标准;其次,参照会计课程标准,再建课程体系。在合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坚持凸显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再次构建课程结构,重新界定会计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1.理论课程的开展应紧密结合新会计准则,加强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
2.实践操作能力应与具体的岗位需求相符。
(二)改革教学模式
合理引进国外优秀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并紧密结合具体的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岗位与证书相结合、逐段推进、持续上升的课程体系,从整体层面上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落实各个环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知识讲解、工学交替、实习这三个阶段构成。其中理论知识讲解是工学交替阶段的基础,且理论知识在此阶段中得到巩固、记忆和应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习阶段是综合概括和全面提升阶段,在此阶段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反复操作和不断摸索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能力不断提升。
(三)采用多证考核制度
伴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加快了岗位更换速度,单一的某种职业技能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多项技能的培养,采用多证考核制度,增强综合就业竞争力。学院应鼓励学生尽量获取多个证书,至少获得双证书,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常会计类证书含金量较高,通过参与,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系
在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中全面落实学分制,构建学分绩点。学校应给予会计学院较多的管理权力,快速整合学分制与弹性学分制,全面管理实习学生,并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保护工作。
(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4]。会计专业教师应拥有基本的专业资格证书,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走入具体工作岗位兼职、锻炼,加强与会计专业方面专家的交流、沟通,引入兼职教师,并从兼职教师中选拔表现良好、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全职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教师队伍。
结语
高职会计专业与普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最大区别便是工学结合模式,高职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以就业为主导、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以能力为基础的工学结合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提升学校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谌宏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2):2-12.
[2] 杨燕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知识经济,2014,2(21):169-169.
[3] 刘波.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教学体系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3(1):149-151.
[4] 王斌,务琨.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的监控[J].才智,2013,4(16):259-259.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前言
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为主导,以增强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体,工学结合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且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在就业竞争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较好地推广并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应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教学法则,以就业为主导,以能力为重点,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构建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专业技能、通用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为主体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到实践课程体系的顺利转型[1]。高职院校应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制定可行、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选用与工学结合模式相符的教材,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高职院校现有资源,逐步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社会信誉度,彰显办学特色。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学生数量较多,外加沉重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急需变革,以此来突出办学特色,体现会计专业教育特点。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原则
(一)面向对象
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可知,主要针对实际工作岗位,教学模块是岗位需求的具体体现;从教学主体和客体层面上来说,学生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2]。
(二)有效衔接
只有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因此,应保证教学结构的有序连接且教学模块组合合理。
(三)注重成本效益
增强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是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应保证改革效益远远大于成本投入。
(四)循序渐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计划制定、组织落实、质量监控、结果审核等,每一个环节均应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开展。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统一课程标准,构建可行的会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能够胜任财务以及会计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为目标,依据工学结合模式的实际要求,保障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3]。明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参照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合理的教学标准;其次,参照会计课程标准,再建课程体系。在合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坚持凸显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再次构建课程结构,重新界定会计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1.理论课程的开展应紧密结合新会计准则,加强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
2.实践操作能力应与具体的岗位需求相符。
(二)改革教学模式
合理引进国外优秀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并紧密结合具体的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岗位与证书相结合、逐段推进、持续上升的课程体系,从整体层面上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落实各个环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知识讲解、工学交替、实习这三个阶段构成。其中理论知识讲解是工学交替阶段的基础,且理论知识在此阶段中得到巩固、记忆和应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习阶段是综合概括和全面提升阶段,在此阶段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反复操作和不断摸索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能力不断提升。
(三)采用多证考核制度
伴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加快了岗位更换速度,单一的某种职业技能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多项技能的培养,采用多证考核制度,增强综合就业竞争力。学院应鼓励学生尽量获取多个证书,至少获得双证书,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常会计类证书含金量较高,通过参与,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系
在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中全面落实学分制,构建学分绩点。学校应给予会计学院较多的管理权力,快速整合学分制与弹性学分制,全面管理实习学生,并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保护工作。
(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4]。会计专业教师应拥有基本的专业资格证书,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走入具体工作岗位兼职、锻炼,加强与会计专业方面专家的交流、沟通,引入兼职教师,并从兼职教师中选拔表现良好、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全职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教师队伍。
结语
高职会计专业与普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最大区别便是工学结合模式,高职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以就业为主导、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以能力为基础的工学结合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提升学校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谌宏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2):2-12.
[2] 杨燕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知识经济,2014,2(21):169-169.
[3] 刘波.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教学体系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3(1):149-151.
[4] 王斌,务琨.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的监控[J].才智,2013,4(16):25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