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学校体育课程文化的探讨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对体育的课程作为文化传承的观点展开研究。通过对体育课程传承文化命题的解构,提出体育课程内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的观点,摒弃体育课程的工具意识与机制,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尽管这对体育课程与文化关系是一种学理的探讨却无疑有着突出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 体育课程;文化;工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126—02
  
  在体育课程的性质始终得不到准确定位的时候,常发生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关系纠缠不清的局面。其原因是在于我们研究思路出现了一些误区。有关体育课程的学说都是在竞技体育研究的名义下进行的,举凡对体育课程理论探讨都自觉不自觉地被作为体育理论的一个分支来对待。始终没有在文化背景上来解决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体育课程在体育学中的位置及在人文学科中的位置。
  
  1 学校体育课程文化的现状
  
  我国的体育课程完全遵循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嬗变,于是,体育课程逐渐地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文化工具性的逻辑与角色,并且按照制度化了的、已定论了的文化模式提高人的运动技术、增强人的体质。“体育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盛行。由此也造成了体育教育品质的畸形,使体育课程的发展呈现出清一色的竞技体育文化驱控与锁定的机制和效应,造成了体育课程的文化盲点及文化主体无意识状态,体育课程标准落后于运动成绩的水平,简单地适应与单维趋从于社会文化。原因固然很多,但体育课程文化性缺失却难辞其咎。从而使体育课程从未真正具有自己独立的理念与品质。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掀起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思潮,使学校体育课程频繁地改弦易辙,但始终都因其设能改变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的随意性特征,造成了体育课程研制的原则及方法在科学与人文、个体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等之间的分裂与冲突。
  体育课程起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是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而不是文化主体。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以学生对文化“占有”与掌握的高效率为目标,是文化所特有的更为深刻的无形的、难以测评的内涵被体育课程物化为有形的可操作的、可测评的、系统的、程序化的知识。从此意义上讲,对体育课程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就不能简单的归之于竞技运动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最高关注。人不再是工具,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学生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人格得到完善,体质得到增强。所有这些不仅表现了人的发展,也表现了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意识的空前提高。总之,体育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命题及方法论意义上的机械化、程序化的加工模式,所造成的学校体育课程文化性的缺失与虚无,都根植于体育课程思维方式中的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
  
  2 学校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
  
  体育课程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内容、实施管理及评价等受体育课程决策者主体需要的影响,同时,它又有着一定的客观基础,具有不同于其它的本质属性。体育课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体育课程的实质内容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办学宗旨等规定的。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是国家意志和各种社会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国家意志的制约,体育课程本身就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身心健康要求的意志。
  其次,体育课程是人类科技文化知识和人类经验的积累,它反映了人类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成果。当今社会,高新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急速转变,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也十分严峻。体育课程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为使命,它应该是一门最富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体育课程的目的再不能局限于身体活动的物化层面上,而是为了使学生把健康作为最大的追求。
  从广义上讲,体育课程是文化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既传递与创造社会文化,也受社会文化的规范与制约。从狭义上讲,体育课程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化借课程得以传播。因而,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体育课程的观念、内容、师资质量和课程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体育课程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人类文化的不断变化之中,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对体育课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常变常新的概念,只要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行,“文化”即始终是一个不断出新的“人化”形式,它既可以表现为体育课程自身的发展形态,又可以体现它的整体内涵。
  
  3 体育课程文化的价值
  
  体育课程文化是一种较强的价值涉入文化,而知识、经验、技术本身却不能赋予体育课程文化充分的教育性价值。运动技术中心论体育课程观的错误就在于将技术视为必然的、超越时空的、客观的真理,认为运动技术自身的价值就是体育课程的全部依据,体育课程就在于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挺供技术材料,体育教育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特殊的运动过程,学生的学习不过是对竞技运动的认知与掌握。
  工具化体育课程在文化意义上是一种没有“我性”的课程,它不可能是一种文化主体存在。显然,体育教育是应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它是一个文化过程,体育教育应通过文化积淀、传递、创造的不断循环,使其由工具化向文化化转化。正是这样,脱离了实用的体育运动,最终才变成真正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活泼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恰恰就是来自这种脱离实用的“游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文化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并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道理。其实体育就是人类肢体的游戏。而在我国的民族中,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可能接受或做到这种“游戏”人生,心态中不免有着“迟暮”的痕迹。我们的青少年正是由于没有经历过“游戏”的洗礼,因此始终没有一种乐天的气质。可悲的是,在道德感太重的国家里,总是把“游戏”二字理解的可怕、可危,总要理解成“不务正业”的同义词。这实在是对“游戏”的误解。我们有不少教育工作者缺乏这种“游戏”的气质,他们只知“智力”的培养,于是,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就会贻误学习,甚至取消体育课程的开设,这些少数的所谓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正说明其心态已处于不甚健康的状态。
  
  4 结论
  
  要实现体育课程的现代目标,就必须把握好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建立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文化的渗透,摒弃工具主义,从社会文化的附庸转变为“社会文化的主体”,使其逐步形成文化的课程。同时,加强对体育课程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对体育文化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性和学理性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机制。育课程传承文化是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但却不是唯一的使命,更不是什么法定的条例。体育课程传承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体育教师永远循蹈过去或现代的文化节律,而是通过了解文化,去开创新的体育课程。从体育课程结构去看当前的体育文化研究。对体育课程的研究更需要的是立体性的纵向拓展,是深层的文化阐释和学理性描述。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只靠量的扩大就能完成,而应从课程结构的平衡人手,通过课程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来激活其良性循环的机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文化缺失的这一难题。
其他文献
P2:右栏第12行,都是两个奇数之行。改为奇数之和。右栏第20行,Borel集,但具体构造这样一个集又是非常困的。改为集又是非常困难的。
期刊
摘要 反思能力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完善,并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5
期刊
摘要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更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应呈现出真诚平等的朋友关系。这在实施教育改革,走进新课程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班主任;爱的教育;班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56—02    班主任是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教学工
期刊
摘要 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成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69—01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基础教育的领军人华东
期刊
摘要 关心热爱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做事、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关键。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去关心学生。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关键词 班主任;后进生;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学生;课堂教学;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45—01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必须切实更新观念,谨防出现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
期刊
摘要 记叙文写作是中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记叙的方法很多,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让读者看了上段想下段,看了开头想结果,能够吸引读者把文章读到底的方法就是记叙的好方法。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技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86—01    记叙文写作是中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
期刊
摘要 苏教版教学教材是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它准确、生动、全面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新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新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实现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从而使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聋哑人教育;教材;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6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
期刊
摘要 考查学生的读图判图用图能力,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是文科考图的唯一学科,其它科都没有地理科的特点和优势,要让学生能把题读透,并与平时训练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象,积极思维、自觉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这样在高考中才能不至慌乱,从容应试。  关键词 地理;高考;读图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
期刊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指导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并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化学;教学;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