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前提,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学生的课程体系。文章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首先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然后提出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化工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代理、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3] 邬庆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7.
[4] 施雯. 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 高职研究,2012(9):156-158.
[5] 曾艳英,屈颖,梁超强. 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J]. 职业时空,2010(9):77-78.
关键词:化工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代理、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3] 邬庆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7.
[4] 施雯. 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 高职研究,2012(9):156-158.
[5] 曾艳英,屈颖,梁超强. 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J]. 职业时空,2010(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