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变频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 worth量表、Fugl_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侧上肢肌张力、患侧上肢活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级、上肢Fugl_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异常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疗 效与常规针刺无差异,但患者更易接受,特别适合惧针者。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
  中图分类号:R743;R454.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1 4_02
  
  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异常肌张力、恢复正常运动模式 已成为该阶段的康复重点。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TENS)被认为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本临床观察采用变频TE N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34例,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8例。病例入选标准:符合19 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检 查证实;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2]为I级或 以上;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40~75岁。病例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其它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患严重慢性病及不能配合治疗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变频TENS组)及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运动疗法训练。观察组给予变频TENS(HA NS 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嘱患者仰卧位,第一步在患侧上肢屈肌侧施治, 将一组电极置于肱中(肱二头肌中点)与尺泽,另一组电极置于郄门与大陵,设置连续波、 频率100Hz,输出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时间为15min;第二步在患侧上肢伸肌侧施治,将一 组电极置于蚢会与天井,另一组电极置于四渎与外关,设置疏密波、频率2/15Hz,输出强度 为被刺激肌肉出现轻微抖动,时间为15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患者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瑞琪尔牌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mm×50mm)快速刺入肩蚦、曲池、合谷、外关、曲泽、大陵、阳池、八邪 穴,得气后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1次,每周5d,连续治疗6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上肢痉挛程度评定采用MAS评级[2],以肘关节及腕关节为观 察对象;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_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3]。上述指标于 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Ridit检验,采用SPSS13.0版统 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肘及腕关节MAS评级、上肢F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中途退出病例。经6周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度过神经休克期后会发生肢体肌肉痉挛,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在偏瘫痉挛期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脊 髓控制下的异常运动模式。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原理,一般上肢屈肌先恢复,下肢伸肌 先恢复,故肌张力增高以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为主。中医学认为中风后痉挛状态是阴阳 经脉失调,出现肢体阴阳侧拘急、弛缓的不平衡,从而导致肢体痉挛的发生。本临床观察在 患者偏瘫侧上肢屈、伸肌侧的穴位上分时段施以不同频率的TENS,经6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 者偏瘫侧上肢肌张力、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异。
  变频TENS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机制可能是:(1)当上肢屈肌(痉挛肌)受 到较高频率的脉冲电流刺激,引发局部感觉神经兴奋,神经冲动沿周围神经传至脊髓,促使 脊髓分泌、释放强腓肽类物质,从而抑制脊髓前角细胞兴奋、缓解肌肉痉挛[4]; (2)通过 低频的脉冲电流刺激上肢痉挛肌的拮抗肌,一方面拮抗肌的传入纤维被兴奋,传入脊髓后兴 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后者抑制了支配痉挛肌的α运动神经元[5],另一方面电刺激 使拮抗肌 发生被动的节律性等长收缩,改善患肢肌肉萎缩,增强拮抗肌的肌力[6],从而平 衡了上肢屈、伸肌群间的张力平衡。
   综上所述,变频TENS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恢复,本法 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费用更低,特别 适用于惧针的患者,至于TENS的不同频率参数与疗效间的关系以及确切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 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4.
  [2]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7.
  [3]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0,12 0-121.
   [4]汪家,周红俊,刘根林,等.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肌痉挛 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4(4):217-224.
  [5]Robison AJ, Snyder_Mackletr L.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Electrotherapy a nd Electrophysiologic Testing[M]. 2nd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5 ,166-177.
  [6]杜青,王人卫,赵黎,等.TENS疗法对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 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58.
其他文献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预后意义重大。虽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MR血管成像(MRA)可给出急性脑梗死的病理信息,但对是否伴有急性脑出血和动脉内血栓形成不能准确判断,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
期刊
冠状动脉穿孔合并假性动脉瘤现象很少见,不容易被认识,漏诊后容易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后果极差。本文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在PCI术中出现的冠状动脉穿孔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籍此希望提高对本并发症处理和预后的认识,对术中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有所帮助。
期刊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体内核酸代谢异常和。肾脏排泄减少相关,过去血尿酸升高仅被看作是痛风及其并发症的病理基础,近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同的饮食等环境因素及病理代谢机制的影响下,高尿酸血症常和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疾病同时存在。有报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不同。本文对在本院进行体检的24965人的血尿酸水平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并探讨其与血脂和血糖以及体
期刊
随着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各种慢性病发病日益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超重。当这些疾病在一个患者身上聚集,便形成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MS与心血管病发病有着密切联系,严重威胁着人群的生命健康。为获得湖州市MS基本患病情况于2005年开展了抽样调查。
期刊
Tv1(v2)>Tv5(v6)综合征的临床意义颇有争议,有作者认为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条件之一,也有认为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本文收集2008年至2009年在我院体检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呈Tv1(v2)>Tv5(v6)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研究,旨在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均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意识清晰,无明显理解障碍且愿意配合检查,未曾服用抗抑郁、安眠、镇静药物。有抑郁症病史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者、近3个月曾服用抑郁药物者,近1个月严重失眠和(或)服用安眠镇静类药物者,既往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者,严重心肝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引起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比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中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组成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
期刊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交通伤致胸部损伤病史;(2)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心包压塞者;(3)术中证实心脏破裂、挫伤、出血者;(4)CK-MB升高且CK-MB:CK>7%和/或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阳性;(5)既往无心脏病史而心电图异常。排除标准:(1)既往心电图检查异常史;(2)合并四肢骨骼肌肉创伤,CK-MB:CK<7%者。
期刊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其简便、无创、准确度高、费用低,易于患者接受。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本文通过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阐述引起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因素,以提高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期刊
1 资料与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