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三个“做好”为医护家庭送去关怀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际解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家庭困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部署,结合团中央《关于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建议和指引》文件精神,天津大学团委广泛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生支教团等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关怀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发起近一个月来,学校累计选拔5批次352名志愿者对接到276户医护家庭中,其中附属医院医护家庭97户,驰援湖北医护家庭18户。天大学子以“无他,为国效力尔”的精神参与到医护家庭的坚守中。

做好管理:建台账巧归类,“一家一策”精准帮扶


  2月13日,天津大学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启动,48小时报名时间里,全校共有782名学生报名本次活动,工作组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手拉手医护关怀志愿者库。库中,工作组根据志愿者填报条件,将志愿者分类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以及“混合组”,并按照志愿者年级进行排序。在志愿者库梳理清晰的前提下,开展志愿者与医务家庭匹配联络工作。针对学业和陪伴需要比较多的医护家庭,提供二对一服务,由两名志愿者协同配合完成志愿服务。对接过程严格周密,为关爱医护子女工作“一盘棋”管理打下基础。
  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工作組为每一户受助家庭建立台账,通过志愿者反馈和电话调研的形式及时了解医护家庭需求和建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解决。目前,所有对接家庭已全部建立台账,全校志愿者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800学时。
  为达到“一家一策”的服务状态,让医护家庭得到最有效帮助,天津大学团委建立反馈机制,同时要求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多了解、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有一次,工作人员在报名信息表中发现一位医生的孩子仅有5岁,还未上小学,家长却给孩子报名了语文、历史、英语的学业辅导。带着不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这个孩子名叫心仪,因为疫情影响,妈妈加班变多了,陪心仪的时间少了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结合天津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专门联系教育学院,从教育学硕士中找到了本科在师范院校学幼教的连心睿同学进行匹配。一段时间下来,心仪也爱上了心睿这个大姐姐。“一家一策”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陪伴,“逆行者”才没有了后顾之忧。

做好指引:累经验拓资源,及时督导强化服务


  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中,天津大学志愿者们积累了各自不同的经验和教学资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工作组结合实际,帮助志愿者之间做好经验推广,同时也根据实际,及时给予有效指引。
  工作组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置反馈机制,线上及时了解志愿者的困难,并协同研究解决。针对一些志愿者前期上课与孩子不熟悉的情况,工作组建议他们每次上课前与受助家庭进行10到20分钟的“预热”——即和孩子以及爷爷奶奶聊一聊这些天发生了什么,或者分享一本书,等孩子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脑前时,再开始学业辅导。经过指引调试,志愿者们和孩子相处融洽了很多。同时,也有一些志愿者存在“有些话不知道怎么说小朋友更明白”的情况。青年志愿者协会把这一问题反馈到工作组后,指导教师召集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同学开启线上视频会议,大家研讨认为,这是因为志愿者在“教育语言”上存在短板。基于这一问题,工作组给出解决办法:一方面倡导志愿者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精神和语言世界,帮助教学;另一方面,利用近一段时间知名辅导机构公益网课的机会,鼓励志愿者学习中小学公益网课,在听课中感受中小学教学方法和语言。
  在原本5批次志愿者群的基础上,工作组按照受助家庭子女小初高类型组建线上教研群,在其中分享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督促志愿者做好身份转化,协助志愿者理解教与学、师与生的辩证关系。每周至少4学时的志愿服务虽不长,但需要让每个志愿者全情投入。为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学业辅导水平,天津大学团委发挥研究生支教团优势,选拔经验丰富的研支团骨干组成骨干支援小分队进入教研群,了解志愿者的授课思路,给志愿者们支招,帮助他们消化课程内容,更好地服务教学,为教研群志愿者提供跨科目教学辅导。

做好陪伴:当良师做益友,“教学相长”传递爱心


  为了在志愿服务中让志愿者有所得,让医护家庭得到最大的帮助,天津大学团委基于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针对医护家庭开展“听听小天使的心里话”活动,以此叩开医护子女的心门,让志愿者从“小老师”变成了“大朋友”。为了鼓励志愿者和医护家庭都能敞开心扉,工作组自2月下旬开始,要求每次的课程结束后,志愿者都尽量与孩子们说说心里话,了解孩子们在疫情期间的所思所想,并积极做好陪伴和支持。
  在“听听小天使的心里话”活动中,曾经的“支教铁粉”——建筑学院孙昕瑜,看到小朋友说“不让妈妈分心、担心、操心”时倍受感动。谈心谈话中,理学院的张梓惠与她辅导陪伴的涵涵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涵涵的妈妈是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身在湖北的妈妈起初一直操心着年仅7岁的女儿,直到梓惠出现,涵涵妈妈安心了很多。在张梓惠的鼓励下,涵涵一笔一画认真地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并在空白处贴上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还画了五彩缤纷的手工画,表达对妈妈的想念。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育人亦是自育,“小老师们”在倾听中读懂了05后、10后们的世界,也在陪伴中理解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
  3月以来,志愿者和孩子们在学业之余共话雷锋故事和奉献精神,在心灵和思想的互动中共同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启迪下,明白了爸爸妈妈就是抗击疫情中的雷锋,也渐渐懂得要好好学习,乐于奉献,将来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做好辅导与陪伴的根本在于真诚和责任。天大人在手拉手志愿服务中始终坚持热诚真挚的服务理念,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让志愿者和医护家庭子女在情感交流中携手成长,共同体悟生命与爱的意义。
  志愿服务还在进行中,爱的故事还在继续。
其他文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勇敢的逆行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坚定地驻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以平凡的身躯,在防控一线留下忙碌且坚定的身影,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家国情怀,展现出无怨无悔、无畏无惧的奉献精神。为让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安心、放心,心无旁骛地投身救治工作,根据团中央、团山东省委统一部署,团潍坊市委针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为奉献者奉献”活动。前方你们全力抗疫,后方我们用心守护 
期刊
“给我视频辅导的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姐姐,她每天准时给我辅导数学和语文,讲得非常耐心、细心,使我学习非常快乐、开心。”这是小学生唐梓钊写给爸爸妈妈信中的一段内容。她的爸爸妈妈现在都奋战在唐山抗疫一线,小姨是唐山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首批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唐山市500多名“白衣天使”在疫情的风险中逆行而上,冲向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奔赴湖北、奔赴武汉、奔赴唐山市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在他们的身
期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团三门峡市委全面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响应团中央“为奉献者奉献”志愿關爱行动,以“党建引领?青春冲锋——六强六带头”为抓手,认真研究、快速推进,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重点实施“青春战疫?情暖一线——为奉献者奉献”献爱心、送温暖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为奉献者奉献——向“最美逆行者”献爱心行动  疫情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医护工作者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全力以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白衣战士的付出感动着所有人的心。为让抗疫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团大理州委发起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暖心特别行动。充分了解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需求和困难,动员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青年骨干和基层志愿者的力量,充分发挥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年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青年的作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和支持,努力解决医护人
期刊
疫情之下,在重庆市酉阳县,有这样一群奉献者,他们将自己的青春融入时代的需要,在广袤的土地上绽放最美芳华。  “如何能夠用自己所长,让更多的人重视防疫、及时掌握疫情?”庚子大年三十,团酉阳县委机关西部计划志愿者袁慧伦辗转难眠。自从向团酉阳县委主动请缨后,袁慧伦第一时间站在了疫情防控的岗位上,从“网络宣传员”到“楼栋阻击手”“‘疫剪’贴心人”,他连续40天工作在防疫战线上,先后推送疫情防控文章20余篇
期刊
【编者按】近日,编辑部收到了一名团员学生的来稿。他在疫情期间目睹了作为团干部的父亲的工作状态,真切认识到共青团在这场抗疫战中的忘我奉献,感受到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群团组织的先进性之所在。  我们编发这篇文章,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儿子在观察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团员学生在观察共青团,观察团干部;认为这位团干父亲,对他的孩子、对团员青年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这是共青团在真正地引领青年。  我爸爸在团委工作。今
期刊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疫情防控的战斗号角吹响后,乌审旗共青团以“一核两御三级四带多点”工作法为核心,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把投身疫情防控作为检验青年党员、共青团员初心使命的重大实践,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一核:坚持党的领导 号召全团行动  抗击疫情指令发布后,团旗委第一时间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从综合防控、深入宣传、协助配合、组织活动等4个方面作出部署,要求广大团员青
期刊
“让青年遇见更好的共青团”,两年前这句话首次写进了共青团绍兴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两年來,这句话始终是绍兴共青团工作的核心“热词”。“青年”是主体,“更好”是目标,团绍兴市委始终坚持这一工作目标,工作频道不换、工作脚步更实,不断跑出改革加速度,跑出青春新姿态。
期刊
在绍兴市上虞区,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他们没有选择大城市栖息,也没有涌入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而是返回家乡,扎根农村,投身农业,他们成立了“江南农小二”团队。团上虞区委及时关注到这一股新兴力量,立即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加强服务,帮助这些青年创业发展,促进“农小二”团队发展壮大,也为丰富区域产业层次、塑造良好的创业生态贡献力量。搭建平台,做好“引路人”  让“农小二”充好电。“想搞好农业,光有
期刊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乍暖还寒的初春,有多少个“你”顶风冒雨,在防疫管控检查点奋战;“我”知道“你”的膝冰冷、脚麻木,有时甚至来不及吃上一顿早餐,便匆匆赶往自己的阵地自己的岗位,默默坚守,只为了护佑无数个“我”,身心康泰,平安喜乐。  而“我”,又能拿什么奉献给“你”,以回报“你”默默的付出和无声的坚守?  近日,团连云区委携手连云区青联、连云区政协青联界别,载着400件雨衣、60箱牛奶以及华夫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