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池学院、梧州学院、中医学院、财经学院、广西工学院等五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暗访、座谈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特点,肯定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的一面,找出他们不成熟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对策
一、调研基本情况
课题组随机选取850名被试,通过暗访、座谈和抽样问卷等形式对广西五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2%。其中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40.51%,女性占59.49%;按年级分为:大一28.26%,大二22.73%,大三25.30%,大四23.72%;按政治面貌分为:党员17.59%,共青团员47.43%,入党积极分子28.46%,群众6.52%;按民族分为:汉族37.9%,少数民族62.1%,其中有壮、瑶、苗、毛南、侗族等14个少数民族;按出生地分为:来自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农村55.74%,来自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城市28.06%,来自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农村9.88%,来自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城市6.32%;经济来源的抽样分布为:靠父母家长帮助的占77.67%,靠自己打工的占10.08%,靠贷款及补助的占8.30%,靠奖学金的占1.19%,靠勤工俭学的占1.98%,其它的占0.79%。此外,被调查大学生中,有55.73%是学生干部。
综合调查表明,有超过60%的学生都来自广西,并且少数民族且贫困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們大部分生活较拮据,在提及“不算学费,你每个月的平均费用”时有17.71%是“200元或以下”,57.83%是“200—400元”。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总体上主流思想是积极的,他们情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敢于接受新事物,能对一些人和事做出较客观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时代下,他们面临着多元思想文化的挑战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参与政治学习的热情从总体上呈现出平淡态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呈现出如下规律: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大学生参与意识更明确,思想更显成熟;文史类学生比理工科类学生、师范类学生比非师范学生和高职生、新闻专业和政史类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烈;党员、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这说明近年来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成效的。可在问及“你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回答“不太熟悉” 学生有46.84%;提及“你平时关注时事吗?”时,回答“不大在意”的有 20.36%;“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回答“非常愿意参加”、“愿意,可是有时觉得没有意思”和“不愿意”的学生分别占23.52%、59.68%和16.80%。他们这种比较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的来说,80后和90后的贫困大学生没经历过上世纪中国大学生参政活动,没有他们那种主动积极性,在参政热情他们更表现趋于平淡,只想以“平常人”的心态去看待政治问题。
(二)对就业和心理问题尤为关注,综合素质还尚未完全成熟
据了解,地方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地方经济、文化的落后,再加上教学设施不齐备和师资队伍不雄厚等特殊原因,因而导致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全面,再加上入学前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因此在入学后他们遇到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理压力和思想压力等也加重了思想问题,这不仅让他们总觉得处处不如其他名牌高校的学生,看待问题时常看到消极方面,失去前进方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情绪,而且还压抑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在调查中,在问及“作为当代大学生,您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时将近有80%的学生反映是“就业问题”,而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综合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欠缺。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 是“心情压抑,前途未卜”和“无所事事挨岁月,吃喝玩乐等文凭”的分别是32.81%和10.28%;对“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当中”选择“无聊”、“郁闷”和“烦躁”的分别是19.17%、12.65%和7.11%;“当您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您最有可能做的是什么”时,有16.40%大学生选择“放弃调适的努力”;在对“人与人之间是否应互相关心”中认为“如果别人关心我,我就关心他”和“不应该互相关心”的分别为16.01%和3.76%。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我们对这部分学生没有得以及时加强引导或引导力度不够,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隐患,而且还会影响到校园和谐发展,上升为社会问题。可见,加大力度做好就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已迫在眉睫。
(三)部分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地方贫困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落后和封闭的生活环境下,他们大部分人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在入学前很少有机会见过什么大事面,再加上受学校经济条件约束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早期很少及时接触过外语、口语训练,上大学后面临大批新事物,又要面临一系的外语等级考试或相关外语知识竞赛,这让他们觉得很吃力,难度相当大,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稍微把握不定,很容易受新事物的不良影响,纪律性比较淡薄,上课不知从何听起,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习下降,出现在娱乐、睡觉和闲逛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游戏,成为网虫。在抽样调查中问到“你外语水平过级”中“过专八”和“过六级”的分别只有0.79%和18.58%;“你晚饭后大部分时间做什么”,28.26%是“看考研相关材料”,33.20%是“影视、跳舞、泡吧等”,10.87%和27.67%是“陪恋人”和“上网或打游戏”,正因他们放松或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出现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甚至常出现学生聚在一起喝酒,甚至有酒后滋事、打架事件。这是一个令我们十分担忧的问题。 另外,在抽样调查中提到“你对所在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满意吗?”问题时,认为“满意”、“不满意”和“没感觉” 的分别占27.08%、33%和39.92%。对“你认为本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回答中只有11.86%认为“很好”,而有22.33%和3.95%的学生认为“较差”和“很差”。可见,“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地方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和几代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 都要求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毛泽东指出: 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 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更明确强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该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而且我们也知道,现代社会科技信息日新月异,互联网已全球化,这就要求“两课”这一课程的教师和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如通過构建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来提高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力。例如建设一批“红色中国网站”、“思政网”、学生之家、辅导员在线、BBS社区等,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逐渐形成一般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及阵地,以便适应新形势、响应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二)加强心理健康、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3]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院领导负责,德育工作部门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我们还可充分利用校报、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同时,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大一的适应教育、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课,通过对入学的新生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宣传,从中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及时做好预防;大二、大三的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专题讲座;大四要把就业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在就业择业、面试技巧、创业建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就业思路,创造条件为学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强学生成功就业的信心,让他们以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就业,减轻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另外,国家与社会也要加大力度关心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塑造作用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本身就是一面旗帜。[4]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各系院根据学校的学风建设方案,在班级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习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其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含量高、时代感强、功能性强的、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特色讲座、演讲赛、辩论赛、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知识竞赛、团日活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等,满足他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强自信,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三要加强社实践的教育。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环境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要让他们了解圈外的世界,针对性地安排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实践活动,增强他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使他们既了解了国情和民情,开阔了视野,增了见识,又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我们应该明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问题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完的,它们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们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大力关注,群策群力的共同参与,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提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04- 10- 15.
[2]井中旭,徐凯.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教书育人,2008/24,63.
[3]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780.
[4]董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J] .职业与教育,2008/11,66.
作者简介:
韦柳(1981- ) ,女,壮族,广西柳州市人,河池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团委书记,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对策
一、调研基本情况
课题组随机选取850名被试,通过暗访、座谈和抽样问卷等形式对广西五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2%。其中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40.51%,女性占59.49%;按年级分为:大一28.26%,大二22.73%,大三25.30%,大四23.72%;按政治面貌分为:党员17.59%,共青团员47.43%,入党积极分子28.46%,群众6.52%;按民族分为:汉族37.9%,少数民族62.1%,其中有壮、瑶、苗、毛南、侗族等14个少数民族;按出生地分为:来自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农村55.74%,来自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城市28.06%,来自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农村9.88%,来自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城市6.32%;经济来源的抽样分布为:靠父母家长帮助的占77.67%,靠自己打工的占10.08%,靠贷款及补助的占8.30%,靠奖学金的占1.19%,靠勤工俭学的占1.98%,其它的占0.79%。此外,被调查大学生中,有55.73%是学生干部。
综合调查表明,有超过60%的学生都来自广西,并且少数民族且贫困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們大部分生活较拮据,在提及“不算学费,你每个月的平均费用”时有17.71%是“200元或以下”,57.83%是“200—400元”。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总体上主流思想是积极的,他们情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敢于接受新事物,能对一些人和事做出较客观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时代下,他们面临着多元思想文化的挑战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参与政治学习的热情从总体上呈现出平淡态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呈现出如下规律: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大学生参与意识更明确,思想更显成熟;文史类学生比理工科类学生、师范类学生比非师范学生和高职生、新闻专业和政史类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烈;党员、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这说明近年来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成效的。可在问及“你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回答“不太熟悉” 学生有46.84%;提及“你平时关注时事吗?”时,回答“不大在意”的有 20.36%;“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回答“非常愿意参加”、“愿意,可是有时觉得没有意思”和“不愿意”的学生分别占23.52%、59.68%和16.80%。他们这种比较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的来说,80后和90后的贫困大学生没经历过上世纪中国大学生参政活动,没有他们那种主动积极性,在参政热情他们更表现趋于平淡,只想以“平常人”的心态去看待政治问题。
(二)对就业和心理问题尤为关注,综合素质还尚未完全成熟
据了解,地方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地方经济、文化的落后,再加上教学设施不齐备和师资队伍不雄厚等特殊原因,因而导致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全面,再加上入学前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因此在入学后他们遇到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理压力和思想压力等也加重了思想问题,这不仅让他们总觉得处处不如其他名牌高校的学生,看待问题时常看到消极方面,失去前进方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情绪,而且还压抑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在调查中,在问及“作为当代大学生,您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时将近有80%的学生反映是“就业问题”,而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综合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欠缺。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 是“心情压抑,前途未卜”和“无所事事挨岁月,吃喝玩乐等文凭”的分别是32.81%和10.28%;对“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当中”选择“无聊”、“郁闷”和“烦躁”的分别是19.17%、12.65%和7.11%;“当您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您最有可能做的是什么”时,有16.40%大学生选择“放弃调适的努力”;在对“人与人之间是否应互相关心”中认为“如果别人关心我,我就关心他”和“不应该互相关心”的分别为16.01%和3.76%。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我们对这部分学生没有得以及时加强引导或引导力度不够,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隐患,而且还会影响到校园和谐发展,上升为社会问题。可见,加大力度做好就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已迫在眉睫。
(三)部分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地方贫困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落后和封闭的生活环境下,他们大部分人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在入学前很少有机会见过什么大事面,再加上受学校经济条件约束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早期很少及时接触过外语、口语训练,上大学后面临大批新事物,又要面临一系的外语等级考试或相关外语知识竞赛,这让他们觉得很吃力,难度相当大,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稍微把握不定,很容易受新事物的不良影响,纪律性比较淡薄,上课不知从何听起,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习下降,出现在娱乐、睡觉和闲逛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游戏,成为网虫。在抽样调查中问到“你外语水平过级”中“过专八”和“过六级”的分别只有0.79%和18.58%;“你晚饭后大部分时间做什么”,28.26%是“看考研相关材料”,33.20%是“影视、跳舞、泡吧等”,10.87%和27.67%是“陪恋人”和“上网或打游戏”,正因他们放松或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出现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甚至常出现学生聚在一起喝酒,甚至有酒后滋事、打架事件。这是一个令我们十分担忧的问题。 另外,在抽样调查中提到“你对所在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满意吗?”问题时,认为“满意”、“不满意”和“没感觉” 的分别占27.08%、33%和39.92%。对“你认为本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回答中只有11.86%认为“很好”,而有22.33%和3.95%的学生认为“较差”和“很差”。可见,“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地方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和几代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 都要求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毛泽东指出: 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 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更明确强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该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而且我们也知道,现代社会科技信息日新月异,互联网已全球化,这就要求“两课”这一课程的教师和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如通過构建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来提高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力。例如建设一批“红色中国网站”、“思政网”、学生之家、辅导员在线、BBS社区等,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逐渐形成一般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及阵地,以便适应新形势、响应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二)加强心理健康、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3]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院领导负责,德育工作部门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我们还可充分利用校报、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同时,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大一的适应教育、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课,通过对入学的新生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宣传,从中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及时做好预防;大二、大三的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专题讲座;大四要把就业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在就业择业、面试技巧、创业建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就业思路,创造条件为学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强学生成功就业的信心,让他们以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就业,减轻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另外,国家与社会也要加大力度关心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塑造作用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本身就是一面旗帜。[4]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各系院根据学校的学风建设方案,在班级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习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其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含量高、时代感强、功能性强的、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特色讲座、演讲赛、辩论赛、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知识竞赛、团日活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等,满足他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强自信,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三要加强社实践的教育。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环境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要让他们了解圈外的世界,针对性地安排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实践活动,增强他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使他们既了解了国情和民情,开阔了视野,增了见识,又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我们应该明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问题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完的,它们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们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大力关注,群策群力的共同参与,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提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04- 10- 15.
[2]井中旭,徐凯.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教书育人,2008/24,63.
[3]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780.
[4]董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J] .职业与教育,2008/11,66.
作者简介:
韦柳(1981- ) ,女,壮族,广西柳州市人,河池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团委书记,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