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俸未必养廉,薄俸未必致腐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食有劳而禄有功
  战国时期,无论是春秋争霸中幸存的秦、楚、燕等国,还是由昔日卿大夫采邑突破分封制藩篱而新兴的齐、赵、韩、魏等国,都卷入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为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中生存,各国不约而同地走上进行政治革新的道路。
  其中,在官员待遇上,强调“食有劳而禄有功”,新的俸禄制度也由此出現,并逐渐取代了世官世禄制。这对招纳人才有重要积极意义。“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通过学习知识,身份较为低下的“士”可以任官受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优则仕”。
  此时,官员的禄有封邑和实物两种形式,前者尚有采邑制的痕迹,后者则发端于春秋末期,成为了奉(俸)禄制的创始。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他周游列国时,卫灵公问他“居鲁得粟几何”,孔子说“奉粟六万”,于是卫灵公也将6万粟作为孔子一年的官俸。现在关于孔子的收入,算法很多,众说纷纭,但可以通过孔子和子思的收入对比大概理解这是什么水平。子思在孔子家管事时,孔子“与之粟九百”,由此可见孔子“奉粟六万”确实可以算高薪。
  战国时,以谷物作为俸禄的情况更加普遍,计量单位有钟、盆、檐、石等,不一而足。墨子曾推荐弟子到卫国做官,卫国一开始答应给这名弟子1000盆的俸禄,实际上只给了500盆,弟子便气而辞官了。
  以谷物为俸禄,是因为当时财政收入主要是谷物,大部分国家的制度也并未完善,多寡都较为随意。秦国的行政官吏则有另一套俸禄制度,详细规定了“千石之令”及八百石、七百石、六百石等令。千石等名称既是相关官员每年收取俸禄的总数,也用于表示官员的级别。这样的秩石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汉:最早的“增俸养廉”
  两汉时,受社会经济及国家财政收入方式变化的影响,官吏的俸禄时而以钱为本,时而钱谷各半。东方朔曾对汉武帝抱怨自己的月俸少,便提到了自己的俸禄由粟和钱组成。他说:“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西汉官吏的俸禄已经体现出官员等级之间的差异。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6万钱,相当于高级官员中秩别为中二千石的两倍,相当于低级小吏的100~600倍。这样的差异,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汉宣帝时期有一诏书写着:“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汉宣帝对低级官吏的俸禄进行了两次调整,这是最早的“增俸养廉”思想及举措。
  除了俸禄,两汉官员还有其他正当收入,主要来源是赏赐,有时赏赐的价值远超俸禄。高级官员退休后,也能按一定比例享受“退休工资”。《汉书》记载,“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而低级官员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三国魏时,官吏开始定九品之制。魏晋南朝实行的是官品与秩石并存的双轨制,同一官品的俸禄秩石相差较大,比如陈一品官中有秩万石和中二千石两级。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既实行官吏的九品划分,又继承了汉代的秩石传统,九品不能囊括汉代十几个秩石级别。
  唐:确立月俸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谷、钱,绢、帛、布、田地乃至劳动力等也逐渐被纳入官员的收入。唐前期,俸禄体系既相对完备,又呈现出复杂的一面,尤其京官与外官的差异明显。
  唐代初年,外官在一段时期内基本无俸禄可言,后来虽然逐渐支给,却有严格限制。贞观年间规定,京、外官皆受禄,但外官要减一等。如,京官正一品俸禄为700石,外官正一品则是650石。此外,京官禄米取自京师的太仓,外官的则取自州郡正仓,或者用其它物品折算。这样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唐前期重内轻外的风气。
  到了中晚唐,情况发生了转变,外官俸禄反而厚于京官。这样的变化在唐玄宗末期已有端倪,到唐肃宗时期,权臣元载“乃制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由于外官俸禄优厚,当时一些京官多求外任,甚至以贬官为幸事。宗室名臣李皋任左领军将军时,因“禄米不足养”请求外任,被拒绝后不惜故意触犯轻法,如愿被贬为温州长史。
  唐代俸禄制度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开元二十四年(738年)确立了月俸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资制的建立。
  宋、明:厚俸与薄俸
  宋、明两代的俸禄比较有代表性,前者以厚俸为标签,后者以薄俸为标签。
  其实,北宋前期俸禄也相对较低,大约只相当于唐时的四分之一。另外,北宋物价变化很大,就拿物价已回落的宋神宗时期来说,王安石曾指出,“今一最下士人亦须月费百千以上”,官员之家更不用说,消费应在10万文以上。
  宋人常把俸禄与吏治画上等号,认为俸禄不足以维持官员的体面生活,吏治腐败也情有可原。就连范仲淹也认为官吏“俸禄不继”而不得不“冒法受赃”。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两宋多次增俸。
  但厚俸真的起到了养廉的作用吗?实际上,最典型的贪官污吏正是某些享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可见造成官员贪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用“俸薄不能养廉”不足以说明问题;仅靠增加俸禄来要求官员清廉,也不大可能。
  与宋朝俸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七月,明太祖朱元璋再次更定文武百官的俸禄。这次更变后的俸禄标准,成为有明一代文武百官俸禄的定制——正一品月米87石,岁米1044石,到从九品,月米5石,岁米60石。有人做过研究,明代江南五口之家的农户一年基本消费用米在55石左右。
  如果官员兼职,还可以兼俸。洪熙元年(1425年),户部尚书夏元吉保留尚书一职,进少保兼太子少傅,可以领取三份俸禄,他百般推辞,最终领了两份。
  造成明代薄俸的原因,必须要提的一点是纷繁复杂的“俸钞折色”制度。
  以月米87石为例,有时发放俸禄时并不如数发放87石,而以钱、绢、布等物代替,米为本色俸,其他物品则是折色俸。这样折算后,事实上的本色比例要比规定的本色比例低得多。加上有时“钞法不行”“钞值大跌”,都严重影响了官员的实际收入。
  清:养廉银不养廉
  清初正俸制度沿自明代,以微薄为特点。顺治年间一度实行柴薪银、心红纸张银、蔬菜烛炭银、案衣什物银等作为常规俸禄的重要补充,但随着军费支出和国家财政困难而取消,官员日渐窘迫,贪风遂起。康熙初年的监察御史赵饎认为,“俸禄不增,贪风不息,下情不达,廉吏难支”。
  官员们在非法的贪污受贿外,还采取半合法的征收耗羡获取钱财。清廷对此采取默许的态度,也是考虑到官员俸禄实在微薄。
  耗羡私征说到底也不是完全合法,康熙后期,有官员提出“耗羡归公”,将这部分银两用于补足地方财政亏空和官员备用。康熙帝不愿承担“加派”的恶名,并未同意。雍正帝即位后,试图整顿吏治和财政,大力推进耗羡归公,并用这部分钱支发官员的“养廉银”。养廉银也随之成为清代与正俸并行的制度。
  养廉银制度多次调整,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有一个特点——远远高出正俸。总督高出83.87~129.03倍,巡抚高出64.52~96.77倍,布政使高出32.26~58.07倍,按察使高出23.08~64.95倍,道员高出14.29~57.14倍。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正俸退居相当次要的位置。
  在养廉银制度下,清代官员俸禄的“优渥”就显而易见了,但吏治真有所好转吗?答案不言而喻。官员的廉洁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他们的俸禄、待遇,而与他们自身的修养、品格的高低、制度的规范、法制的健全以及社会风气的好坏都有关联。
  编者按:
  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的派生物。俸禄制度上继君主宗法制下的世官世禄制,下接民国的薪金制度,与世官世禄制和薪金制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本质性的区别。
  长期以来,古代官员俸禄厚薄与吏治好坏是否存在联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专访《中国俸禄制度史》的主编之一,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陈锋先生,邀请他为我们梳理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基本轨迹,探讨俸禄厚薄与清廉的关系。
其他文献
天下  “三朝元猫”  作为英国“首席捕鼠大臣”,拉里猫迎来了自己在唐宁街任职的十周年纪念日,迄今为止已为三任首相服务过。  据拉里的首任首相卡梅伦称,它在上任之初确实抓到了3只老鼠,但后来却“玩忽职守”“捕鼠不力”,只顾睡懒觉。  尽管如此,这位“捕鼠大臣”依然没有让出权力的意思,在去年还斗败了“英国外交部首席捕鼠官”黑猫帕默斯顿。唐宁街称,拉里“俘获了英国民众的心”。  英国  王子1欧元甩卖
期刊
以高分子质量生物胶优化了自密实混凝土,以实验测试了基于不同类型流变改性剂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生物胶掺入自密实混凝土,为拌合物带来了良好屈服应力、表观黏度、流动性、粘聚性,以及较高假塑性、触变性,因此掺加高分子质量生物胶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基于优化改善泌水率与均衡性,提高硬化之后的整体性能.
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常见的水质污染,严重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准确、及时检测水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能够有效为避免和治理水质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水样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绘制了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和检出限符合分析要求,通过实验证明ICP-MS法具备重金属检测的功能,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该文基于ICP-MS对水质重金属检测的研究为水质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巍巍乌蒙山秀,潺潺赤水河美。“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来到地处川黔两省交界的四川省叙永县赤水河镇。走进英雄河畔,随处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新来的派出所长是一个替百姓办实事的人”、“赵所长是个实干家”、“赤水河的社会治安好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短短一年时间能受到群众这样的评价,实在是难能可贵。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更为守卫一方热土的公安派出所所长赵小军勤政为民、无私无畏的“点点滴滴”
期刊
在碱性条件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以钒尾矿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MCM-41分子筛.通过物理浸渍法对MCM-41分子筛进行表面酰腙功能化,制备出2-羰基丙酸-2-吡啶酰腙(H2L)功能化MCM-41孔分子筛(H2L/MCM-41).研究H2L/MCM-41对尾矿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L/MCM-41在吸附时间为80min,浓度70mg/L,温度60℃,吸附剂用量为0.04g的条件下吸附性能最佳.
手性发光材料在3D显示等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OLEDs发光材料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设计具有较高不对称因子的手性荧光、磷光和热延迟荧光材料,利用手性材料的圆偏振(CPL)发射,制备圆偏振OLEDs和3D显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以CPL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可以制备得到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CP-OLEDs).相较于过去传统的使用偏光滤光镜进行组装获得CPL器件的方法,CP-OLEDs能够直接发射出圆偏振光,其器件结构更简单,成本较低,且高效.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手性发光材料在OLEDs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针对建筑高分子材料树脂混凝土,基于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热稳定性效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流作用增大,建筑高分子材料树脂混凝土样本热应力随之增大,且热应力变化趋势高度近似,因此热膨胀阻碍效果显著,热应力性能稳定;相同升温环境下,树脂混凝土样本在达到同等应变时,纤维体积含量越大,则内应力越高;相同温度下,树脂混凝土样本的纤维体积含量越高,则等效拉伸模量越高,且温度上升时,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下等效拉伸模量呈现出了稍稍下降的态势,可见树脂混凝土的纤维体积含量与热稳定性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热稳定性.
俸禄是古代政府按年、按月发给官吏的薪水,包括谷物、织物、货币等,有时还有田地和劳动力,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而变化。“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句官箴便是在提醒官吏的收入及手中权力都来自人民。  古代官員俸禄制度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俸禄厚薄亦有调整,古人往往把俸禄厚薄与吏治紧密联系,认为官吏腐败的根源在于收入太低。王安石说,“方今士大夫所以鲜廉寡耻,其原亦多出于禄赐不足”;顾炎武认为,“忠信,重
期刊
研究采用原位氯化接枝共聚法制备一种新型的胶合板用无甲醛胶粘剂.该胶粘剂的主要成分为接枝马来酸酐(MAH)的HDPE(PE-cg-MAH).研究了该胶粘剂与单板的反应、胶粘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乒乓球拍的最佳热压条件.采用沸水试验法对该胶粘剂粘接乒乓球拍的强度和耐水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PE-cg-MAH作胶粘剂制得的乒乓球拍最佳热压条件为160~165℃、5min,当氯含量约为3%(w.t.)时,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粘接强度等处于最佳水平,在高于热压条件的沸水试验后,乒乓球拍粘接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
利用可膨胀石墨和聚乙二醇等原材料制备出建筑用多孔型相变储热材料,详细介绍了该储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扫描电镜测试与氮气吸附法两项手段来表征可膨胀石墨的微观形貌与孔隙结构,并用DSC表征可膨胀石墨/聚乙二醇多孔型相变储热材料的储热性能.实验研究发现,可膨胀石墨对聚乙二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当聚乙二醇与可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例为9:1时,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较为理想,且相变温度也处于人体舒适温度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