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只有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才能达到拓宽学生的思路、陶冶学生的审美感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4-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自己教学的语言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才能真正做到准确传授知识,正确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在使用语言时,通过其示范,影响学生的语言方式和语言习惯。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本文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语要有新奇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如我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就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县有一个厨师很善于给诗配菜。刚上任的县官闻知后,命令下属叫他来做菜。厨师来后,县官故意刁难,只拿两个鸡蛋和一撮葱给他,要他立即做成四个菜,否则给予惩罚。厨师接过鸡蛋和葱,思索片刻,就到厨房去了。县官看到厨师的背影,心里暗想,巧媳妇怎能做无米之炊,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不久,厨师端出了三盘一碗象征性的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几根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象征性的“白鹭”,它的下边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第三盘是用青葱编织成的山岭,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最后是把蛋壳做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这才把厨师放走。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导语要有艺术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小学生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学过程中她范读了其中的第五自然段,她的朗读催人泪下,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语言节奏也应抑扬顿挫。教师语言的节奏要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要运用恰倒好处的停顿,使表达的语言清晰、引起思考。反之,平铺直叙的语言非但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使他们昏昏欲睡。
三、导语还要有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如我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在设计导入语时,教师要坚持其实用性原则,不能盲目套用,追求形式主义,要根据教学目标,用较短时间引入正题。在导入时,教师本人要先融入到情境中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精彩的语言感染学生,做到启发与投入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关键词】语文;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4-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自己教学的语言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才能真正做到准确传授知识,正确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在使用语言时,通过其示范,影响学生的语言方式和语言习惯。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本文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语要有新奇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如我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就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县有一个厨师很善于给诗配菜。刚上任的县官闻知后,命令下属叫他来做菜。厨师来后,县官故意刁难,只拿两个鸡蛋和一撮葱给他,要他立即做成四个菜,否则给予惩罚。厨师接过鸡蛋和葱,思索片刻,就到厨房去了。县官看到厨师的背影,心里暗想,巧媳妇怎能做无米之炊,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不久,厨师端出了三盘一碗象征性的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几根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象征性的“白鹭”,它的下边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第三盘是用青葱编织成的山岭,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最后是把蛋壳做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这才把厨师放走。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导语要有艺术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小学生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学过程中她范读了其中的第五自然段,她的朗读催人泪下,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语言节奏也应抑扬顿挫。教师语言的节奏要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要运用恰倒好处的停顿,使表达的语言清晰、引起思考。反之,平铺直叙的语言非但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使他们昏昏欲睡。
三、导语还要有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如我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在设计导入语时,教师要坚持其实用性原则,不能盲目套用,追求形式主义,要根据教学目标,用较短时间引入正题。在导入时,教师本人要先融入到情境中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精彩的语言感染学生,做到启发与投入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