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原理
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一是由“两大发现”所论证的“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基本结论。这种论证和阐明同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社会地位历史使命革命作用的论证和阐明,以及同工人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的论证和阐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
二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和创新,二者在阶级立场、社会主义本质、奋斗目标、领导核心等方面是根本一致的。
第一,坚持相同的阶级立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代表着工人阶级、全体劳动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表现。第二,坚持相同的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 [4]第三,坚持相同的奋斗目标。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革,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第四,坚持相同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统一起来,一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把诸多新思想充实,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新发展。邓小平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由于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定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深刻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和论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突破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思想保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归宿,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在继承、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发展和创新。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 李崇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9卷第1期.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3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原理
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一是由“两大发现”所论证的“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基本结论。这种论证和阐明同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社会地位历史使命革命作用的论证和阐明,以及同工人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的论证和阐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
二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和创新,二者在阶级立场、社会主义本质、奋斗目标、领导核心等方面是根本一致的。
第一,坚持相同的阶级立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代表着工人阶级、全体劳动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表现。第二,坚持相同的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 [4]第三,坚持相同的奋斗目标。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革,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第四,坚持相同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统一起来,一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把诸多新思想充实,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新发展。邓小平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由于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定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深刻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和论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突破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思想保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归宿,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在继承、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发展和创新。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 李崇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9卷第1期.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3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