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现了出来,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是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联系,本文总结出了地方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主要的方式。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 初中生物 应用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甘南藏族饮食文化在中学政史地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6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3-02
近年来地方课程资源在学术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目前笔者所接触到的研究来看,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从课程资源的概念中衍生而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谭娟晖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本国家内的各个地方的独特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各个方面。孟凡丽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各地方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开发的课程资源,目的是为了增加课程资源对本地区不同需要的适应。王建虎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能作为地方课程的构成要素,支持和服务于地方课程实施,由地方开发,具有地方教育价值的一切因素的总称。综上地方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教学中一切可用于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当地资源。
此外从现有研究领域中还可以看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视生物学教材、生物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园等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只是生物课程资源中的一少部分,一些很重要但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生物课程资源亟待利用与开发,如果能充分挖掘并且用于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充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尝试利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将本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
第一、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形式引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思考。
案例: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在讲到“蚯蚓”时,直接去理解蚯蚓的特征学生会感觉很枯燥。考虑到合作市经常下雨,雨后蚯蚓会爬出地面,很多同学都有抓蚯蚓的经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能再地面上看到蚯蚓?为什么在阵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摸过蚯蚓吗?它的身体摸起来为什么又湿又滑?蚯蚓没有足怎么走路?蚯蚓在土里面中吃什么?问题一步步的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层加深。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给予简单提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学生感觉更有成就感。
第二、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用于社会生产和实践,《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
案例: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在讲到沼气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说出沼气池的构造,然后讨论为什么沼气池是密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将动物粪便和秸秆放进沼气池就能产生可以燃烧的沼气?学生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授知道了沼气产生的原理。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
第三、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合作市初中所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其中有些课程资源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替换课本中的资源或者作为课本资源的补充,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案例: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在学习到血吸虫的生活史时,学生对血吸虫及其生活史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了牧区常见的肝片吸虫,学生的话就多起来了:肝片吸虫生活在牛羊体内,使牛羊越来越瘦,它的幼虫生活在一种螺的体内,在多雨的年份牛羊得肝片吸虫病的概率比较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总结出了肝片吸虫的生活史,甚至可以告诉家长如何预防牛羊得肝片吸虫病。而且再去学习血吸虫的生活史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四、作为课堂实例进行情感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情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课堂情感目标。
案例: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在讲到娃娃鱼时,因为娃娃鱼很早以前在合作周边的河流中出现过,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形态和重要药理作用,当老师问到:现在你能在合作周边的小河中看到娃娃鱼吗?为什么找不到了?学生能够说出是因为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的捕杀。由此老师展开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情感教学目标。
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老师具有很大的潜能,因为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将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地方课程资源结合教学时间、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实现地方课程资源与课本资源的整合,弥补课本资源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且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娟晖.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12.
[2]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45-46.
[3]王建虎,潘伟民.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J].毕节学院学报,2010,1,(28):117-120.
[4]黄建军.农村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曾秋珍.客家地区高中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 初中生物 应用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甘南藏族饮食文化在中学政史地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6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3-02
近年来地方课程资源在学术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目前笔者所接触到的研究来看,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从课程资源的概念中衍生而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谭娟晖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本国家内的各个地方的独特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各个方面。孟凡丽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各地方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开发的课程资源,目的是为了增加课程资源对本地区不同需要的适应。王建虎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能作为地方课程的构成要素,支持和服务于地方课程实施,由地方开发,具有地方教育价值的一切因素的总称。综上地方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教学中一切可用于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当地资源。
此外从现有研究领域中还可以看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视生物学教材、生物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园等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只是生物课程资源中的一少部分,一些很重要但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生物课程资源亟待利用与开发,如果能充分挖掘并且用于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充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尝试利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将本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
第一、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形式引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思考。
案例: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在讲到“蚯蚓”时,直接去理解蚯蚓的特征学生会感觉很枯燥。考虑到合作市经常下雨,雨后蚯蚓会爬出地面,很多同学都有抓蚯蚓的经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能再地面上看到蚯蚓?为什么在阵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摸过蚯蚓吗?它的身体摸起来为什么又湿又滑?蚯蚓没有足怎么走路?蚯蚓在土里面中吃什么?问题一步步的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层加深。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给予简单提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学生感觉更有成就感。
第二、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用于社会生产和实践,《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
案例: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在讲到沼气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说出沼气池的构造,然后讨论为什么沼气池是密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将动物粪便和秸秆放进沼气池就能产生可以燃烧的沼气?学生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授知道了沼气产生的原理。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
第三、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合作市初中所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其中有些课程资源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替换课本中的资源或者作为课本资源的补充,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案例: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在学习到血吸虫的生活史时,学生对血吸虫及其生活史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了牧区常见的肝片吸虫,学生的话就多起来了:肝片吸虫生活在牛羊体内,使牛羊越来越瘦,它的幼虫生活在一种螺的体内,在多雨的年份牛羊得肝片吸虫病的概率比较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总结出了肝片吸虫的生活史,甚至可以告诉家长如何预防牛羊得肝片吸虫病。而且再去学习血吸虫的生活史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四、作为课堂实例进行情感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情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课堂情感目标。
案例: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在讲到娃娃鱼时,因为娃娃鱼很早以前在合作周边的河流中出现过,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形态和重要药理作用,当老师问到:现在你能在合作周边的小河中看到娃娃鱼吗?为什么找不到了?学生能够说出是因为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的捕杀。由此老师展开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情感教学目标。
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老师具有很大的潜能,因为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将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地方课程资源结合教学时间、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实现地方课程资源与课本资源的整合,弥补课本资源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且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娟晖.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12.
[2]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45-46.
[3]王建虎,潘伟民.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J].毕节学院学报,2010,1,(28):117-120.
[4]黄建军.农村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曾秋珍.客家地区高中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