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二五”教学模式,立足学情,强化师能,优化教学过程,可较快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一二五模式;以学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14-03
2013年,我所承担了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科学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统筹实施“一二五”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结合全县中小学实际,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了“一二五”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优质课堂,使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了区域的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焕发了学生的课堂活力,课堂与教学实现了新的转型。
一、分析形势,深入调研,确立基本理念
近年来,为了摆脱升学考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束缚,全国不少中小学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等模式,但依然出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将“自主”与“自由”等同,将“合作”与“合坐”等同等现象。为了教育稳步发展,查找、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由县教研室牵头,会同各校利用两年时间深入全县中小学课堂进行调研。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重教、轻学”“重讲授、轻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比较普遍,低效管理导致教学环节机械、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等问题成为教育发展中的绊脚石。
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深入地反思、充分研究,在广泛学习、理念借鉴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统筹实施“一二五”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课题,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在实践中总结并提炼,既尊重学校的选择,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并遵循以下基本理念:一载体(导学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变教案为导学案;二转变(师本向生本、教本向学本),变教研为学研,变讲堂为学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五环节(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训练——分组合作、讨论质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二、积极探索,关注进程,增强教学时效
(一)立足学情,落实三级教研
基于我县学校布局分散、数量少、各学校教学能力不均衡等特点,县教科所根据课题的研究意义,积极推行和落实三级教研(即区域教研、联片考研、校本教研),建立教研基地。重视教研团队、村级小学、中心校三个层面的以探索有效“教”、引导有效“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并充分发挥教研员、骨干教师、支教教师的作用,以片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个研究是向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围绕全县教学的短板,以课题为引领,大力加强教研自身能力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评价的正能量,关注教学过程,为满足不同的学校、学生、教师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使教科研更加科学、规范、理性,更有实效性。
(二)强化师能,推进有效课堂建投
课堂教学是课题实施的主渠道。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我们强调“搞科研,就是要针对区域教育面临的问题,抓住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聚集课堂,共筑高效课堂”。
1.举办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13年5月份先后在尚义县第二中学、太平街小学召开了“尚义县2013年‘规范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同年11月举办了“尚义县中小学同课异构研讨会”。在观摩研讨活动中,学科教研员选择典型,推广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引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同课异构”教研中,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教师清晰地感受到“先学后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为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开展全员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课题组成员(学科教研员)先后6次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学科教研基地进行全县立标课指导。在5月份的课改推进会上,为全县教师呈现了初中9个学科17节和小学5个学科8节立标课。活动以提高常态下课堂效率为宗旨,把研究“教”为中心向研究“学”为中心转变的教科研思路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理念,旨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由重“教”变为重“学”。
3.召开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会。推进会要求在充分理解“五环节”教学法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把“五环节”教学法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2014年4月,我们在教科研基地召开高效课堂推进会,使全县的高效课堂践行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让与会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理论考试。2014年5月按学段、分片进行全县初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任教学段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从大范围上鼓励教师积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参与课改活动。
三、完善模式,优化过程,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县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者形成了共振。全县中小学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运用于常态化教学,积极探索实施五环节(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训练——分组合作、讨论质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过程,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实验中学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试验者。从2013年率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在知识点、能力点和题型覆盖率上下工夫,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又避免无效率的重复。由于实现了课件、教案、作业、讲学稿的一体化,有效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各中小学在此框架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而且,不只是学校有模式,学科也有模式,教师更有多种方法。
(二)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转变(师本向生本、教本向学本)
课题研究的导向是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即变教研为学研,变讲堂为学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把握方向性、重难点,释疑解惑,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在方法上不可越俎代庖。教师虽然讲得少了,但并不因此而省力。过去教师备课是备教材,现在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如何从学生众多的问题中正确地引导到本节的重点上,教师需要在哪个知识点进行补充,这都是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重在“导”上。因此,课堂教学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的课堂把控能力,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的解疑技巧以及提高学生思维力的指导能力。
(三)增创课改优势,提升教师的幸福度
爱尔兰教育家叶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 有了教育部门的支持,有了科研队伍的“实研究”,有了全新模式的“软”着陆,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内涵发展。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督查课堂教学情况、推进课堂标准质量检查以及教学技能过关等方面的工作,保持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大力表彰课改涌现出的优质课教师,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幸福度。
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凤凰涅槃”的精神和浴火重生的勇气。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已彻底抛弃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思想,把学习权力交给学生,课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焕发了蓬勃生机。相信我县课改之路的前景一定会鲜花盛开,风光旖旎。大鹏展翅恨天低,直上九霄志不移。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关键词:课堂教学;一二五模式;以学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14-03
2013年,我所承担了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科学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统筹实施“一二五”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结合全县中小学实际,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了“一二五”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优质课堂,使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了区域的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焕发了学生的课堂活力,课堂与教学实现了新的转型。
一、分析形势,深入调研,确立基本理念
近年来,为了摆脱升学考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束缚,全国不少中小学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等模式,但依然出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将“自主”与“自由”等同,将“合作”与“合坐”等同等现象。为了教育稳步发展,查找、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由县教研室牵头,会同各校利用两年时间深入全县中小学课堂进行调研。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重教、轻学”“重讲授、轻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比较普遍,低效管理导致教学环节机械、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等问题成为教育发展中的绊脚石。
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深入地反思、充分研究,在广泛学习、理念借鉴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统筹实施“一二五”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课题,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在实践中总结并提炼,既尊重学校的选择,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并遵循以下基本理念:一载体(导学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变教案为导学案;二转变(师本向生本、教本向学本),变教研为学研,变讲堂为学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五环节(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训练——分组合作、讨论质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二、积极探索,关注进程,增强教学时效
(一)立足学情,落实三级教研
基于我县学校布局分散、数量少、各学校教学能力不均衡等特点,县教科所根据课题的研究意义,积极推行和落实三级教研(即区域教研、联片考研、校本教研),建立教研基地。重视教研团队、村级小学、中心校三个层面的以探索有效“教”、引导有效“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并充分发挥教研员、骨干教师、支教教师的作用,以片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个研究是向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围绕全县教学的短板,以课题为引领,大力加强教研自身能力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评价的正能量,关注教学过程,为满足不同的学校、学生、教师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使教科研更加科学、规范、理性,更有实效性。
(二)强化师能,推进有效课堂建投
课堂教学是课题实施的主渠道。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我们强调“搞科研,就是要针对区域教育面临的问题,抓住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聚集课堂,共筑高效课堂”。
1.举办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13年5月份先后在尚义县第二中学、太平街小学召开了“尚义县2013年‘规范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同年11月举办了“尚义县中小学同课异构研讨会”。在观摩研讨活动中,学科教研员选择典型,推广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引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同课异构”教研中,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教师清晰地感受到“先学后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为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开展全员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课题组成员(学科教研员)先后6次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学科教研基地进行全县立标课指导。在5月份的课改推进会上,为全县教师呈现了初中9个学科17节和小学5个学科8节立标课。活动以提高常态下课堂效率为宗旨,把研究“教”为中心向研究“学”为中心转变的教科研思路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理念,旨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由重“教”变为重“学”。
3.召开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会。推进会要求在充分理解“五环节”教学法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把“五环节”教学法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2014年4月,我们在教科研基地召开高效课堂推进会,使全县的高效课堂践行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让与会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理论考试。2014年5月按学段、分片进行全县初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任教学段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从大范围上鼓励教师积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参与课改活动。
三、完善模式,优化过程,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县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者形成了共振。全县中小学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运用于常态化教学,积极探索实施五环节(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训练——分组合作、讨论质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过程,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实验中学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试验者。从2013年率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在知识点、能力点和题型覆盖率上下工夫,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又避免无效率的重复。由于实现了课件、教案、作业、讲学稿的一体化,有效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各中小学在此框架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而且,不只是学校有模式,学科也有模式,教师更有多种方法。
(二)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转变(师本向生本、教本向学本)
课题研究的导向是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即变教研为学研,变讲堂为学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把握方向性、重难点,释疑解惑,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在方法上不可越俎代庖。教师虽然讲得少了,但并不因此而省力。过去教师备课是备教材,现在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如何从学生众多的问题中正确地引导到本节的重点上,教师需要在哪个知识点进行补充,这都是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重在“导”上。因此,课堂教学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的课堂把控能力,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的解疑技巧以及提高学生思维力的指导能力。
(三)增创课改优势,提升教师的幸福度
爱尔兰教育家叶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 有了教育部门的支持,有了科研队伍的“实研究”,有了全新模式的“软”着陆,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内涵发展。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督查课堂教学情况、推进课堂标准质量检查以及教学技能过关等方面的工作,保持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大力表彰课改涌现出的优质课教师,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幸福度。
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凤凰涅槃”的精神和浴火重生的勇气。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已彻底抛弃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思想,把学习权力交给学生,课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焕发了蓬勃生机。相信我县课改之路的前景一定会鲜花盛开,风光旖旎。大鹏展翅恨天低,直上九霄志不移。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