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我获得几点心得体会:
一、任务驱动式学习
课堂上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精(实用、重要)、少(内容少)、全(整体教学规划全面)15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察、打分;完成所有任务后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Word2003”,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制作班级周报;“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已喜欢的乐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
三、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創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例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为课本里的古诗进行配画配乐,大家兴趣盎然;让学生利用“Word2003”为班级制作班级周报等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四、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采取的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六、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从中选拔出学校信息技术小组的骨干力量,为将来的信息技术竞赛积累人才。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一、任务驱动式学习
课堂上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精(实用、重要)、少(内容少)、全(整体教学规划全面)15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察、打分;完成所有任务后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Word2003”,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制作班级周报;“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已喜欢的乐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
三、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創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例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为课本里的古诗进行配画配乐,大家兴趣盎然;让学生利用“Word2003”为班级制作班级周报等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四、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采取的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六、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从中选拔出学校信息技术小组的骨干力量,为将来的信息技术竞赛积累人才。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