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仍难以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实效。根据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从阅读教学方法和阅读范畴两个方面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的能力与水平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弊端
(一)新课程理念未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叶圣陶先生说:“逐句讲解是对学生的一种刑罚。”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不懂得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是长期以来被养成了习惯于接受既定的知识。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
(二)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即教师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是以程序化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并没有多少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感受,也没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教学目的功利化,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应试,未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传统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夹,许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健康发展的错误导向。
第二,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变得全班同学观点一致,思想雷同。老师往往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乐此不疲。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背景、段意、主旨、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了死胡同。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但首先应该转变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
二、转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当前,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快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已经成为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淡化“挖掘式”阅读教学,倡导“创造性”阅读,重视个性化阅读方法的探索,重视阅读反思,注重阅读评价,设计开放性话题。
只有加强阅读实践,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仅仅将阅读教学囿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还需要我们去开发学生的课余阅读潜力。
三、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重要延伸
课外阅读与我们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有直接密切的联系,这一点首先就表现在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上,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影响很大。
首先,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的积累,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除了生活和积累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越博越广越好。阅读要广,不见得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阅读的面广了,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目前,学生普遍作文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想象力差有很大关系,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我们的文学教育就是应该唤起一种探索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所以倡导课外阅读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
第三,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水浒传》之所以流传至今,家喻户晓,除了它的艺术性外,侠义之士的真性情使它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文学就是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教导着人们,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当前,学生写文章,往往无情可抒,无感可发,原因在于情感的贫乏,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没有激情,看到飘零的树叶不会惋惜。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抒情诗、抒情散文以及其他感人至深的作品,文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最后,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的风格。有人说,文学影响性格,阅读倾向不仅影响其性格,并在潜意识里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读朱自清的散文,写景状物柔美细腻,读李白的诗,体会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喜读报刊新闻的便擅长发表议论,爱读学术随笔的便会深思熟虑。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辑:孟子涵)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的能力与水平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弊端
(一)新课程理念未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叶圣陶先生说:“逐句讲解是对学生的一种刑罚。”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不懂得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是长期以来被养成了习惯于接受既定的知识。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
(二)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即教师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是以程序化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并没有多少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感受,也没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教学目的功利化,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应试,未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传统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夹,许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健康发展的错误导向。
第二,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变得全班同学观点一致,思想雷同。老师往往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乐此不疲。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背景、段意、主旨、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了死胡同。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但首先应该转变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
二、转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当前,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快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已经成为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淡化“挖掘式”阅读教学,倡导“创造性”阅读,重视个性化阅读方法的探索,重视阅读反思,注重阅读评价,设计开放性话题。
只有加强阅读实践,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仅仅将阅读教学囿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还需要我们去开发学生的课余阅读潜力。
三、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重要延伸
课外阅读与我们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有直接密切的联系,这一点首先就表现在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上,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影响很大。
首先,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的积累,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除了生活和积累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越博越广越好。阅读要广,不见得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阅读的面广了,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目前,学生普遍作文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想象力差有很大关系,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我们的文学教育就是应该唤起一种探索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所以倡导课外阅读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
第三,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水浒传》之所以流传至今,家喻户晓,除了它的艺术性外,侠义之士的真性情使它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文学就是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教导着人们,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当前,学生写文章,往往无情可抒,无感可发,原因在于情感的贫乏,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没有激情,看到飘零的树叶不会惋惜。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抒情诗、抒情散文以及其他感人至深的作品,文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最后,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的风格。有人说,文学影响性格,阅读倾向不仅影响其性格,并在潜意识里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读朱自清的散文,写景状物柔美细腻,读李白的诗,体会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喜读报刊新闻的便擅长发表议论,爱读学术随笔的便会深思熟虑。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辑: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