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对大学生的态度正在转变。我们看到生理上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被承认,感情上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被承认,作为基本的人而不是学习工具的大学生被承认。
大学生迎来婚育自由时代
2005年2月21日,王超22岁生日过后的第三天,他和大自己两岁的女友周芸在四川成都登记结婚,他们成为今年高校大学生结婚热潮中的又一对新人。
两人相识缘于2002年的网络热门游戏——《传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网络上谈起了各自武器装备的问题,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他们经常在网上碰面,不仅聊各自的生活,还聊人生设想,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的关系也逐渐拉进了。只可惜两人天各一方,王超在四川,周芸在杭州,他们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培养感情。终于在2004年元旦,他们才得以见面。
这段感情是王超和周芸的初恋,两个人都格外珍视。随着感情的深入,王超希望与周芸结婚,“我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人,我想给你一份稳定的生活。”可是双方的父母对他们选择并不支持。王超的父母认为儿子还在读书,结婚为时过早。周芸的父母害怕王超承担不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周芸把王超带回湖北老家,王超以勤快、稳重的实际行动说服了周芸的父母。王超的父母在见过周芸之后,也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意他们结婚。在办结婚证前,他们向很多人咨询了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相关政策,也在网上看到了武汉大学等高校学生结婚的消息,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遗憾的是因为经济原因,他们并未举行婚礼。王超的一切生活费用仍然由父母承担,他不忍心父母再拿出钱来为自己操办婚礼。周芸也赞同丈夫的决定,没有怨言。课余时间,王超找了一份工作,生活开支也尽可能地节省。他和周芸已经开始存钱,希望不远的将来可以补办一次婚礼。
王超和周芸分居两地,两人都尽可能地利用假期去看望对方。今年暑假,王超在杭州住了近两个月,边打工赚钱,边照顾妻子的生活。
王超说:“我并没有把结婚看成分水岭。”学校里只有个别要好的同学知道他已经结婚,他的学习生活一如既往。
教育部取消大学生结婚限制
今年3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新规定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结婚。
陕西师范大学法学系王健教授分析说,教育部原来的禁令与法律相抵触,因为结婚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部的规定属于部门规章,《婚姻法》作为国家法律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此次修改,体现了部门规章与法律的统一性,体现了对公民私权的保护。
王健认为,过去禁止结婚与学年制的教育体制有关,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对学习期限的要求放宽后,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利。另外,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25周岁的限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走进大学课堂,教育部门也要考虑他们的现实要求。
高校婚姻规定放开后,随之带来了生育的问题。8月初,苏州大学新出台的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已婚女学生因生育需要可休学”的条款。广州某高校更是明确表示“在校大学生怀孕可休产假一年”的说法。
其实早在去年2月,山东大学就出台了《关于在校学生结婚和申请生育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意“符合法定婚龄的男女在校学生可按国家婚姻登记条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时指出“要求生育的已婚学生必须达到晚育年龄”。
山东大学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章安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生按照国家规定登记结婚后,要在所在院(部)登记备案,每年3月,达到晚育年龄的学生可以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申请生育。计划生育办公室会按照教工管理模式为怀孕学生提供全程服务。学校要求怀孕生产的学生休学一年,如果夫妻双方都是集体户口,学校统一为所生子女办理小集体户口,学生毕业时,孩子户口随父母迁出。
“要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
9月11日,记者采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佳华,询问新规定在学生中的反应情况,李佳华告诉记者,教育部新的规定已经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达了,而且学校修订了新的学生守则,虽然有关结婚的规定没有在学生守则里加以强调,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会按照新的规定执行。“结婚生育是学生的权利,但作为学校来说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因为在大学里,学习毕竟是第一位的,结婚生育势必会对学业造成影响,学校要引导学生做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认为结婚是把双刃剑,“虽然允许结婚了,但选择结婚的只是个别人。”
章安秋介绍说,她所在的山东大学学生对解除结婚限制的规定反应很平淡。到目前为止,山东大学只有三名本科生登记结婚。从2001年开始,每年有一到两名研究生怀孕生产,今年怀孕生产的研究生共有4个。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徐天民认为,婚姻是以组织家庭为归属的,大学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男女双方就业能否在一个城市,谋职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都无法预测;再者经济上没有独立,结婚也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有问题》一书的作者熊丙奇认为,新的规定是回归本原的表现。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有问题》是一本透视大学生态环境的书。作者熊丙奇长期工作在高校,他对本刊说,大部分学校实行家长式的管教,当在法规上取消了大学生禁止婚育的规定后,传统的反对声音仍然存在,他们认为大学生只是个学习的机器,而没有把大学生当成一个人,没有尊重其本身情感、生理等发展的需要。
徐天民说:“宽松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有利。”王震宇也认为,管理制度的变迁,说明社会相信大学生具有选择自己人生幸福的能力。
大学生迎来婚育自由时代
2005年2月21日,王超22岁生日过后的第三天,他和大自己两岁的女友周芸在四川成都登记结婚,他们成为今年高校大学生结婚热潮中的又一对新人。
两人相识缘于2002年的网络热门游戏——《传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网络上谈起了各自武器装备的问题,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他们经常在网上碰面,不仅聊各自的生活,还聊人生设想,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的关系也逐渐拉进了。只可惜两人天各一方,王超在四川,周芸在杭州,他们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培养感情。终于在2004年元旦,他们才得以见面。
这段感情是王超和周芸的初恋,两个人都格外珍视。随着感情的深入,王超希望与周芸结婚,“我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人,我想给你一份稳定的生活。”可是双方的父母对他们选择并不支持。王超的父母认为儿子还在读书,结婚为时过早。周芸的父母害怕王超承担不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周芸把王超带回湖北老家,王超以勤快、稳重的实际行动说服了周芸的父母。王超的父母在见过周芸之后,也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意他们结婚。在办结婚证前,他们向很多人咨询了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相关政策,也在网上看到了武汉大学等高校学生结婚的消息,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遗憾的是因为经济原因,他们并未举行婚礼。王超的一切生活费用仍然由父母承担,他不忍心父母再拿出钱来为自己操办婚礼。周芸也赞同丈夫的决定,没有怨言。课余时间,王超找了一份工作,生活开支也尽可能地节省。他和周芸已经开始存钱,希望不远的将来可以补办一次婚礼。
王超和周芸分居两地,两人都尽可能地利用假期去看望对方。今年暑假,王超在杭州住了近两个月,边打工赚钱,边照顾妻子的生活。
王超说:“我并没有把结婚看成分水岭。”学校里只有个别要好的同学知道他已经结婚,他的学习生活一如既往。
教育部取消大学生结婚限制
今年3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新规定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结婚。
陕西师范大学法学系王健教授分析说,教育部原来的禁令与法律相抵触,因为结婚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部的规定属于部门规章,《婚姻法》作为国家法律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此次修改,体现了部门规章与法律的统一性,体现了对公民私权的保护。
王健认为,过去禁止结婚与学年制的教育体制有关,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对学习期限的要求放宽后,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利。另外,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25周岁的限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走进大学课堂,教育部门也要考虑他们的现实要求。
高校婚姻规定放开后,随之带来了生育的问题。8月初,苏州大学新出台的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已婚女学生因生育需要可休学”的条款。广州某高校更是明确表示“在校大学生怀孕可休产假一年”的说法。
其实早在去年2月,山东大学就出台了《关于在校学生结婚和申请生育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意“符合法定婚龄的男女在校学生可按国家婚姻登记条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时指出“要求生育的已婚学生必须达到晚育年龄”。
山东大学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章安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生按照国家规定登记结婚后,要在所在院(部)登记备案,每年3月,达到晚育年龄的学生可以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申请生育。计划生育办公室会按照教工管理模式为怀孕学生提供全程服务。学校要求怀孕生产的学生休学一年,如果夫妻双方都是集体户口,学校统一为所生子女办理小集体户口,学生毕业时,孩子户口随父母迁出。
“要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
9月11日,记者采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佳华,询问新规定在学生中的反应情况,李佳华告诉记者,教育部新的规定已经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达了,而且学校修订了新的学生守则,虽然有关结婚的规定没有在学生守则里加以强调,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会按照新的规定执行。“结婚生育是学生的权利,但作为学校来说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因为在大学里,学习毕竟是第一位的,结婚生育势必会对学业造成影响,学校要引导学生做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认为结婚是把双刃剑,“虽然允许结婚了,但选择结婚的只是个别人。”
章安秋介绍说,她所在的山东大学学生对解除结婚限制的规定反应很平淡。到目前为止,山东大学只有三名本科生登记结婚。从2001年开始,每年有一到两名研究生怀孕生产,今年怀孕生产的研究生共有4个。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徐天民认为,婚姻是以组织家庭为归属的,大学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男女双方就业能否在一个城市,谋职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都无法预测;再者经济上没有独立,结婚也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有问题》一书的作者熊丙奇认为,新的规定是回归本原的表现。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有问题》是一本透视大学生态环境的书。作者熊丙奇长期工作在高校,他对本刊说,大部分学校实行家长式的管教,当在法规上取消了大学生禁止婚育的规定后,传统的反对声音仍然存在,他们认为大学生只是个学习的机器,而没有把大学生当成一个人,没有尊重其本身情感、生理等发展的需要。
徐天民说:“宽松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有利。”王震宇也认为,管理制度的变迁,说明社会相信大学生具有选择自己人生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