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桥梁施工中,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具有承载力高、跨度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施工中也存在着很多质量问题,本文就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分析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阐述了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施工;模板;支架;压浆;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cast-in-plac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igh capacity, long span, widely used.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quality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ast-in-plac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describes the key point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 prestressed; template; stent; grouting
中图分类号:TU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引言
在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中,常规的施工方法有支架现浇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等。在陆地立交桥或者一般跨度的跨河大桥中,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应用最为普遍,这种施工方法是对梁体施加预应力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包括支架的布置、模板的制作与安装、钢筋和波纹管的加工和预应力钢绞线穿束与张拉、压浆等工艺,在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工艺质量管控,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二 工程概况
本次工程位于青岛市北区新疆路桥梁工程二标段:本标段主线7~15号桥桥梁布孔为:(3*30)*4+(30+35+35+30)+(3*30)*3+2*37m,BH1号、BH2号匝道布孔均为30*3+30*4m,主要工程量包括:钻孔灌注桩共148根,其中主线84根D=1.5m桩基,匝道64根D=1.0m桩基;扩大基础主线8个;承台共41个,其中主线25个,匝道16个;墩柱共72根,其中Ⅰ型墩柱主线34根,匝道10根;Ⅱ型墩柱主线24根,匝道4根;全桥桥梁混凝土:30228.93m3;桥梁普通钢筋:4012.304t;预应力钢绞线:887.596t;桥梁支座:114个;桥梁伸缩缝:310.3m;桥面铺装:25480.2m2;防撞体:2508m。
经过现场勘验和综合设计分析,认为本次工程符合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施工中重点控制以模板布和模板漆改善梁体斜腹板弯弧处外观质量,波纹管采用真空压浆技术,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双向张拉技术。
三 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由于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和材料的选择使用等问题,经常会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比如:
1 高填土下沉,主要是由施工时引道高填土压实措施不当造成的。
2 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这是由施工时混凝土的配比不正确或者灌浆工艺过程失误造成的。
3 路面出现断板或开裂,主要是因为土基的强度不均匀、混凝土配比不正确、施工工艺不符合、预应力不足要求造成的。
4 地基的超限沉陷,主要原因是地基的围护、压实或基孔灌浆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的。
5 桥梁的伸缩缝及桥头颠簸,这是由桥头或桥台沉降差异,或者伸缩缝处理不当造成的。
四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采取的质量控制策略1支架设计及布设
在支架的设计中包括选材、支架布置和预压,但首先必须要做好地基的处理,地基处理的关键是要根据地质情况,将软土挖出,以含石量60%以上的砂砾石(开山石)换填,压实便于底托支垫平整。支架中采用碗扣式钢管梁,立杆、顶杆和横杆选用不同尺寸,并辅助方木铺设。制作支架时,钢管梁采取错节布置,并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对称布置的斜撑杆。支架根据设计尺寸铺设完毕后,按梁体重量的120%进行预压,检验支架和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同时可以消除塑性变形和地基沉降,然后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数据。再根据梁的本身挠度和载荷产生的挠度、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基底在载荷下的非弹性沉陷、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以及砼徐变引起的挠度计算预拱度,对预压后的梁底模标高重新进行调整。
2 混凝土的配比与养护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梁往往跨度大,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号设计要求高,在实际施工中的指标与试验配比往往有出入,需要以工地实际材料和施工条件进行验证最终确定混凝土配比。在本次施工中混凝土设计标号C50,但是由于市售42.5P.O.水泥的用量不宜超过500 kg/m3,水灰比必须控制在0.35-0.40之间。实验时采用普通的减水剂(减水率约为13-14%),水泥用量为500 kg/m3时, 28天强度在50Mpa左右,坍落度在3 cm-5 cm,不符合施工的设计强度。通过改用特殊强度的减水率为18-20%的减水剂,并选用硬度高的砂石,其28天抗压强度达到60 MPa-65 Mpa,坍落度7-9 cm,能够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与养护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的养护,使其达到强度要求。
3 模板制作及安装
在模板的选择、制作和安装及脱模剂的采用中,关键是模板的外膜选择,本次工程中选用模板布和模板漆,既保证了梁的平整、光洁和美观,也避免了弯弧钢板模板和竹胶板的接缝缺陷,减少色差,而且污染少、便于脱模。在模板安装时注意构件尺寸正确配置外,还要做好接缝、螺栓孔的对称排布。 4 管道的制作安装
管道制作前首先要控制好位置,它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状态和预应力孔道的摩阻,从而减少施加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安全和工程使用阶段都有很深的影响。在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无论是预埋管道还是橡胶抽拔管的制作,但都必须准确设定管道的位置,同时掌握好适宜的拔管时间。管道采用HDPE塑料波纹管,它具有很多优点,密封性好、强度高、耐酸碱腐蚀优于金属管,能够保证后张预应力的耐久性。管道安装好后,采取真空灌浆技术,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麻袋或草袋进行浇水养护。
5 预应力钢绞线穿束与张拉
预应力钢绞线束安装时,关键要防止钢绞线发生缠绞。在施工中采取单根穿束,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95%,张拉控制应力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但是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时为了减小摩擦,并且使引伸量达到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将张力先拉到103%或105%吨位后放张至100%吨位,再张拉放张如此反复直到规定范围,并采取双向张拉。张拉时出现断丝或者滑丝,要及时进行补足应力处理或者更换钢束,张拉结束后封锚,浇筑锚头进行养护。
五 結束语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对梁体的预应力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工艺控制,建设高品质、功能完善和外观美化的高质量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霍双博,浅谈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桥梁施工工艺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4),69-71
[2]王继东,李兆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2)。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施工;模板;支架;压浆;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cast-in-plac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igh capacity, long span, widely used.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quality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ast-in-plac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describes the key point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 prestressed; template; stent; grouting
中图分类号:TU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引言
在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中,常规的施工方法有支架现浇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等。在陆地立交桥或者一般跨度的跨河大桥中,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应用最为普遍,这种施工方法是对梁体施加预应力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包括支架的布置、模板的制作与安装、钢筋和波纹管的加工和预应力钢绞线穿束与张拉、压浆等工艺,在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工艺质量管控,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二 工程概况
本次工程位于青岛市北区新疆路桥梁工程二标段:本标段主线7~15号桥桥梁布孔为:(3*30)*4+(30+35+35+30)+(3*30)*3+2*37m,BH1号、BH2号匝道布孔均为30*3+30*4m,主要工程量包括:钻孔灌注桩共148根,其中主线84根D=1.5m桩基,匝道64根D=1.0m桩基;扩大基础主线8个;承台共41个,其中主线25个,匝道16个;墩柱共72根,其中Ⅰ型墩柱主线34根,匝道10根;Ⅱ型墩柱主线24根,匝道4根;全桥桥梁混凝土:30228.93m3;桥梁普通钢筋:4012.304t;预应力钢绞线:887.596t;桥梁支座:114个;桥梁伸缩缝:310.3m;桥面铺装:25480.2m2;防撞体:2508m。
经过现场勘验和综合设计分析,认为本次工程符合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施工中重点控制以模板布和模板漆改善梁体斜腹板弯弧处外观质量,波纹管采用真空压浆技术,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双向张拉技术。
三 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由于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和材料的选择使用等问题,经常会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比如:
1 高填土下沉,主要是由施工时引道高填土压实措施不当造成的。
2 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这是由施工时混凝土的配比不正确或者灌浆工艺过程失误造成的。
3 路面出现断板或开裂,主要是因为土基的强度不均匀、混凝土配比不正确、施工工艺不符合、预应力不足要求造成的。
4 地基的超限沉陷,主要原因是地基的围护、压实或基孔灌浆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的。
5 桥梁的伸缩缝及桥头颠簸,这是由桥头或桥台沉降差异,或者伸缩缝处理不当造成的。
四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采取的质量控制策略1支架设计及布设
在支架的设计中包括选材、支架布置和预压,但首先必须要做好地基的处理,地基处理的关键是要根据地质情况,将软土挖出,以含石量60%以上的砂砾石(开山石)换填,压实便于底托支垫平整。支架中采用碗扣式钢管梁,立杆、顶杆和横杆选用不同尺寸,并辅助方木铺设。制作支架时,钢管梁采取错节布置,并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对称布置的斜撑杆。支架根据设计尺寸铺设完毕后,按梁体重量的120%进行预压,检验支架和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同时可以消除塑性变形和地基沉降,然后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数据。再根据梁的本身挠度和载荷产生的挠度、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基底在载荷下的非弹性沉陷、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以及砼徐变引起的挠度计算预拱度,对预压后的梁底模标高重新进行调整。
2 混凝土的配比与养护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梁往往跨度大,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号设计要求高,在实际施工中的指标与试验配比往往有出入,需要以工地实际材料和施工条件进行验证最终确定混凝土配比。在本次施工中混凝土设计标号C50,但是由于市售42.5P.O.水泥的用量不宜超过500 kg/m3,水灰比必须控制在0.35-0.40之间。实验时采用普通的减水剂(减水率约为13-14%),水泥用量为500 kg/m3时, 28天强度在50Mpa左右,坍落度在3 cm-5 cm,不符合施工的设计强度。通过改用特殊强度的减水率为18-20%的减水剂,并选用硬度高的砂石,其28天抗压强度达到60 MPa-65 Mpa,坍落度7-9 cm,能够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与养护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的养护,使其达到强度要求。
3 模板制作及安装
在模板的选择、制作和安装及脱模剂的采用中,关键是模板的外膜选择,本次工程中选用模板布和模板漆,既保证了梁的平整、光洁和美观,也避免了弯弧钢板模板和竹胶板的接缝缺陷,减少色差,而且污染少、便于脱模。在模板安装时注意构件尺寸正确配置外,还要做好接缝、螺栓孔的对称排布。 4 管道的制作安装
管道制作前首先要控制好位置,它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状态和预应力孔道的摩阻,从而减少施加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安全和工程使用阶段都有很深的影响。在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无论是预埋管道还是橡胶抽拔管的制作,但都必须准确设定管道的位置,同时掌握好适宜的拔管时间。管道采用HDPE塑料波纹管,它具有很多优点,密封性好、强度高、耐酸碱腐蚀优于金属管,能够保证后张预应力的耐久性。管道安装好后,采取真空灌浆技术,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麻袋或草袋进行浇水养护。
5 预应力钢绞线穿束与张拉
预应力钢绞线束安装时,关键要防止钢绞线发生缠绞。在施工中采取单根穿束,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95%,张拉控制应力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但是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时为了减小摩擦,并且使引伸量达到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将张力先拉到103%或105%吨位后放张至100%吨位,再张拉放张如此反复直到规定范围,并采取双向张拉。张拉时出现断丝或者滑丝,要及时进行补足应力处理或者更换钢束,张拉结束后封锚,浇筑锚头进行养护。
五 結束语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对梁体的预应力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工艺控制,建设高品质、功能完善和外观美化的高质量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霍双博,浅谈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桥梁施工工艺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4),69-71
[2]王继东,李兆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