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诗教学现状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的古诗阅读教学,是不是忽视了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漠视甚至曲解了教学目标;是不是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手法的探究,站在课文之外,采取旁观者的态度,指手画脚,评说是非,是不是忽视了文本理性的光辉,形象的光彩,语言的魅力,而就阅读文本,抓住一点,东拉西扯,旁枝斜逸,雜草丛生,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是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脚踏西瓜皮,滑哪算哪,听之任之,无点拨,无指导,要求泛化。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以生为本,把握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交流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鉴赏古诗的兴趣。为此老师推荐经典诗歌,利用早读诵读吟咏;交流感受;写鉴赏评析性文字,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等,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三、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诗歌鉴赏也是一种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自主活动,需要教师交给学生鉴赏的相关知识。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方法应该抓住语言,咀嚼字词;明辨手法,体会意境;借助意象,挖掘情感。如图所示:
四、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诵读,加强背诵
古典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节奏鲜明,格律严整,情感丰富,含义深刻,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髓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可以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听读、范读、领读、齐读,读准诗的节奏,把握诗句的声调,读出语气和语势,体现诗句的音乐美。背诵这些名篇名句,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塑造学生的人格,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把握意境,学会鉴赏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悲凉凄婉,有的含蓄典雅。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使其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如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我们可以首先区别这句诗的表达方式,然后抓意象,找意象特点,看组合特点,接着翻译诗句,体会语言的含义,最后分析手法,解析情感。由此分析如下:本句即从笛声落笔。时间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找寻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 “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同样的道理分析以下诗句。
(三)讲析解题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强化训练,归纳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才能感受诗人丰富含蓄的情感,才能准确把握其艺术手法。因此,在解题时应讲析把握技巧,如题干对解读诗歌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我们要分析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高考阅卷一般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要点要全,组织答案要完整,评价要恰当。不管有无要求,都要联系诗作具体内容,不要架空分析。表达流畅。要做到文句通顺,先后有序,用语准确,表达到位;要尽量使用鉴赏用语,不说“外行话”。还要注意书写工整,文面整洁。我们可以归纳答案表述口诀:敏锐挖掘信息点,多答点数抓关键。
重点条目排在前,次要信息结尾连。思路清晰要点准,精心梳理心平稳。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打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讲解知识点要条分缕析,指导鉴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诗教学现状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的古诗阅读教学,是不是忽视了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漠视甚至曲解了教学目标;是不是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手法的探究,站在课文之外,采取旁观者的态度,指手画脚,评说是非,是不是忽视了文本理性的光辉,形象的光彩,语言的魅力,而就阅读文本,抓住一点,东拉西扯,旁枝斜逸,雜草丛生,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是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脚踏西瓜皮,滑哪算哪,听之任之,无点拨,无指导,要求泛化。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以生为本,把握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交流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鉴赏古诗的兴趣。为此老师推荐经典诗歌,利用早读诵读吟咏;交流感受;写鉴赏评析性文字,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等,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三、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诗歌鉴赏也是一种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自主活动,需要教师交给学生鉴赏的相关知识。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方法应该抓住语言,咀嚼字词;明辨手法,体会意境;借助意象,挖掘情感。如图所示:
四、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诵读,加强背诵
古典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节奏鲜明,格律严整,情感丰富,含义深刻,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髓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可以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听读、范读、领读、齐读,读准诗的节奏,把握诗句的声调,读出语气和语势,体现诗句的音乐美。背诵这些名篇名句,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塑造学生的人格,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把握意境,学会鉴赏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悲凉凄婉,有的含蓄典雅。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使其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如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我们可以首先区别这句诗的表达方式,然后抓意象,找意象特点,看组合特点,接着翻译诗句,体会语言的含义,最后分析手法,解析情感。由此分析如下:本句即从笛声落笔。时间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找寻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 “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同样的道理分析以下诗句。
(三)讲析解题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强化训练,归纳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才能感受诗人丰富含蓄的情感,才能准确把握其艺术手法。因此,在解题时应讲析把握技巧,如题干对解读诗歌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我们要分析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高考阅卷一般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要点要全,组织答案要完整,评价要恰当。不管有无要求,都要联系诗作具体内容,不要架空分析。表达流畅。要做到文句通顺,先后有序,用语准确,表达到位;要尽量使用鉴赏用语,不说“外行话”。还要注意书写工整,文面整洁。我们可以归纳答案表述口诀:敏锐挖掘信息点,多答点数抓关键。
重点条目排在前,次要信息结尾连。思路清晰要点准,精心梳理心平稳。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打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讲解知识点要条分缕析,指导鉴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