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中国智库在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愈加凸显。新时代在重新界定中同与世界的关系,也呼唤和推动中国新型智库的成长。
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如何建设一流智库展开了讨论。论坛发布了《智库建设的新长征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七年评估及传播、绩效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经历建设和发展阶段的“七年之痒”。作为中国决策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智库正面临来自各方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高标准与高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智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决出你赢我输的竞赛,而是永远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跑,像是—场新长征路,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征程伴随始终。
本次论坛设置了“中美博弈与智库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涉及“中美贸易摩擦与智库角色”“新时代的中美智库关系”“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责任”“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智库思想对外传播”“机制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地方智库与国际发声”等分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到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关系到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能力与效率。中国智库需要回应关于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之问,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此,我提出三点思考:首先,对世界历史,中国智库要有阐释力;其次,对所处时代,中国智库要有想象力;最后,对人类未来,中国智库要有创造力。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适应国际趋势变化,应对大国挑战,更少不了智库的作用。在中国,智库建设近年来得到充分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直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蓬勃生长,成长起一批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智库。可以预见,中国一定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早日实现我国智库建设的战略目标。
结合智库发展与大国竞争的关系谈三点感想:一是智库推动形成认知共同体,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奠定基础:二是以智库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增加中国对外传播能力、构建有影响力的大国形象贡献力量;三是以智库回答时代之问,办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实现国家复兴。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
由于制度的差异,西方舆论对中国往往充满偏见。特别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个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确立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体系一方面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另—方面也有了不同以往的条件和基础。有调查显示:各国对中国的好感度正进一步趋于分化。据此,做以下两点判断:第一,“制度自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构建话语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确立话语体系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命题、无比艰难的过程,要义是把制度自信变成“制度话语”,这需要在三个维度做好功课:一是从以发展为重心的战略导向阐释中国制度;二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向阐释中国制度;三是从以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取向阐释中国制度。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决定了两国的博弈和竞争,对双边关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分享四点看法:第一是美国的对华战略判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美国对华新战略也就是竞争战略,竞争是主线;第三,文明冲突论开始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第四,尽管中美关系出现变化,但全球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中国智库需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要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继续讲好中国的故事,和中美和则两立、斗则俱伤的道理;二是新型智库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学习中国文化、历史、制度,了解中国国情;三是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克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隔阂,打通文化交流的渠道;四是智库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很重要。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叉扎扎实实。中国智库必须学会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国际舆论斗争,智库必须把讲好中国故事寓于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当中,既讲舆论斗争,还要讲交流对话与合作。开拓对外交流对话合作的新局面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与国家文化外交乃至国家总体外交的关系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三是如何提高对外传播工作质量与加强制度自身建设的相互统一问题;四是如何克服口号式、教条式、灌输式思维积弊,防止简单复制国内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
要提升智库的思想力,就要注重培养智库人才和提升智库竞争力。智库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评价和淘汰机制,回归民间,交给市场。此外,智库需要增加年轻人比例,增加实习生,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员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中国智库与美国智库的最大差距在于国际影响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需要激励,要把到国际上发文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纳入智库考核,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智库学者投入到国际影响力这项工作中,投身于国家复兴的国际传播事业。
外文局当代中国语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
智库要注重在国际舞台发声。建设国际一流智库需要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实力,在交流合作中,在竞争与纠纷当中体现出我们的思辨力、影响力,推动中国思想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来自中国影响力。中国影响力越大,软实力越强,智库影响力随之水涨船高。对智库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智库不要过于媒体化;二是智库需要大胆研究,充分解放思想;三是智库要多做扎实的研究、实事求是。媒体跟智库是联动的关系,希望智库能拿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媒体愿意做智库的传声筒。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刘欣
随着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外界对中国声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历史机遇。对此中国智库、媒体要思考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外传播也要供给侧改革,传播也要尊重規律,尊重规律就有成效,反之亦然。真正到国际上发声的不应该只是少数几个人,中国一定要有更多的人发声,包括官员、智库专家、媒体人等。
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如何建设一流智库展开了讨论。论坛发布了《智库建设的新长征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七年评估及传播、绩效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经历建设和发展阶段的“七年之痒”。作为中国决策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智库正面临来自各方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高标准与高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智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决出你赢我输的竞赛,而是永远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跑,像是—场新长征路,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征程伴随始终。
本次论坛设置了“中美博弈与智库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涉及“中美贸易摩擦与智库角色”“新时代的中美智库关系”“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责任”“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智库思想对外传播”“机制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地方智库与国际发声”等分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到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关系到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能力与效率。中国智库需要回应关于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之问,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此,我提出三点思考:首先,对世界历史,中国智库要有阐释力;其次,对所处时代,中国智库要有想象力;最后,对人类未来,中国智库要有创造力。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适应国际趋势变化,应对大国挑战,更少不了智库的作用。在中国,智库建设近年来得到充分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直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蓬勃生长,成长起一批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智库。可以预见,中国一定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早日实现我国智库建设的战略目标。
结合智库发展与大国竞争的关系谈三点感想:一是智库推动形成认知共同体,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奠定基础:二是以智库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增加中国对外传播能力、构建有影响力的大国形象贡献力量;三是以智库回答时代之问,办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实现国家复兴。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
由于制度的差异,西方舆论对中国往往充满偏见。特别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个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确立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体系一方面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另—方面也有了不同以往的条件和基础。有调查显示:各国对中国的好感度正进一步趋于分化。据此,做以下两点判断:第一,“制度自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构建话语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确立话语体系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命题、无比艰难的过程,要义是把制度自信变成“制度话语”,这需要在三个维度做好功课:一是从以发展为重心的战略导向阐释中国制度;二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向阐释中国制度;三是从以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取向阐释中国制度。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决定了两国的博弈和竞争,对双边关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分享四点看法:第一是美国的对华战略判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美国对华新战略也就是竞争战略,竞争是主线;第三,文明冲突论开始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第四,尽管中美关系出现变化,但全球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中国智库需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要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继续讲好中国的故事,和中美和则两立、斗则俱伤的道理;二是新型智库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学习中国文化、历史、制度,了解中国国情;三是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克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隔阂,打通文化交流的渠道;四是智库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很重要。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叉扎扎实实。中国智库必须学会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国际舆论斗争,智库必须把讲好中国故事寓于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当中,既讲舆论斗争,还要讲交流对话与合作。开拓对外交流对话合作的新局面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与国家文化外交乃至国家总体外交的关系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三是如何提高对外传播工作质量与加强制度自身建设的相互统一问题;四是如何克服口号式、教条式、灌输式思维积弊,防止简单复制国内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
要提升智库的思想力,就要注重培养智库人才和提升智库竞争力。智库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评价和淘汰机制,回归民间,交给市场。此外,智库需要增加年轻人比例,增加实习生,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员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中国智库与美国智库的最大差距在于国际影响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需要激励,要把到国际上发文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纳入智库考核,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智库学者投入到国际影响力这项工作中,投身于国家复兴的国际传播事业。
外文局当代中国语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
智库要注重在国际舞台发声。建设国际一流智库需要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实力,在交流合作中,在竞争与纠纷当中体现出我们的思辨力、影响力,推动中国思想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来自中国影响力。中国影响力越大,软实力越强,智库影响力随之水涨船高。对智库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智库不要过于媒体化;二是智库需要大胆研究,充分解放思想;三是智库要多做扎实的研究、实事求是。媒体跟智库是联动的关系,希望智库能拿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媒体愿意做智库的传声筒。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刘欣
随着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外界对中国声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历史机遇。对此中国智库、媒体要思考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外传播也要供给侧改革,传播也要尊重規律,尊重规律就有成效,反之亦然。真正到国际上发声的不应该只是少数几个人,中国一定要有更多的人发声,包括官员、智库专家、媒体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