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班级只有在年复一年的文化积淀与行为坚持中才能不断前进。我相信,一个有追求、有格局的班主任,必然会一天一天超越昨天,在学生和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三年永恒的记忆,而这一切也必将是学生和老师此生不可重现,无法复制的生命传奇。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班级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52-01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每当一批学生离去,班主任又会迎接新的陌生,继续着对新生习惯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对于大多数初、高中班主任,循环周期多为三年。在这三年的轮回里给学生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又给自己留下多少难忘的经历?十多年的班主任实践让自己内心产生些许感触,虽然还不成熟,但仍然愿意谈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积淀文化,铸造班级灵魂。
2006版《亮剑》里,李云龙这样阐述中国军魂: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理,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我们是否给自己的班级注入了灵魂?所谓的班级灵魂既是班级文化,也是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的思想。这种传统和思想的形成不能靠生搬硬套和盲目借鉴得来,必须由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积淀,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失真。在“修为文化”中我们提出“人才”两个字“人”排在“才”的前面,所以真正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不能成为“庸才”更不能沦为“蠢材”。这些指导行为的班级准则类似于校纪班规又高于校纪班规,而且是切身体验所得,没有教条主义,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集体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被动约束”转化为“自觉维护”,大家都特别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班级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因为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转变,不同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创造,但班级建设却始终一以贯之。持续为之,必将形成班级传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班主任究竟用什么来引领自己的学生,应该就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众所周知,香水的5%在于配方,而教师的5%在于思想,但恰恰是这5%却决定了品质。班级建设是充溢着传承与引领的一份基业。
其次,传承行为,过程孕育成果。
班级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力取决于学生对文化的执行力,归根到底还在于每一位同学的行动力。积淀文化需要思考,传承文化需要行为,而且是持之以恒的行为。学生创立了“荣誉银行”,将每一位同学有价值的行为转化为荣誉分值“存入”荣誉银行,以此来反映各自的道德修养、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等等。当荣誉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荣誉的体现就无须用外在的分值,也无须是别人考核,而是作为个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一种先“发于外”后“省于内”,再由内而外的成长过程。
与之相配套的是班里各团队的荣誉考核。个人进行荣誉考核,团队也按照团队成员的荣誉平均值确定荣誉等级,分别命名以军、师、旅、团、营、连、排建制,并以雄鹰、猛虎、野狼、猎豹等名称体现该团队特色。总之,通过各种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方式让班级的各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变成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团队价值的体现和内在的驱力。在这种影响下,无形中让班级管理“大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班级规模,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了过硬的能力,开拓了内心格局。
第三,软化管理,强化主人意识。
老子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管理者,能充分调动大家进行彻底的自我管理,即“无为而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一定达到“太上”的最高境界,但一定要软化班级管理。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自觉管理,无形管理。健全的管理体制看似更加严格,实质上却是对生硬管理的一种软化,因为无形中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时刻有来自身边的约束力,自己也同时在约束着别人。久而久之,自我管理能力自然提高,责任感也随之增强,这样的“管”目的是为了“不管”。
在健全班委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致力于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集体的每件事都和自己“有关系”,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例如每当有同学感悟并总结出大家公认的“名言”,就书写在黑板大家共同分享,教室里悬挂的是自己的名言,成长中践行的是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不同的同学看到了不同的希望。许多时候,换个角度,往往别有洞天。
第四,俯身学习,成长引领传奇。
《中庸》里有这样的观点:射犹君子,射之不准,反思自身。每个人都有一扇只有自己从里面才能打开的改变之门,如果学生关闭了他的心门,排斥我们、拒绝我们,那么我们再好的方法都是无益的。要想改变学生,首先改变自己;想要改变自己,要从学习开始。齐鲁名师郑立平先生说,一个不学习的老师最终只会变成平庸的老师。而一个平庸的老师,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越大。因为他带来的是一种压力、一种束缚。在学生成长的同时,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潜心学习。如今早已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年代,事实也证明:死水养鱼,再用心也不会太大;闭关锁国,再发展也不会太强。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做那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直到把孩子教到再也不愿意学习,孩子也就毕业了”的老师。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事实上,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是王子,在自己的王国里,想种花种花,想种草种草。只要我们想开花,那么我们找一片土地,哪怕只有一点点土壤和水分,也可以开出自己灿烂的花朵。而如果我们和学生每个人都把自己开成一朵花,那我们所到之处就会是整个春天。
当然,手指能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月亮却不在手指上,一个优秀集体的创立不可能朝夕可成一蹴而就。即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毕竟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班级只有在年复一年的文化积淀与行为坚持中才能不断前进。我相信,一个有追求、有格局的班主任,必然会一天一天超越昨天,在学生和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三年永恒的记忆,而这一切也必将是学生和老师此生不可重现,无法复制的生命传奇。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班级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52-01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每当一批学生离去,班主任又会迎接新的陌生,继续着对新生习惯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对于大多数初、高中班主任,循环周期多为三年。在这三年的轮回里给学生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又给自己留下多少难忘的经历?十多年的班主任实践让自己内心产生些许感触,虽然还不成熟,但仍然愿意谈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积淀文化,铸造班级灵魂。
2006版《亮剑》里,李云龙这样阐述中国军魂: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理,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我们是否给自己的班级注入了灵魂?所谓的班级灵魂既是班级文化,也是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的思想。这种传统和思想的形成不能靠生搬硬套和盲目借鉴得来,必须由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积淀,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失真。在“修为文化”中我们提出“人才”两个字“人”排在“才”的前面,所以真正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不能成为“庸才”更不能沦为“蠢材”。这些指导行为的班级准则类似于校纪班规又高于校纪班规,而且是切身体验所得,没有教条主义,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集体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被动约束”转化为“自觉维护”,大家都特别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班级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因为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转变,不同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创造,但班级建设却始终一以贯之。持续为之,必将形成班级传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班主任究竟用什么来引领自己的学生,应该就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众所周知,香水的5%在于配方,而教师的5%在于思想,但恰恰是这5%却决定了品质。班级建设是充溢着传承与引领的一份基业。
其次,传承行为,过程孕育成果。
班级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力取决于学生对文化的执行力,归根到底还在于每一位同学的行动力。积淀文化需要思考,传承文化需要行为,而且是持之以恒的行为。学生创立了“荣誉银行”,将每一位同学有价值的行为转化为荣誉分值“存入”荣誉银行,以此来反映各自的道德修养、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等等。当荣誉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荣誉的体现就无须用外在的分值,也无须是别人考核,而是作为个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一种先“发于外”后“省于内”,再由内而外的成长过程。
与之相配套的是班里各团队的荣誉考核。个人进行荣誉考核,团队也按照团队成员的荣誉平均值确定荣誉等级,分别命名以军、师、旅、团、营、连、排建制,并以雄鹰、猛虎、野狼、猎豹等名称体现该团队特色。总之,通过各种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方式让班级的各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变成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团队价值的体现和内在的驱力。在这种影响下,无形中让班级管理“大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班级规模,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了过硬的能力,开拓了内心格局。
第三,软化管理,强化主人意识。
老子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管理者,能充分调动大家进行彻底的自我管理,即“无为而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一定达到“太上”的最高境界,但一定要软化班级管理。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自觉管理,无形管理。健全的管理体制看似更加严格,实质上却是对生硬管理的一种软化,因为无形中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时刻有来自身边的约束力,自己也同时在约束着别人。久而久之,自我管理能力自然提高,责任感也随之增强,这样的“管”目的是为了“不管”。
在健全班委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致力于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集体的每件事都和自己“有关系”,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例如每当有同学感悟并总结出大家公认的“名言”,就书写在黑板大家共同分享,教室里悬挂的是自己的名言,成长中践行的是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不同的同学看到了不同的希望。许多时候,换个角度,往往别有洞天。
第四,俯身学习,成长引领传奇。
《中庸》里有这样的观点:射犹君子,射之不准,反思自身。每个人都有一扇只有自己从里面才能打开的改变之门,如果学生关闭了他的心门,排斥我们、拒绝我们,那么我们再好的方法都是无益的。要想改变学生,首先改变自己;想要改变自己,要从学习开始。齐鲁名师郑立平先生说,一个不学习的老师最终只会变成平庸的老师。而一个平庸的老师,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越大。因为他带来的是一种压力、一种束缚。在学生成长的同时,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潜心学习。如今早已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年代,事实也证明:死水养鱼,再用心也不会太大;闭关锁国,再发展也不会太强。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做那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直到把孩子教到再也不愿意学习,孩子也就毕业了”的老师。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事实上,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是王子,在自己的王国里,想种花种花,想种草种草。只要我们想开花,那么我们找一片土地,哪怕只有一点点土壤和水分,也可以开出自己灿烂的花朵。而如果我们和学生每个人都把自己开成一朵花,那我们所到之处就会是整个春天。
当然,手指能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月亮却不在手指上,一个优秀集体的创立不可能朝夕可成一蹴而就。即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毕竟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班级只有在年复一年的文化积淀与行为坚持中才能不断前进。我相信,一个有追求、有格局的班主任,必然会一天一天超越昨天,在学生和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三年永恒的记忆,而这一切也必将是学生和老师此生不可重现,无法复制的生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