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中腹部横切口皮肤自然对合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剖宫产术均属年龄女性,大多数产妇非常关注剖宫产术腹壁切口位置及愈合情况。我院自2005年1月起开展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是经以色列医生M·Stark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采用Joel-cohen切口,即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cm,切口呈直线,长约15cm左右。下腹部横切口即符合新式剖宫产的要求,又满足了行剖宫产术的年青女性爱美之心。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开始采用皮肤自然对合的方法,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孕产次、切口长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
  方法: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cm,切口呈直线,切口长约15cm左右。该手术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方式,使行走在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减少了出血,减少了因结扎血管而造成的组织缺血。关腹时观察组缝合皮下组织时以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缝合时应分别在切口两侧真皮下进出缝针,打结时应将两端缝线沿切口同一方向牵拉,如此可使皮肤切缘更易接近对合,留线宜短,皮下组织缝合后消毒皮肤,将皮肤对合好,线头完全埋于皮下,用4把AlliS钳钳夹5分钟,予无菌敷贴覆盖切口,术后24小时切口换药。术后3天,体温正常,停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关腹,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3针,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
  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自然对合组:患者无切口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无需拆线且能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术后第3天停用抗生素,术后第5天出院,术后诉腹部切口疼痛者2例,应用止痛剂止痛,术后平均19±3小时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也有满意的切口愈合率,但患者术后第7天拆线后方能出院,住院时间长,且术后诉切口疼痛需应用止痛剂的患者达12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随诊结果:3个月后随诊情况:观察组152例得到随诊,随诊率76%,瘢痕均呈线型,与临近皮肤色泽相近,美观性好,患者满意率100%。对照组136例得到随诊,随诊率68%,切口瘢痕周围有明显蜈蚣样瘢痕改变56,切口瘢痕宽较周围皮肤颜色深,切口满意者16例,满意率11.76%,两者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剖宫产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若病例选择得当,施术及时,不但可挽救母仔生命,且能使母女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继续繁殖后代的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且可造成远期的不良影响,故施术前必须慎重考虑,剖宫产是一个重要的手术助产方法。
  手术切口愈合过程有5个主要步骤:①炎症;②纤维母细胞增生;③血管增生;④结缔组织形成;⑤上皮再生。缝合适当,对合良好,引流充分的切口,在愈合过程中将产生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即瘢痕)。
  对照组采用缝线法,缝针处皮肤对合偏紧,针距间较松,皮缘对合后可有错位,内翻、外翻等情况可招致愈合时纤维组织较多。间断全层缝合皮肤时,缝针刺过正常皮肤合缝线对皮肤持续切割和压迫性损伤也是导致瘢痕形成的原因,同时由于缝线的牵拉反应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及下床活动延长。
  观察组皮肤免缝自然对合有以下9条优点:①造成的皮肤损伤极小;②皮肤对合良好;③无缝线造成的皮肤切割合压迫样损伤、疼痛轻微;④无缝线反应,消除了易感染因素;⑤愈合的瘢痕呈线性,无蜈蚣样瘢痕产生;⑥3个月后瘢痕区接近正常皮肤色泽,美观性好;⑦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条件及材料;⑧产妇满意率高;⑨住院时间短,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关报道腹壁横切口的切口张力仅为腹壁纵切口张力的40%~60%。皮肤张力小,切口选在Pfannenstial线上,利用了皮肤的自然弧形线,局部脂肪少以及重力作用等为腹部横切口皮肤自然对合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新式剖宫产术中腹部横切口皮肤自然对合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茵芳,廖爱芬,吴清明.腹部切口改良子宫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05.
  2 付小兵,程飚.伤口愈合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29-32.
  3 王爱文.妇产科腹部皮肤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700.
  4 徐坚,等.腹部横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层缝合方式探讨[J].实用妇科杂志,2000,16(1):52.
  5 李彩霞.产科手术腹部横切口皮肤缝合方法的改良[J].实用外科学杂志,2008,1:89.
  6 王国英.腹部手术切口连续缝合150例[J].四川医学,2004,9:40.
  7 李国新.妇产科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缝线反应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5,4:39.
  8 程永红,刘畅,林奕.443例腹壁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腹壁切口方式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04,5:32.
  9 刘群英,高峰玉,吕秀翠.皮肤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8.
  10 杨莉.下腹部横切口缝合治疗方式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1:59.
  11 赵玉端.普通外科缝合技术和缝线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0:2.
其他文献
深龋微创无痛治疗技术来源于无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r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1994年WHO将ART方法备案,以促进国际间龋病防治工作。瑞典MediTeam Dental AB公司研制的C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方式需要利用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来实现效率更高的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统一规划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