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纳入发散——聚合思维培训,不仅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意识,使中职生更快与多变的社会接軌,得到职业提升,还有利于丰富中职生的精神生活,强化中职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当前,中职语文阅读课程普遍缺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现象严重,致使中职生的语文创新阅读能力始终难以提高。基于此,笔者特地选择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发散——聚合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散——聚合思维概念与特点解析
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视角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探究答案,最终取得圆满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变通性,即思维活动不受框架模式限制,随机应变,可灵活解决问题。二是独创性,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换位思考,从新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三是流畅性,发散思维活动具有通达性,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挖掘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思路。
聚合思维则被称作集中思维,是思维活动者通过集聚、分析、重组与问题相关信息,思考并得出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程序性,即解决问题时,高度关注解决路径,使问题能够得到创造性解决。二是同一性,即将各种思路相互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点。三是比较性,问题的核心通常只有一个,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多种,为此,可通过对方法进行多次比较,得出最优解。
由此可知,发散——聚合思维方式是一种立足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问题核心得出最优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其同时具备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特点,创造性强。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可划分为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两种。在课内阅读方面,普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偏向文本解读程式化与应试化,加之普遍中职生不了解阅读课的重要性,阅读兴致短缺,导致“填鸭式”教学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形成“二元对立”。在课外阅读教学方面,普遍中职生阅读时间少,阅读习惯差,价值取向模糊,加之课外阅读大环境恶劣,阅读氛围难形成,中职生阅读书籍杂乱繁多且品味不高。长此以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形成难改的恶习,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中职生在书籍阅读方面的发散——聚合思维也无法得到培养。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极有必要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聚合思维的途径
(一)设计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
问题设计是培养中职生发散——聚合思维的首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问题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及培训成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挖掘思维活力因素,尽可能激发中职生的思考、讨论兴趣。如笔者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就采用层层递进方式设计发散——聚合问题:散文一般通过优美语言来描绘意境,请回归课文,找出你认为描绘小屋优美的语句;找到相关语句后,分析句子的特点,查看其是否具有修辞美,在对修辞应用与优美语句分析的基础上,体悟作者的情感。实践证明,这种层层递进,由问题来引导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发言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方式。
(二)多种头脑风暴方式齐头并进
1.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指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积极讨论问题以获得可行性答案的方法。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聚合思维的优质方法。如在讲《鸿门宴》时,笔者将本班学生划分成了10个5人小组,并要求各组成员独立思考后共同讨论项羽的人物性格。事实证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探讨问题,可大力提高小组成员发散思维的积极性,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项羽对待鸿门宴上持剑盾怒闯军帐的樊哙的态度,一组赞扬项羽大度,英雄相惜;而三组则认为,项羽能容忍樊哙的无礼,是没把樊哙放在眼里,自以为是强者,是骄傲轻敌的表现;七组提出,项羽刚愎自用,白白浪费了范增和项庄等人的努力,没有大局观;十组提出,项羽的表现验证了张良对项羽性格的准确把握,足见刘邦知人善用,比项羽更适合做领导人。虽然这些小组给出的答案不同,但却是有道理且充满发散思维活力的,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2.辩论法
辩论法是通过分析关键信息谋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重要方法,有别于倾向于发散思维的讨论法。换言之,辩论法是应用聚合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优势是使辩论双方高度关注课文阅 读内容的关键信息,以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如在讲解《读伊索寓言》时,笔者就以“狐狸与葡萄故事的终极目的”为题,要求两组学生进行辩论。虽然双方最初的辩论总是停留在“葡萄酸”这个信息表层上,但随着辩论愈加深入,对狐狸性格分析愈加到位,“反衬人类不知足、不满足心理”的答案逐渐被引出。由此笔者深刻体会到,开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使之找到课文关键信息并由此发散思维,得出问题的多个答案,最后再引导学生慢慢聚焦终极目的,得出最优解,培养起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运用诸如此类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善思能说,敢问会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孙小梅.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与发散性思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4).
[2]曹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J].中国职协优秀科研成果获奖,2013.
[3]罗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1).
(编辑:钟园)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散——聚合思维概念与特点解析
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视角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探究答案,最终取得圆满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变通性,即思维活动不受框架模式限制,随机应变,可灵活解决问题。二是独创性,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换位思考,从新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三是流畅性,发散思维活动具有通达性,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挖掘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思路。
聚合思维则被称作集中思维,是思维活动者通过集聚、分析、重组与问题相关信息,思考并得出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程序性,即解决问题时,高度关注解决路径,使问题能够得到创造性解决。二是同一性,即将各种思路相互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点。三是比较性,问题的核心通常只有一个,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多种,为此,可通过对方法进行多次比较,得出最优解。
由此可知,发散——聚合思维方式是一种立足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问题核心得出最优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其同时具备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特点,创造性强。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可划分为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两种。在课内阅读方面,普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偏向文本解读程式化与应试化,加之普遍中职生不了解阅读课的重要性,阅读兴致短缺,导致“填鸭式”教学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形成“二元对立”。在课外阅读教学方面,普遍中职生阅读时间少,阅读习惯差,价值取向模糊,加之课外阅读大环境恶劣,阅读氛围难形成,中职生阅读书籍杂乱繁多且品味不高。长此以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形成难改的恶习,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中职生在书籍阅读方面的发散——聚合思维也无法得到培养。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极有必要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聚合思维的途径
(一)设计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
问题设计是培养中职生发散——聚合思维的首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问题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及培训成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挖掘思维活力因素,尽可能激发中职生的思考、讨论兴趣。如笔者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就采用层层递进方式设计发散——聚合问题:散文一般通过优美语言来描绘意境,请回归课文,找出你认为描绘小屋优美的语句;找到相关语句后,分析句子的特点,查看其是否具有修辞美,在对修辞应用与优美语句分析的基础上,体悟作者的情感。实践证明,这种层层递进,由问题来引导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发言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方式。
(二)多种头脑风暴方式齐头并进
1.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指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积极讨论问题以获得可行性答案的方法。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聚合思维的优质方法。如在讲《鸿门宴》时,笔者将本班学生划分成了10个5人小组,并要求各组成员独立思考后共同讨论项羽的人物性格。事实证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探讨问题,可大力提高小组成员发散思维的积极性,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项羽对待鸿门宴上持剑盾怒闯军帐的樊哙的态度,一组赞扬项羽大度,英雄相惜;而三组则认为,项羽能容忍樊哙的无礼,是没把樊哙放在眼里,自以为是强者,是骄傲轻敌的表现;七组提出,项羽刚愎自用,白白浪费了范增和项庄等人的努力,没有大局观;十组提出,项羽的表现验证了张良对项羽性格的准确把握,足见刘邦知人善用,比项羽更适合做领导人。虽然这些小组给出的答案不同,但却是有道理且充满发散思维活力的,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2.辩论法
辩论法是通过分析关键信息谋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重要方法,有别于倾向于发散思维的讨论法。换言之,辩论法是应用聚合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优势是使辩论双方高度关注课文阅 读内容的关键信息,以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如在讲解《读伊索寓言》时,笔者就以“狐狸与葡萄故事的终极目的”为题,要求两组学生进行辩论。虽然双方最初的辩论总是停留在“葡萄酸”这个信息表层上,但随着辩论愈加深入,对狐狸性格分析愈加到位,“反衬人类不知足、不满足心理”的答案逐渐被引出。由此笔者深刻体会到,开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使之找到课文关键信息并由此发散思维,得出问题的多个答案,最后再引导学生慢慢聚焦终极目的,得出最优解,培养起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运用诸如此类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善思能说,敢问会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孙小梅.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与发散性思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4).
[2]曹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J].中国职协优秀科研成果获奖,2013.
[3]罗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1).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