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试教为例,反思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以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及音乐人三种角色。本文通过课程设计中的试讲环节,将该院学生普遍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
一、试教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姿教态与教学热情的重要性
笔者观察得出,学生在实践试讲中存在站姿不端正、手势过多或过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同时,有的学生缺乏教学热情、语句拖沓、语气消极,不能够使听众感受到其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使听众提不起学习兴趣。反之,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教学积极的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往往更能得到听众的关注。
2. 教学用语的准确性
教学用语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学用语上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文学性不够,甚至有读错字的现象。
3.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该课程前期理论的学习中已强调了教案的重要性,它是保障教师有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书。对于新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教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步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仍有少部分学生不重视教案的设计,写作敷衍,其撰写的教案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部分学生教案完成度不高,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当,如在唱歌综合课中,着重强调歌词(语言)的学习,而忽视了“以听觉贯穿教学始终”的课堂要求。总体来说,学生在试教中缺乏具有特色且能调动课堂气氛的设计。
4. 示范环节的严谨性
音乐课中教师示范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范唱、范奏等。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乐器或歌唱基本功不够,造成示范环节出错。同时,部分学生键盘乐器演奏不熟练,进而在教唱环节使用其他乐器,如琵琶、竹笛等来教唱旋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针对该院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
1. 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
教师需要在理论部分的学习中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进行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概念。如秦润明教授曾提到,他在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章节时,设计采取了歌曲弹唱导入,结合音乐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实际感受中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2. 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生易忽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造成上述部分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出现语言、逻辑方面有不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史、艺术概论等,将其与书本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此主要指学生所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如识谱能力、视唱、视奏能力、基础乐理的掌握能力等。做好了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试教、示范环节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讲授“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音乐技能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在演奏、演唱方面的技巧。所以,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也应该做好前期如“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
三、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遵义师范学院“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亮点,比如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满足理论课的教学要求等,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通过对课程的反思,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应同时重视备教材与备教学对象两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永慧.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音乐创作,2012(5).
[2]尹红.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魏晋涵,女,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以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及音乐人三种角色。本文通过课程设计中的试讲环节,将该院学生普遍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
一、试教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姿教态与教学热情的重要性
笔者观察得出,学生在实践试讲中存在站姿不端正、手势过多或过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同时,有的学生缺乏教学热情、语句拖沓、语气消极,不能够使听众感受到其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使听众提不起学习兴趣。反之,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教学积极的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往往更能得到听众的关注。
2. 教学用语的准确性
教学用语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学用语上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文学性不够,甚至有读错字的现象。
3.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该课程前期理论的学习中已强调了教案的重要性,它是保障教师有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书。对于新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教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步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仍有少部分学生不重视教案的设计,写作敷衍,其撰写的教案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部分学生教案完成度不高,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当,如在唱歌综合课中,着重强调歌词(语言)的学习,而忽视了“以听觉贯穿教学始终”的课堂要求。总体来说,学生在试教中缺乏具有特色且能调动课堂气氛的设计。
4. 示范环节的严谨性
音乐课中教师示范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范唱、范奏等。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乐器或歌唱基本功不够,造成示范环节出错。同时,部分学生键盘乐器演奏不熟练,进而在教唱环节使用其他乐器,如琵琶、竹笛等来教唱旋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针对该院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
1. 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
教师需要在理论部分的学习中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进行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概念。如秦润明教授曾提到,他在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章节时,设计采取了歌曲弹唱导入,结合音乐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实际感受中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2. 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生易忽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造成上述部分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出现语言、逻辑方面有不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史、艺术概论等,将其与书本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此主要指学生所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如识谱能力、视唱、视奏能力、基础乐理的掌握能力等。做好了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试教、示范环节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讲授“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音乐技能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在演奏、演唱方面的技巧。所以,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也应该做好前期如“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
三、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遵义师范学院“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亮点,比如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满足理论课的教学要求等,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通过对课程的反思,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应同时重视备教材与备教学对象两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永慧.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音乐创作,2012(5).
[2]尹红.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魏晋涵,女,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